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正德年間,山東有一對年輕的夫妻,丈夫名叫張百良,妻子名叫李翠環,兩人都是老實本分的鄉下人,日子過得並不富裕。
村裡有個木匠班,木匠班有十來個人組成,常年在外攬活,張百良是其中一員,經常跟著班子走南闖北、四處奔波,工作辛苦,收入卻不盡人意。
婚後第二年,妻子生下一個大胖小子,夫妻二人甚是高興,不幸的是,妻子坐月子期間不小心受了風寒,原本身體就不好的她從此落下了病根,病情比以前更加嚴重了。
於是,張百良不再跟著班子去幹活,而是留在家中一心一意照顧妻子,就這樣過了大半年,沒了收入,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窘境,眼看著連鍋都揭不開了。
妻子便催促丈夫早點去幹活,說自己的能照顧好自己和孩子,安慰他不要擔心家裡。
張百良也知道總是待在家裡也不是個辦法,現在有了孩子,以後用錢的地方還很多,所以他只好去找工頭,讓他安排點活幹。
恰巧臨縣有個大戶人家在建宅子,木匠還沒有招夠,於是便把張百良介紹到了那裡。
去臨縣的路程雖然不是很遠,但是路不好走,需要翻過兩座大山,山路崎嶇不平,需要走兩天的時間。
好在這戶人家木匠活的量很大,需要幹兩個多月,給的價錢也很公道,在這裡安安生生幹兩個月的活也能賺到一些錢,張百良將家裡安頓好後第二天便出了門。
出門之後,張百良無時無刻不在記掛著家中的妻兒,幹起活來總是心神不寧,不知道這次撇下妻兒出來幹活是對還是錯。
就這樣過了大半個月,這天晚上,張百良做了個夢,竟然夢到了自己的妻子。
夢裡的妻子臉色蒼白,眼神空洞無神,走起路來直髮飄,與平時判若兩人。
張百良見了大吃一驚,看著眼前熟悉的妻子他總是感覺哪裡不對勁兒,開口問道:“娘子,你怎麼來了?”
妻子見了他嘆了口氣,說道:“郎君,我是來和你道別的,我要走了,你趕緊回家照顧孩子吧!”
張百良聽了這個話一下子從夢中驚醒,想起剛才的夢他睡意全無,開始坐立不安,認為這是一個不祥的夢,心也漸漸提到了嗓子眼。
到了第二天干活的時候,張百良剛拉好墨斗線,準備下手的時候墨斗線突然從中間斷開了。
做木匠活的一般都知道,墨斗線一般都是用蠶絲或者棉線製作而成,這樣的線非常結實,一般不會輕易斷掉。
張百良的心裡“咯噔”了一下,當即放下手中的活,與主人告別,踏上了回家之路。
兩天之後,張百良風塵僕僕地趕了回來。
他站在門口敲了半天門始終不見妻子來開門,裡面一點兒動靜也沒有。
他的心裡越來越慌,直接將門撞破,急匆匆地向裡面跑去。
他邊跑邊呼喚妻子的名字,卻始終得不到妻子的回應。
穿過堂屋,來到臥室,張百良看到妻子坐在床上雙目緊閉,懷中抱著嬰兒,好像是在喂他母乳。
妻子的嘴角還掛著一抹淺淺的微笑,那是對孩子疼愛的微笑,是一個母親慈愛的微笑。
嬰兒此刻已經睡去,呼吸聲十分平順,看樣子並沒有什麼大礙。
張百良懸著的心這才放了下來,他以為妻子太過勞累睡著了,於是拿了件衣服躡手躡腳地向床邊走去,準備給她披上。
剛一走到床邊,張百良看清了眼前的一幕,衣服從他手中滑落,他愣愣地站在那裡,眼淚奪眶而出,口中發出了一聲痛徹心扉地喊叫。
只見妻子胸前有幾滴血水滲出,嬰兒的嘴唇紅紅的,他一下子明白了怎麼回事……
他用手輕輕觸碰了一下妻子的身體,只感覺冰涼僵硬,再一試探,發現妻子早已沒了呼吸。
張百良強忍著悲傷從妻子懷中將嬰兒抱過來,孩子醒來,咿咿呀呀,一副生龍活虎的樣子,而妻子卻轟然倒了下去。
原來,丈夫走後沒多久妻子的病情忽然加重,本以為挺一挺就會過去,然而十幾天後,她的病情非但沒有好轉,竟然到了十分嚴重的地步。
這一天,妻子自知大限已到,他知道人去世後就會沒了奶水,於是強忍著痛苦用針在胸前紮了好幾個針眼,為的就是不能孩子餓死。
妻子用血水為嬰兒維持了三天的生命,或許這就是母愛的力量吧!
張百良親手打造了一具棺材,將妻子厚葬了,發誓此生不會再娶。
後來,張百良獨自一人將兒子辛辛苦苦撫養成人,果然沒有再續絃。
令人欣慰的是兒子非常爭氣,儘管從小失去了母親,但是他比別人家的孩子都懂事,小小年紀就承擔起了家務事。
兒子從小讀書就非常好,長大之後一路過關斬將,最終考中了進士,後來被委派到某地做了官。
張百良死後,兒子重新修葺墳墓,將他和母親合葬在一起,辦了一場風風光光的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