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陽門下》裡韓春明說,“有人看不見前門,有人找不見後門,結果走進後門,最後一頭栽在騙子手裡”。
小白條在體重偏高的時候,時常期望著有什麼方法,能快速甩掉那多餘的贅肉,讓那隱藏在肥肉下的腹肌重現天日。
只是後來,想明白一個道理,天上沒有掉餡餅的神話,當走捷徑的人多了,那條路也就不再是捷徑了。
想要健身減脂,減完後還不反彈,只有老老實實的運動,透過全身燃脂,燃燒卡路里,才是減肥的“良藥”。
戶外跑步之旅,總不是一帆風順的,剛開始跑時,跑個3公里,便累成狗,大口呼氣,大口呼氣,仿似用盡了全身力氣。
為了能快速地減肥,恨不得每天去跑步,恨不得每次跑都用盡全力,然而,堅持一段時間後,體重雖然降了一點,但卻開心不起來。
因為運動過度,每次跑完後,身體好像被掏空了,上班的時候沒什麼精神,小白條意識到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偶然的契機,瞭解到日本山田本一的獲勝之道,讓我從5公里的跑渣,變成了能夠輕鬆打卡15公里的跑者。
「1」設定目標,堅定跑步的信念
1954年,美國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在《管理實踐》提出了“目標管理”的概念,他認為,並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標,而是有了目標才能確定每個人的工作。
“目標管理”被廣泛應用於企業管理,世界500強通用電氣率先採用,並取得了明顯成效,試想如果在一個領域沒有目標,那麼這個領域的工作也將被忽視。
馬拉松賽事同樣如此,距離長達42.195公里,普通跑者要想成功完賽,超碼得4-5個小時,如此長時間的奔跑,對體能的消耗是巨大的。
作為新跑者,自然是希望能打卡馬拉松,若是跑個5公里便累得氣喘如牛,僅靠意志力,也不見得能完賽。
運用山田本一的智慧跑法,把全程馬拉松當作長遠目標,將半程馬拉松作為中期目標,把10公里作為短期挑戰目標。
透過短期、中期、長期目標的設定,釋放那種由陌生恐懼所產生的壓力,繼而堅定跑步的信念。
「2」分解目標,讓跑步更加輕鬆
1984年,東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獲得世界馬拉松冠軍;當記者採訪他為何能取得如此成就時,他說,“用智慧戰勝對手”。
大家都知道,馬拉松賽事主要比拼運動員的體能、耐力、速度、爆發力和技巧,山田本一說用智慧取勝,未免有些故弄玄虛。
然而,兩年後,也就是1986年的義大利國際馬拉松邀請賽,山田本一再次封神,拿下冠軍獎盃,此時,他的獲獎秘訣還是“用智慧戰勝對手”。
許多人紛紛思考,到底是什麼樣的智慧,才會讓那個看起來瘦弱的山田本一能連續兩次拿下世界馬拉松冠軍呢?
謎底在山田本一退役當教練後才被解開,他在自傳裡說道,“每次比賽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路線仔細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標誌是銀行;第二標誌是古怪的大樹;第三標誌是一座高樓,,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
正式比賽時,山田本一便按照事先分解好的目標,以最快的速度跑完第一段,再鬥志昂揚地奔赴下一個目標,將全程拆解為十幾個階段目標,如此便能輕鬆跑完。
“目標管理“的一大特點,就在於其管理過程能實現自我控制,若是將目標鎖點在42公里外的終點,也許跑個十幾公里,全身就會感到身心疲憊。
小白條的跑量,從剛開始不足3公里,到現在可以打卡15公里,便是運用目標分解的方法,把15公里分成3個公里或5個公里,這樣跑起來更輕鬆。
平時的訓練,也是有意識地去拆解當天的運動目標,只有目標細化,才能持續堅持,完成一個目標,給自己勝利的手勢,以作為精神鼓勵。
失敗往往是不需要什麼計劃的,而成功卻需要周密的計劃,並且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實踐;沒有拆解細化的遠大目標,只能是一個空中樓閣。
小白條以前覺得全馬很遙遠,但是在跑完15公里以後,覺得明年實現完賽半程馬拉松的目標近在咫尺。
沒有目標,就像是漫無目的的遠行航船,任何方向的海風都是逆風;若是有了目標,並努力去實現時,那麼整個世界都將為之讓路。
圖片源於網路(如侵,必刪)
我是運動小白條,專注於分享戶外、跑步、運動的體會和感悟。
若覺得文章不錯,不妨點個贊,加個關注,分享給身邊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