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年前的1932年,美國洛杉磯舉辦了第10屆奧運會。開幕儀式中,中國代表團入場,整支隊伍只有6人。其中運動員僅1人,走在最前方執旗。
那名運動員,叫劉長春,遼寧省大連人,是我國的“奧運第一人”。
他有著怎樣的傳奇經歷呢?下面我們就一一道來。
劉長春,1909年生於大連市甘井子區,打小就活潑好動的他,很早就向眾人展現了自己的運動天賦。
1922年,劉長春13歲,報名參加了由日本人舉辦的中日小學田徑對抗賽(當時的大連還是日本的“租借地”)。沒接受過任何專業訓練的他就一舉跑出國家二級運動員的水平:100米11秒8,400米59秒,以巨大優勢奪冠。
這次比賽可謂一鳴驚人,讓許多中國觀眾感到振奮,也讓日本人多少有些尷尬——因為按照他們當時宣揚的理論,大和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不可能在運動賽場上輸給同為黃種人的中國。
英雄出少年啊。
這樣的好苗子怎麼能被埋沒掉?於是,幾年後,他就被東北大學體育系宋君復老師看中,推薦去了東北大學的體育預科班,專攻田徑。
在大學中,有了專業的指導和訓練裝置,劉長春可謂如魚得水,迅速提升了自己的競技水平。入學的第三年,他就參加了第十四屆華北運動會,以10秒8的好成績輕鬆拿到了男子100米冠軍。
這場比賽讓兼任東北大學校長的少帥張作良看得兩眼放光,同樣熱愛體育的他,對眼前的這位東北少年很是欣賞。
於是,在第二年10月,他又“試探”了一下劉長春的能力,讓劉參加了自己籌備的“中德日三國田徑對抗賽”。
那場比賽,劉長春以0.1秒的成績惜敗德國名將彥魯特拉比爾,卻遠超日本的“短跑怪傑”吉岡隆德和“飛毛腿”岡健次郎,獲得了遠東第一的好成績。
張學良立即決定:重點培養他!
於是,當時年僅20歲的劉長春就領到了每月30塊大洋的特別補助。
民國時期的30塊大洋什麼概念?舉個例子,毛主席當年還是圖書館管理員的時候每月也僅能領到8塊大洋。
那時,不少有識之士都懷揣憧憬:讓劉長春參加1932年洛杉磯奧運吧,代表中國!
可這樣的美夢卻隨著1931年9月18日的一陣爆炸聲破碎了——日本在當天晚上發動918事變,瀋陽淪陷,張學良緊急將東北大學遷往北平。
之後,洛杉磯奧組委的邀請被民國政府以“時間倉促、準備不足”為由婉拒,劉長春一時間失去了參加奧運會的希望。
然而,這還不是最壞的結果,很快,日本人找到了劉長春,請他代表“滿洲國”參加奧運會,並許以高官厚祿。
日本人的算盤是,借這場國際賽事,讓世界上的人都承認偽滿洲國。
在被拒絕後,他們又單方面登出訊息,說劉長春已決定替“滿洲國”出戰奧運,妄圖把“生米煮成熟飯”。
面對公眾質疑,劉長春只得在《體育週報》發出宣告:“苟餘良心尚在,熱血尚流,又豈能忘掉祖國,而為傀儡偽國做馬牛!”
而此時被逼得騎虎難下的國民政府,也只得重新整合資源,備戰奧運,僅張學良個人,就資助了8千大洋,送運動員遠渡重洋,參加比賽。
原計劃15天的航程,因為遇到風暴,走了21天,出行的倉促和暈船反應讓劉失去了寶貴的備戰時間。他只能趁人少時,在甲板上做一些簡單的訓練動作,除此之外,就呆在自己房間裡。遊輪上有一些娛樂設施,他從來不去。
在艱苦環境下,終於還是趕上了奧運會的開幕式。
中國代表團排名第八位進場,現場的觀眾看到這個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只派出了人數很少的6人代表團。
然而華僑們還是激動得熱淚盈眶,紛紛脫帽、揮手,向中國代表們致敬。
1932年7月31日,劉長春身著白上衣、黑短褲出現在賽道——他管這身叫“白山黑水”,用以提醒大家東北的淪陷。
發令槍響,他像箭一樣衝出去,但由於舟車勞頓,跑到後期體力出了問題,只得了11秒多的成績,無緣決賽。
隨後的200米比賽,他拼盡全力拿了22秒1,這基本上是他正常水平,但在全世界頂級的賽場上,還是不夠看,他再次慘遭淘汰。
這兩場比賽耗盡了他的體力,200米賽後的那天晚上,劉長春雙腿發脹,甚至無法正常行走,主教練宋君復只得打電話宣告棄權400米的比賽。
這也就意味著,劉長春的奧運旅途將在此終結。
出師未捷,一夜難眠。
回國後,因為傷病的原因,劉長春在1937年告別田徑運動,退役時,僅僅28歲。
新中國成立後,劉長春先後擔當過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常委、中國奧委會及田徑協會副主席等職位,為國家培養了大批體育人才。
80年代初,中國決定參加84年的第二十三屆奧運會,劉長春老人被安排進代表觀摩團的名單。
老人很高興,他說自己最大的心願就是看中國的奧運健兒在賽場上奪得金牌,彌補自身遺憾。
但這個願望始終沒能實現,1983年3月25日,劉長春病逝,享年74歲。
不知他老人家若能看到今日中華體育健兒奮力拼搏的盛況,該做何等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