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朮為菊科植物白朮的根莖,主產於浙江、安徽亦產,以浙江產量最大。
01
重劑效驗
一、姜春華教授常用大劑益氣健脾藥配合活血化瘀法治療肝硬化,認為肝硬化的病理狀態是瘀血鬱結,體質狀態是氣虛脾弱,其特點是病實體虛。
治療時必須病體兼顧,化瘀益氣,肝脾同治,如此則扶正祛邪,相得益彰,其化聚消積作用比單一組方更為妥當。
尤其是肝硬化腹水嚴重時,中氣虛憊,脾虛溼壅,黃芪、白朮需用大劑量,能增加活血破瘀功能並可防止肝昏迷。
基本方中活血化瘀諸藥以《金匱》下瘀血湯加味,益氣健脾則重用黃芪、白朮,臨床療效顯著。(《名中醫治病絕招》)
二、魏龍驤先生治療習慣性便秘或頑固性便秘均以生白朮為主,認為便秘之源在脾胃,脾胃之藥,首推白朮,尤須重用,始克有濟。
故投以重劑生白朮,同時,分辨陰陽,佐以他藥。(《名中醫治病絕招》)。
按語:白朮健脾溫胃運腸,對胃腸道具有行運開閉之效,大可復脾運化之職,健腸腑下行之機。
施漢章、岑鶴齡教授等亦多有以重劑白朮治療便秘之臨床經驗,認為對各種便秘,均有良好之通便作用,能使乾燥堅硬之大便變潤變軟,容易排出,並不引起腹痛腹瀉。
蓋便秘者必有胃腸運動功能障礙,脾虛氣弱,運化失職,胃腸功能失調,便秘由生,此為基本病機。
重用白朮,健脾以助腸運,而復腸腑下行之機,實為治本之圖。
熱鬱津傷氣結等亦可致頑固便秘,然亦必有脾運失調,臨證明辨陰陽虛實,擇配他藥,則頑證可愈。
現代藥理研究顯示,大劑量白朮水煎劑對胃腸推進運動有明顯加強作用(生白朮較炒白朮作用強),這種效應透過膽鹼能受體介導,並與α受體有關。
三、茅漢平主任醫師常用白朮治療脾虛洩瀉、浮腫尿少、氣虛自汗,尤其是水腫臌脹(肝硬化腹水)血漿蛋白低者,重用炙白朮,利水消腫作用甚佳。
茅主任認為白朮具補脾燥溼、利水止汗之功,對脾陽不振、運化失職、水溼內停而致痰飲、洩瀉、痞滿等病證效佳。
生白朮燥溼利水作用較好,炒白朮健脾止瀉之功為勝,臨證用治脾虛水腫臌脹,則用蜜炙白朮,酌配枳殼、陳皮、大腹皮等,不僅能增強潤燥健脾之功,而且利水消腫之力亦大增。(《方藥心悟》)
四、孟景春教授是南京名醫,常以白朮治療慢性洩瀉,便秘,腹脹,消化不良,肝炎,白/球蛋白比例倒置等,凡見脾氣虛證,均宜用之。(《方藥心悟》)
五、徐文華教授慣以白朮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屬肺脾兩虛痰溼內蘊者,慢性肝病及脾氣大傷者,慢性腹瀉系脾虛失健者,糖尿病渴飲善飢屬脾虛津不上潤、谷精下流所致者。(《方藥心悟》)
六、盧普清主任醫師常以豨薟草、生白朮、薏苡仁為基本方,隨證加減,治療風溼性關節痛。[廣東醫學,1965,(1):20]
七、顧丕榮教授以為脾虛為肝病之本,重用白朮,炮製分生用、炒用和制用。
舌紅苔少為陰虛,白朮宜生用;舌淡苔薄邊有齒痕者為脾虛,白朮宜炒用;舌苔黏膩者為溼盛,白朮宜制用。
顧教授認為白朮有益氣健脾、通利水道、活血化瘀之功,重用於肝病,補而不滯,滋而不膩,化溼不傷陰,生津不礙溼,補中有滋,滋中有消。
能升高白蛋白和糾正白球蛋白比例,有抗凝血和明顯而持久的利尿作用,能促進電解質特別是鈉的排洩,並有抗肝癌等功用。
長期臨床觀察,白朮對改善肝功能和消退腹水等有顯著之功效。[安徽中醫學院學報,1984,(2):25]
按語:《本草備要》謂白朮“苦燥溼,甘補脾,溫和中。在血補血,在氣補氣。”又言其能“消痰水腫滿,黃疸溼痺,化癥瘕。”
可知白朮不唯補劑,尚具良好之祛邪功效,其力能治肝者,非僅於健脾實脾而得也。
八、李克紹教授常用《近效方》術附湯加減治療肩周炎,藥用生白朮、制附子、生薑、大棗,隨證加減。
李教授認為白朮和附子合用,有走皮內、暖肌肉、逐寒溼、止疼痛之良效。臨床體會,白朮鬚生用,並重用。
經多年運用,本方在一般情況下,三五劑即可取效,重者需服至30~40劑,尤其對於常服羌、獨、辛、防、烏頭等藥療效不著,或隨愈隨發、反覆發作的患者,服用本方更為理想。(《中醫臨床家李克紹》)
九、顏德馨教授認為白朮益氣健脾,固斂止血,頗有殊功。曾治大咯血氣脫,以白朮,米湯急火煎服一大碗,藥後2小時血止神清,未再復發。
蓋脾為氣血生化之源,又主統血,若脾氣虛弱,不能統攝,則血滲溢於外。血家以脾胃之藥收功,土厚火斂,信而有證也。(《顏德馨臨床經驗輯要》)
十、梁貽俊教授治療骨髓纖維化,證屬肝鬱脾虛毒凝者,常用當歸、白芍、柴胡、茯苓、炒白朮、厚朴、川楝子、鬱金、黃芪、白花蛇舌草、龍葵、茵陳、薄荷、何首烏、鱉甲、生薑,隨證加減。(《梁貽俊臨床經驗輯要》)
十一、桑景武教授在治療消渴時,凡無明顯熱證,舌不紅者,皆以真武湯加減治之。(《古今名醫臨證金鑑·消渴卷》)
十二、婁多峰教授認為對腰部痺證,應首辨虛實,實證以寒溼夾瘀多見,虛證常為腎陽虛。自擬腰痺湯,隨證加減,每獲良效。
方藥為當歸、雞血藤、透骨草、老鸛草、獨活、川斷、桑寄生、香附,寒溼者加用白朮。(《古今名醫臨證金鑑·痺證卷》)
按語:白朮治寒溼腰痛效佳,蓋以其苦甘微辛而溫之性,健中利氣、除寒祛溼、暢經通絡故也,然此際用量宜大,方可見功。
十三、黃和醫師治療脾虛洩瀉,脾虛溼滯浮腫,尿頻遺尿,白帶過多,肝硬化腹水,寒溼痺證之關節腫痛,寒溼腰痛、肢痛,眩暈症等。
黃醫師認為白朮對脾胃腸功能具有雙向調節作用,便秘者可通,洩瀉者可止,但著眼於脾氣虛及寒溼之證即可。
至於脾虛溼滯水腫之證,白朮為必用之品,過少則利尿消腫效果不甚明顯,腹水及下肢浮腫消退時間延長,低血漿白蛋白亦不易恢復。
02
評 析
白朮,苦、甘,溫,歸脾、胃經,通補之劑也。以補為主,兼能通絡活血行水,有補氣健脾,燥溼利水,止汗,安胎之功效。
主治脾胃氣虛,不思飲食,倦怠少氣,虛脹洩瀉,脾虛溼盛,痰飲水腫,自汗盜汗,胎動不安,風溼痺痛,脾虛便秘等。
白朮為補氣健脾之要藥,兼通行之性,善補能通,可升可降,能固能散,亦止亦利,擅治氣虛體弱諸疾、脾腎陽虛、水溼失運之水腫以及寒溼痺痛等。
其功主十:①健中補氣;②溼利水;③溫陽祛寒;④固表止汗;⑤益腸;⑥保肝利膽;⑦安胎;⑧除痺止痛;⑨活血通絡;⑩消癥瘕積癖。
現代又常用於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壓及抗腫瘤。
常用量:煎服。燥溼利水宜生用,補氣健脾宜炒用,健脾止瀉宜土炒焦用。若用於通便,酌情加大用量。陰虛燥渴,氣滯脹悶者不宜。
現代藥理研究:白朮具有增強免疫功能、抗衰老、抗氧化、利尿、降血脂、降血糖、抗凝血、抗腫瘤、抗菌、保肝利膽、抗潰瘍、調節胃腸運動(大劑量促進胃腸運動)、抑制心臟、擴張血管、降血壓、抑制子宮收縮等作用。
重劑效驗中計舉14位醫家之證治,可見白朮應用範圍頗廣,涉及消化系統、呼吸系統、血液系統、泌尿系統、內分泌系統、婦產科疾病以及風溼性疾病等多科多種病證。
白朮甘溫無毒,臨床應用安全,可據證適當加大用量。
中、小劑量功在補益,大劑量通補兼具,超大劑量時尤能彰其益氣健脾、燥溼祛寒、通絡止痛及利水消腫之功。
謝謝點贊支援,關注@中醫康康瞭解更多中醫知識[贊][贊][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