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出品方/作者:東吳證券,周爾雙、黃瑞連)
1.本土半導體測試裝置龍頭,產品種類日漸完善
1.1. 立足積體電路測試領域,內生&外延完善產品佈局
長川科技成立於 2008 年,是國內領先的積體電路測試裝置及自動化解決方案供應 商,專業從事測試機、分選機、探針臺等積體電路專用測試裝置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公司專注積體電路測試領域,成立僅 2 年便被評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現 為“杭州市企業高新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浙江省重點企業研究院”和“省級高新技術 企業研究開發中心”。經過多年持續技術創新,公司已掌握多項積體電路測試裝置核心 技術,曾承擔“高壓大電流測試系統”和“SiP 吸放式全自動測試分選機”等國家重大 科研專案,並榮獲“積體電路封測產業鏈技術創新獎”、“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獎”、“浙 江省‘隱形冠軍’企業”、“第二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榮譽稱號。
公司目前主營產品包含測試機、分選機和探針臺,全面佈局後道測試裝置,並透過 併購 STI 進入前道晶圓檢測領域,主要產品以自動光學檢測(AOI)為主。
① 測試機:包括模擬/數模混合測試機(CTA 系列)、功率測試機(CTT3600、 STT3280F 系列)、數字測試機(D9000)等類別,適用於各類模擬/數模混合類 和功率器件等積體電路的電引數效能測試;
② 分選機:包括重力式分選機(C1、C3Q、C5、C7H、C8、C9、CC、CL、CV 等系列)、平移式分選機(C6、C6100T、CS160、C7100、CF 等系列)和自動 化產品(CM 系列),適用於多種封裝外型積體電路的自動分選;
③ 探針臺:成功開發出本土首臺具備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全自動超精密探針臺 CP12,相容 8/12 英寸晶圓,整體精度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可廣泛應用於 SoC、Logic、 Memory、Discrete 等晶圓測試領域,並積極佈局二代產品研發;
④ AOI 光學檢測裝置:由子公司新加坡 STI 生產經營,包括晶圓光學外觀檢測設 備、電路封裝光學外觀檢測裝置等,其中晶圓光學外觀檢測裝置主要用於半導 體前道晶圓檢測環節。
分選機&測試機為公司主要收入來源,2021H1 測試機佔比正在快速提升。①整體 來看,2012-2018 年公司分選機&測試機收入佔比之和高於 94%,構成公司收入主體, 其中分選機收入佔比略高於測試機;2019 年並表 STI 後,AOI 收入計入分選機業務,導 致 2019-2020 年公司分選機業務收入佔比大幅提升;②2021H1 公司實現營收 6.73 億元, 其中測試機收入為 2.52 億元,同比+347.96%,收入佔比為 37.39%,同比+19.74pct,由 此可見,測試機是公司 2021H1 收入快速增長的一大核心驅動力。
公司主營產品獲得本土頭部封測企業認可,併購 STI 進一步拓展海外優質客戶群體。 ①公司測試機和分選機已獲得長電科技、華天科技、通富微電、士蘭微、華潤微電子、 日月光等眾多一流積體電路廠商認可,並形成較強客戶粘性,其中長電科技、華天科技 和士蘭微長期位居前五大客戶;②2019 年公司透過併購 STI 實現海外客戶的進一步開拓, 成功覆蓋德州儀器、意法半導體、三星等大型半導體企業;③受益客戶群體的不斷拓展, 2019 年開始公司客戶集中度大幅下降。
1.2. 持續高強度研發投入,夯實公司長期競爭力
從股權結構上來看,公司創始人&實控人趙軼先生持有公司 23.42%股權(截至 2021Q3),曾於 1997-2007 年擔任杭州士蘭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總監,具有多年一 線研發經歷,曾主持多項重大科技專案,目前仍為公司核心技術人員。我們認為,公司實控人深厚的積體電路產業背景及研發經驗,奠定了公司以技術研發為導向的發展基調。
具體來看,公司持續高強度研發投入,研發費用率遠超海內外同行。①2018-2020 年研發費用 CAGR 高達 74.23%,2021Q1-Q3 研發費用為 2.31 億元,同比+69.35%,呈 現持續性高增長;②2018-2021Q1-Q3 公司研發費用率高居 20%以上,受益規模效應有 所下降,但仍遠高於華峰測控、華興源創、愛德萬和泰瑞達等海內外同行。我們認為, 公司持續性高強度研發投入,對於半導體裝置公司至關重要,利於公司長遠發展。
目前公司已經形成龐大的研發團隊,研發人員佔比大幅領先本土半導體裝置公司。 ①公司研發人員規模迅速擴張,2015 年僅為 91 人,2017 年開始快速增長,2020 年達 到 505 人;②從人員構成上來看,2016-2020 年公司研發人員佔比高居 45%以上,2020 年達到 54.65%,明顯高於華峰測控、華興源創等本土同行;③從學歷構成上來看,2020 年公司員工中本科及以上學歷佔比為 62.88%,碩士及以上學歷佔比為 15.04%,人才優 勢較為突出。
與簡單增加研發人員數量不同,公司還高度重視對核心員工的股權激勵。①2017 年公司首次實施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擬授予股票 280 萬股,受激勵員工 64 人,約佔 2017 年底公司總人數的 20.85%;②2021 年公司再次實施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擬授予 股票 700 萬股,受激勵員工 161 人,約佔 2020 年底公司總人數的 17.42%。我們認為, 股權激勵的實施,將公司發展與員工利益緊密捆綁,可以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利於公 司穩定發展。
持續性高研發投入&整合 STI 資源,公司在積體電路測試領域技術儲備雄厚。截至 2021H1,公司已獲授權專利 381 項(發明專利 273 項,實用新型 107 項,外觀設計 1 項),軟體著作權 52 項。公司已掌握高精度電壓電流源控制測量、大電流電源高能脈衝 控制與測試、pS 級時間精密測試技術等多項核心技術,並在鞏固模擬測試、分選領域 技術領先性的同時,還在數字測試、探針臺等領域陸續取得突破。
1.3. 收入規模快速擴張,盈利水平進入上行階段
受益半導體裝置持續高度景氣以及國產化浪潮,公司收入規模快速增長。2012 年 公司收入僅 0.20 億元,2020 年達到 8.04 億元,期間 CAGR 高達 58.80%,2021Q1-Q3 公司實現收入 10.69 億元,同比+113.65%,呈現加速上升態勢。特別的,公司自 2019 年以來收入規模大幅增長,主要系:①STI 於 2019 年部分並表,2020 年開始正式並表 (2020 年 STI 收入約 3.9 億元),提升了公司的收入規模;②2020 年以來半導體行業景 氣度上行,中國大陸新建產能力度加大,加速半導體裝置國產化程序,公司作為本土測 試裝置龍頭深度受益,相關產品銷量快速增長。
與收入規模持續增長形成反差的是,公司淨利潤端出現明顯波動。2016-2020 年公 司歸母淨利潤CAGR 為19.64%,明顯低於同期營業收入年複合增速(59.52%),2018-2019 年歸母淨利潤甚至出現了持續下滑。 進一步分析我們發現,2016-2019 年公司淨利率持續下降,2019 年降至 2.99%,跌 至谷底。2020 年和 2021Q1-Q3 公司盈利水平有所回暖,淨利率持續上升,分別達到 10.57% 和 12.97%,盈利拐點已經出現,下面我們將從毛利率和費用率兩個方面進行詳細闡述。
毛利率端,受益高毛利率測試機收入佔比持續提升,公司整體毛利率拐點有望出現。 ①2016-2020 年公司整體毛利率呈現下滑,主要系測試機毛利率出現一定下滑且收入佔 比有所下降,因產品結構原因公司毛利率大幅低於華峰測控,但與海外同行毛利率水平 較為接近。②2021Q1-Q3 公司整體毛利率達到 51.44%,同比+0.95pct,主要系高毛利的 測試機業務收入佔比大幅提升,公司毛利率拐點已至,我們預計後續隨著測試機的持續 放量,公司毛利率仍有上升空間。
費用端,規模效應驅動期間費用率進一步下降。2019 年公司期間費用率達到歷史 高點的 54.41%,主要系併購 STI、計提股權激勵費用等因素同時增厚管理費用。隨著收 入規模的持續擴大,公司規模效應顯現,尤其佔比最高的研發費用率持續下降, 2018-2021Q1-Q3 分別為 28.55%、26.82%、23.30%和 21.63%。研發費用率下降帶動下, 2021Q1-Q3 公司期間費用率降至 37.66%,我們判斷後續隨著收入規模的持續增長,公 司期間費用率有望進一步下降,推動盈利水平提升。
2.數字測試機為最大細分市場,國產替代亟待加速
2.1. 測試裝置貫穿積體電路產業鏈,數字測試機應用廣泛技術壁壘高
半導體測試是貫穿積體電路設計、生產過程的核心環節,是提高晶片良率、降低成 本的關鍵,主要透過對積體電路的功能及引數測試,判斷被測晶圓/晶片的合格性,為 晶片設計、製造過程中提供薄弱環節資訊。具體應用環節包括:
① 設計驗證:需分別使用測試機&探針臺對晶圓樣品進行檢測,使用測試機&分 選機對封裝樣品進行成品測試,以驗證樣品功能和效能的有效性;
② 晶圓測試(CP):在晶圓完成後進行封裝前,利用探針臺&測試機對晶圓上的 裸晶片進行功能和電引數測試,篩選出無效晶片,減少後續封裝和測試的成本;
③ 成品測試(FT):在晶片完成封裝後,透過分選機&測試機對封裝後的晶片進 行功能和電引數測試,保證出廠成品的功能和效能指標達到設計規範要求。
半導體後道測試裝置主要包括測試機、分選機和探針臺三大類,需在不同測試階段 相互配合使用。測試機應用最為廣泛,用於採集、儲存和分析資料,貫穿積體電路製造 的各環節;探針臺&分選機主要用於被測晶圓/晶片與測試機功能模組的連線,其中探針 臺主要用於晶圓製造&設計驗證,分選機則用於封裝測試&設計驗證。
根據測試物件的不同,測試機又細分為 SoC、儲存、模擬和 RF 等類別,其中數字 測試機主要包含 SoC 和儲存測試機兩大類,相較模擬測試機而言,技術難度較大。
數字測試機應用最為廣泛,我們估算在測試裝置中銷售額佔比超過 50%。①測試 機貫穿大部分測試環節,2018 年在半導體測試裝置市場的份額高達 63.1%,是測試裝置 市場的主要組成部分;②在不同測試機品類中,SoC 和儲存測試機佔比較高,市場份額 分別為 50%和 30%,合計達到 80%,約為模擬測試機的 6-7 倍。(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2.2. 本土半導體測試裝置需求快速增長,數字測試機為最大細分市場
產能東移&消費升級&政策扶持背景下,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進入黃金髮展期,在 新建產線帶動下,半導體裝置市場快速增長。①從行業增速來看,2012-2020 年中國大 陸半導體裝置銷售額 CAGR 達到 28.62%,遠高於同期全球半導體裝置銷售額 CAGR (8.56%);②從全球佔比來看,2012 年中國大陸半導體裝置銷售額全球佔比僅為 6.8%, 2020 年快速上升至 26.3%,由此可見,中國大陸已成為全球半導體裝置市場主要增長點。
全球範圍內來看,測試裝置在半導體裝置中的銷售額佔比約為 8%-9%。參照 SEMI、 Gartner 資料,我們估算在全球範圍內,測試裝置在半導體裝置中的銷售額佔比較為穩 定,2016-2020 年分別為 8.9%、8.3%、8.7%、8.4%和 8.4%。
據 SEMI 資料,2020 年全球半導體測試裝置市場規模為 60.1 億美元。若我們假設 測試機銷售額佔比穩定在 63.1%,再假設 SoC 和儲存在測試機中銷售額佔比分別為 50% 和 30%,則我們預估 2020 年全球 SoC 和儲存測試機市場規模分別為 18.96 和 11.38 億 美元,合計達到 30.34 億美元,為半導體測試裝置最大細分市場。
對於中國大陸市場,若我們假設測試裝置在半導體裝置中市場規模佔比穩定在9%, 其中各細分產品的市場規模佔比參照上文資料,則 2020 年中國大陸半導體測試裝置市 場規模為 16.85 億美元,其中 SoC+儲存測試機市場規模達到 8.50 億美元。
2.3. 測試裝置市場仍由海外企業主導,數字測試機國產化進展緩慢
相比半導體前道裝置,測試裝置難度相對較低,更容易實現國產替代,各類產品已 實現國產化突破。細分來看:①測試機:愛德萬、泰瑞達等海外龍頭產品線齊全,重點佈局 SoC 測試機&儲存測試機等,而本土企業仍主要集中在市場規模較小的模擬/混合測 試機;②分選機:科休為全球龍頭,產品線齊全,愛德萬也有佈局,本土企業中長川的 產品體系已較為完善;③探針臺:日企佔據領先地位,東京精密&東京電子為全球龍頭, 本土企業中,深圳矽電發展較快,長川科技已成功推出第一代產品 CP12,正在逐步實 現產業化。
模擬測試機已基本實現國產化,數字類產品國產程序較為滯後。①整體來看,全球 範圍內測試機市場被愛德萬&泰瑞達壟斷,2018 年在全球和中國大陸的合計市場份額分 別高達 90%和 82%;②細分產品來看,目前測試機國產化主要體現在模擬測試機領域, 據華峰測控招股書披露,2018 年華峰測控在本土模擬測試機的市佔率(按銷售額)達到 40.14%;但是 SoC 測試機、儲存測試機等主流機型仍被海外主導,國產化程序較慢。
分選機競爭格局較為分散,長川科技在本土已經佔據一定市場份額。①全球範圍內 來看,分選機市場依舊由海外企業主導,但相較測試機&探針臺,市場較為分散;②本 土企業內,長川科技已經實現大規模產業化,2018 年全球市場份額為 2%,據我們估算, 2013-2018 年在本土的市場份額約為 8%-12%,中樞 10%,佔據一定市場份額。(注:2019 年長川並表 STI,分選機收入包含部分 AOI 業務,導致資料失真,故僅測算到 2018 年)
探針臺市場由東京精密&東京電子主導,國產替代步伐有待加速。①全球探針臺市 場高度集中,由日企主導,東京精密&東京電子合計佔據全球 73%的市場份額,中國臺 灣企業旺矽和惠特在 LED 探針臺領域具備較強競爭優勢;②在本土企業中,深圳矽電 進步較快,在國內的市場份額達到 13%,長川科技、中電 45 所、西 700 廠等也在積極 佈局新一代產品研發,有望陸續取得產業化突破。
3.封測廠擴產利好測試裝置需求,IC設計崛起加速國產化程序
3.1. 封測廠資本開支維持高位,拉動測試裝置市場需求
從公司收入構成來看,2016 年對封測企業收入佔比高達 79.84%,其中對華天科技、 長電科技和通富微電的收入佔比分別為 34.46%、28.12%和 4.29%。由此可見,封裝測試 仍為測試裝置的主要應用環節,封測廠商是本土測試裝置企業的主要收入來源。
短期來看,疫情影響&貿易摩擦&消費升級背景下,全球晶片緊缺,中國大陸半導 體行業景氣度持續提升,2020 年起本土封測廠商&第三方測試廠商的資本支出大幅增長, 本土半導體測試裝置供應商有望直接深度受益。
除了長電科技、華天科技、通富微電等一線廠商積極擴產,二三線封測廠商也陸續 開啟大規模擴產計劃,有望拉長行業景氣度,帶動半導體測試裝置的市場需求持續增長。
3.2. 本土 IC 設計加速崛起,數字類測試裝置迎最佳發展機遇
積體電路測試方案定製化屬性強,IC 設計企業為開拓測試裝置市場的最佳切入口。 在 Fabless 模式中,IC 設計公司與特定測試裝置企業合作,根據晶片特點共同開發測試 程式並完成設計驗證,當該晶片匯入量產時,為保障產品一致性,晶圓廠和封測廠大多 選用和 IC 設計企業相同的測試裝置機型。因此,對於技術含量較高的新型晶片,IC 設 計企業在測試裝置的選擇權中佔據主導地位,本土測試裝置企業一旦實現 IC 設計客戶 的匯入,不久便會有大量來自晶圓廠和封測廠的訂單陸續兌現。
政策扶持&輕資產屬性強,IC 設計為本土半導體產業中最具發展活力的領域。IC 設計為典型的技術密集&輕資產型行業,產業轉移難度低於晶圓製造,目前已成為繼封 測環節後半導體產能東移的重心。2020 年中國大陸 IC 設計銷售額達到 3778.4 億元, 2004-2020 年 CAGR 高達 27.10%,明顯高於同期封測業(14.62%)和製造業(18.00%), 已經成為中國大陸積體電路產業中發展最快的環節,國產化程序加速推進。
具體來看,2016 年開始本土 IC 設計企業數量快速增加,現已湧現出華為海思、紫 光、豪威科技、位元大陸等領先企業,其中華為海思已經於 2020Q1 躋身全球半導體企 業收入前十名。受國際貿易摩擦影響,為保障供應鏈安全性,以華為海思為首的 IC 設 計企業正在重點推進測試裝置國產化,數字類測試機國產化迎來最佳發展機遇。
此外,為進一步推進儲存器等高階晶片國產化程序,在政策扶持下,本土儲存廠商 陸續開啟大規模擴建計劃。據我們不完全統計,若假設裝置投資在專案投資中的佔比為 70%,則僅紫光集團(長江儲存)、合肥長鑫的規劃、在建和未達產專案所對應的裝置 投資額就高達 4283 億元,市場對於測試裝置,尤其是數字測試機的需求較為廣闊。
4.半導體測試裝置平臺型公司,數字測試機徹底開啟成長空間
4.1. 對標泰瑞達&愛德萬,公司具備較大成長空間
在半導體測試領域,對標泰瑞達&愛德萬,公司收入體量尚小,成長空間廣闊。泰 瑞達&愛德萬專注於半導體測試領域,常年位居全球半導體裝置企業營收前十名,2020 年分別實現收入 31.21 億美元和 3127.89 億日元,實現淨利潤 7.84 億美元和 697.87 億日 元。作為本土半導體測試裝置龍頭,2020 年公司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分別為 8.04 億 元和 0.85 億元,相較海外龍頭,公司收入體量明顯偏小,具備較大成長空間。(注:愛 德萬資料採用自然年,而非年報披露財年)
4.2. 立足後道測試全線佈局,數字測試機開啟成長空間
在持續性高研發投入下,公司產品線持續完善,已全面覆蓋測試機、分選機、探針 臺三大環節。在半導體測試裝置領域,大多海內外龍頭的產品佈局均有所側重,例如愛 德萬&泰瑞達以測試機為主,科休以分選機為主,東京精密&東京電子以探針臺為主。 透過長期研發投入,公司在以上三大領域均有前瞻性佈局,易於發揮業務協同效應,正 在向平臺化發展,對標海內外同行,具備較強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4.2.1. 模擬測試機持續放量,數字測試機開啟公司成長空間
模擬測試機國產化率高,公司技術指標可達國際一線水準,具備持續擴張的基礎。 目前大多本土商業化半導體測試機仍以模擬(混合)為主,公司自成立以來推出第一代 模擬(混合)測試機 CTA8200,已實現三代迭代,部分核心技術指標已達國際一流。此 外,公司還加碼大功率測試機,CTT 系列已廣泛應用於 MOS、IGBT 等功率器件效能測 試,測試系統的並測能力在國內處於明顯領先地位。
短期來看,受益下游需求提升和海外市場拓展,公司模擬測試機業務快速增長。① 2016 年公司測試機收入僅為 0.56 億元,2020 年快速增長至 1.78 億元,期間 CAGR 達到 33.42%,2021 僅上半年便實現收入 2.52 億元,同比增長 347.96%,收入規模加速擴張。 ②橫向對比本土另一模擬(混合)測試機龍頭華峰測控,公司測試機業務體量還有所差 距,在模擬測試機領域依舊具備較大成長空間。
長期來看,數字測試機市場規模大,是測試機競爭的主賽道,公司積極進行前瞻性 研發,已具備產業化基礎,有望開啟公司成長空間,具體來看:
①市場規模:如前文所言,在測試機市場中,數字(SoC+儲存)佔比高達 80%, 約為模擬的 6-7 倍,我們估算 2020 年全球和中國大陸 SoC 和儲存測試機合計市場規模 分別為 30.34 和 8.50 億美元;②競爭格局:橫向對比海外龍頭,2020 年愛德萬和泰瑞達 SoC+儲存測試收入佔比分別為 66%和 72%,均是主要收入來源,再次印證出數字測試 機才是測試機行業競爭的主賽道,目前仍處於國產替代初期,有待國產突破。
公司長期承擔高速高效能 SoC 晶片專用測試系統研發及產業化省擇優專案,透過 多年的前瞻性研發佈局,2018 年公司成功推出數字測試機 D9000,集合 200Mbps 數字 測試速率、1G 向量深度和 128A 電流測試能力,後續有望逐步實現產業化突破,從而 實現快速放量,進一步開啟公司的成長空間。
4.2.2. 分選機&探針臺具備本土稀缺性,長期受益國產替代浪潮
公司為本土稀缺的分選機供應商,裝置效能已達國際領先水準,具備大規模國產替 代的基礎。公司自成立之初便推出重力式分選機,在本土企業中先發優勢顯著,技術水 平不遜色於海外領先企業,是本土稀缺的具備一定國際知名度的分選機龍頭。
半導體裝置進口替代大背景下,公司分選機具備較大成長空間。①2012-2018 年公 司分選機業務收入 CAGR 高達 51.36%,2019-2020 年由於並表 STI 導致資料有所失真, 但我們推斷,在國產替代背景下,公司本部的分選機業務仍在保持快速增長。②相較而 言,2018 年公司分選機在本土市場份額仍僅為 8.53%,作為稀缺的分選機國產供應商, 我們認為公司將深度受益半導體裝置國產化大趨勢,市場份額有望持續提升。
探針臺產業化道阻且長,公司已率先實現技術突破。①相較分選機、測試機,本土 企業在探針臺領域的實力較為薄弱,暫無廠商可以實現大規模產業化應用。②公司現已 成功開發出本土首臺具備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全自動超精密探針臺 CP12,最大可相容 12 英 寸晶圓,針測精度、定位精度和針測溫度等技術指標不輸海外領先企業。
我們認為,相較東京精密&東京電子等海外探針臺龍頭,公司在測試機、分選機領 域已經取得產業化突破,由於探針臺多與測試機配合使用,目標客戶多為晶圓製造、芯 片設計等企業,與公司現有客戶群體存在部分重合,公司容易發揮業務協同優勢,後續 有望進一步增厚公司收入體量。
為進一步推進探針臺國產化進度,2020 年公司募投專案加碼探針臺研發及產業化 專案。2020 年公司擬投入 2.6 億元開展“探針臺研發及產業化專案”,研發產品為公司 第二代全自動超精密探針臺,相容 8/12 寸晶圓測試,產品細分包括 CP12-SOC/CIS、 CP12-Memory、CP12-Discrete、CP12-SiC/GaN 等,分別可應用於 SoC/CIS、Memory、 Discrete、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等測試,公司已完成關鍵技術模組的開發與驗證,正處 於內部整機除錯階段,公司預計專案完全投產後對應年銷售收入可達 4.07 億元。(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4.3. 併購 STI 切入晶圓檢測領域,有望開啟第二成長曲線
前道檢測是晶圓製備的核心工序,主要包括量測&缺陷檢測兩大類。前道檢測主要 用於晶圓加工工藝的質量檢查,對晶圓廠保障產品良率、提升產品一致性、降低成本等 至關重要,主要包括量測和缺陷檢測兩大類,對應裝置價值量佔比分別為 34%和 55%, 其中有圖形晶圓檢測裝置價值量佔比約 34%,是晶圓檢測裝置的價值中心。
晶圓檢測裝置是不遜色於後道測試裝置的大市場。據 SEMI 資料,2020 年全球晶圓 加工裝置在半導體裝置中的價值量佔比為 86%,而在晶圓加工裝置中,據華經產業研究 院資料,2019 年檢測裝置價值量佔比為 11%,因此我們估算晶圓檢測裝置在半導體設 備中的價值量佔比約為 9.5%,高於測試裝置(8%-9%),對應 2020 年全球&中國大陸 晶圓檢測裝置市場規模分別達到 67.36 和 17.71 億美元。
KLA 在晶圓檢測裝置領域一家獨大,本土企業起步較晚。①晶圓檢測技術壁壘高, 市場由 KLA、AMAT、ASML 等全球半導體裝置龍頭主導,其中 KLA 一家獨大,2020 年全球市場份額達到 58%,2018 年在晶圓形貌檢測、無/有圖形晶圓檢測領域的市佔率 更是超過 70%;②本土企業整體起步較晚,目前包括上海精測、上海睿勵、中科飛測、 東方晶圓等,主要以膜厚測量、OCD 測量等環節為切入點,國產替代步伐有待加速。
2019 年外延併購新加坡 STI,公司正式切入晶圓檢測領域。STI 專業從事晶圓/晶片 光學檢測、分選、編帶等積體電路封裝檢測裝置,光學技術團隊前身為德州儀器光學檢 測事業部,核心技術為 2D/3D AOI,與公司本部業務高度協同。2019 年公司正式獲得 STI 100%股權,並整合其核心技術、研發&客戶資源,充分發揮協同效應,不僅可增強 本部業務核心競爭力,還依託 STI 的 iFcous 機臺正式切入晶圓檢測領域。
STI 海外客戶資源雄厚,可與公司形成資源互補效應。STI 成立 20 餘年,客戶群體 遍佈歐美、中國臺灣、東南亞等地區,與德州儀器、安靠、臺灣技鼎等企業保持緊密合 作,依託 STI 客戶資源,公司有望實現中國臺灣、東南亞等市場的快速開拓。②相反, 公司作為本土半導體測試裝置龍頭,背靠大基金投資,本土客戶資源優渥,也有望反向 帶動 STI 的晶圓檢測裝置等業務在中國大陸市場快速開展。
5.盈利預測
核心假設:
(1) 測試機業務:短期來看,全球缺芯背景下,本土半導體企業資本開支維持 高位,疊加半導體裝置國產替代加速推進,公司模擬(混合)測試機有望 持續增長,疊加數字測試機等新品陸續放量,故假設 2021-2023 年收入同比 增速分別為 185%、110%和 50%;由於數字測試機正處於產品匯入期,我 們預估短期盈利水平略低於模擬(混合)測試機,故假設 2021-2023 年毛利 率分別為 69%、68.5%和 68%;
(2) 分選機業務:公司作為本土稀缺的分選機供應商,產品體系不斷迭代,市 場份額有望繼續提升,將充分受益於國產替代浪潮,疊加探針臺等新品放 量,故假設 2021-2023 年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 70%、30%和 25%,毛利率穩 定在 42%;
(3) 其他業務:主要包含維修改造費&配件銷售等,隨著公司存量裝置的增加, 有望保持穩定增長,故假設 2021-2023 年收入同比分別為 0%、200%和 50%, 毛利率穩定在 60%。
盈利預測:
基於以上假設,我們預計公司 2021-2023 年營業收入分別為 15.25 億元、25.02 億元 和 34.45 億元,分別同比增長 89.70%、64.11%和 37.66%,2021-2023 年歸母淨利潤分別 為 2.26 億元、5.00 億元和 7.15 億元,分別同比增長 166.23%、121.24%和 43.04%。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資訊,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未來智庫 - 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