EDG奪冠、電競入亞、新興產業,當這些關鍵詞不再只是乾癟的詞語,而是具象成生活中可以被切實觀察到的細節時,騰訊電競年度TVC《新一代,新競界》開篇的意象就變得好理解了。
隨著一扇門漸漸開啟,越來越強的光亮逐漸驅散了屋裡的黑暗,這既代表了電子競技過往20年走過的路,也代表了在當下不再迷茫的一代從業者。
郎平、馬龍,當兩位時間上一前一後,橫跨幾代人的中國體育精神偶像,緩緩步入房間時,電子競技做好了向更廣泛的公眾展示自身的準備。
2021年無疑是體育的大年,奧運會和全運會的接踵而至讓體育相關的話題在一段時間裡牢牢佔據討論的中心點。
在更多元化的報道里,我們既驚訝於頂尖運動員展示出的精湛技藝,也會從運動員不時流露出的傷痕印跡中更加了解競技體育的本質,還會驚訝於現代體育越來越科學的訓練體系。
當這些話題被反覆討論時,關於競技的本質正一點點浮現在眼前,就像是今天騰訊電競釋出的年度TVC裡所展示的。
“今天的競技運動,有著怎樣的新面貌?”
在片中,馬龍提到:“我想,是那種重新整理刻板印象的。實力非常可怕,表現卻非常可愛。”
郎平則說:“還有那種心態好到爆炸的,遇到強敵自嘲‘這就是命’,一上場搏到‘絕不信命’。”
競技是技巧之間的對抗,是運動員身上流逝的時間之間的對抗,是更健全科學的訓練體系之間的對抗。但競技從不是形式上的對抗,不是運動員表情的對抗,更不是賽前宣言的對抗。
當將一切與競技看似相關,實則無關的東西拋開後,理解電子競技並不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
奧運會期間,浙江體育大學的乒乓球智慧大資料分析平臺為國家乒乓球隊提供比賽資料分析和技戰術研究的服務,讓我們見識到了科技對體育的助力。
足球比賽裡的VAR系統,賽場之外讓人眼花繚亂的康復裝置,例如Keiser的器械讓運動員能夠以最小幅度的阻力0.1磅值增量進行安全訓練,從而加快恢復的過程。
事實上,從訓練、到判罰,再到運動員的保障,科技正在切實地讓“競技”本身變得更好,不管是提升競技的天花板,還是降低競技的損耗。
馬龍說:“能輕鬆掌控科技的,和資料賽跑,和AI battle,在一次次過招中,升級成更高版本的自己。”但科技的幫助從來沒有改變競技的本質,在電子競技上也同樣。器械的演進只是人類駕馭科學的結果,但經由磨鍊技巧追求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卻是源自於身體的本能。
2019年,距離東京奧運會剩下的時間越來越少,常年征戰賽場的馬龍因為手腕和左腿膝蓋的磨損卻不得不接受手術。
“我告訴自己,只要還有機會,我就一定要堅持訓練,重新回到賽場。”
手術過後,馬龍只能用左手進食,常常因為腿動不了而痛苦,卻每天咬著牙重複單調的康復動作。後來成功回到賽場的他在今年的第十四屆全運會乒乓球男子雙打專案上搭檔王楚欽獲得了金牌,實現了雙圈大滿貫。
同樣,以郎平為代表的女排精神,更是鼓舞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國人不畏艱險、頑強戰鬥、勇敢拼搏。
當11月7日,李炫君在冰島雷克雅未克場館舉起獎盃時,對於所有喜歡電競的年輕人而言,其實是同樣的感受。
擁有七年職業生涯的老將李炫君,歷經傷病折磨、隊伍沉浮,卻從沒放棄,勇敢拼搏,最終圓夢。
不止李炫君,帶著傷病復出歸來的簡自豪、逐夢近十載仍住路上的明凱……電競選手身上閃耀的恰恰是和傳統競技運動中類似的競技精神。
排球、乒乓球、電子競技,不同的對抗形式必然演繹出不同的對抗技藝,但相同的是對技藝持之以恆的磨鍊和永不放棄的精神。
郎平說:“不是隻論成敗的評論家,而是能成為最佳的氣氛組,也能成為真實的參與者。”在傳統體育專案中,群眾參與度一直是衡量一個運動專案開展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電競無疑具備著更廣泛的參與度,但同樣,也有著與傳統體育類似的競技深度。
所以正是電子競技繼承了傳統競技運動中從競技到精神這些優秀的特質,才讓郎平與馬龍這些傳統競技運動的優秀代表們認可電競,相信電子競技代表著新一代競技運動的新面貌。
片子的最後,在郎平與馬龍的身後,一名又一名運動員加入到行進的隊伍裡,就好像在體育的賽場上,我們總能看見令人眼前一亮的新面孔;也像是126年裡,奧運會舞臺上,專案的變遷。
而當傘兵、Fly、老帥等人也加入佇列時,相信很多人都明白,這只是一個自然演進的過程。當傳統體育的領路者們照亮了前方的道路,這支隊伍還會繼續壯大下去。
對於即將登上亞運會競技舞臺的電子競技專案而言,比起“過去”,未來將會是下一個被追問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