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要過去了。
疫情還在起起伏伏。
雖然大部分工作和基本生活照常進行。
但出國旅行,依然難以實現。
吃不到豬肉,還可以看豬跑啊。
好在我們還有許多真人秀、紀錄片可以解解饞。
最近就開播了一部冒險紀錄片,豆瓣開分9.3。
不僅足夠賞心悅目,還絕對重新整理你對自然/冒險類紀錄片的認知。
今天,魚叔就來安利一把——
《歡迎來地球》
Welcome to Earth
看封面,又是「史皇」威爾·史密斯。
魚叔前兩天才向大家介紹了他今年衝擊奧斯卡影帝的電影《國王理查德》。
這個曾經扮演過無數英雄的硬漢,將在這一回真真正正地帶領觀眾,進行實地探險。
對於史皇,應該小菜一碟吧?
可沒想到,在影片開頭,史皇就自爆了:
「我要坦白,我沒在湖裡遊過泳,沒爬過山,也沒住過帳篷」
噗,原來是個野外生存的「菜雞」?
其實,這正是《歡迎來地球》區別於其他自然/探險類紀錄片的核心——
它不是一個探險家的炫技之旅,也不是一個自然學家的專業解說。
而是展現了一個普通人,在面對未知時的恐懼,面對困境時的勇氣,以及面對大自然的一顆敬畏之心。
更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導演,達倫·阿倫諾夫斯基。
代表作包括《夢之安魂曲》《摔角王》《黑天鵝》等。
被許多人盛讚為天才的導演。
最近幾年,他開始往紀錄片發展。
上一部《被點亮的星球》,就拿到豆瓣評分9.2。
看來即使是跨界,天才依舊不同凡響。
超越認知
自然探險類紀錄片,我們已經看過許多了。
它們用超高畫質的鏡頭,360度無死角地展現了大自然的壯美和神奇。
但本片想要探索的,不僅僅是這些。
大自然中,還有一些你聽不見的聲音,看不見的顏色,肉眼無法分辨的速度。
這些大大超越了我們一般的感官認知。
而藉助最新的高科技,終於可以一一在我們面前展現。
比如聲音。
當來到一個非常僻靜的地方,用心傾聽。
就有機會聽到一種比我們的呼吸聲、心跳聲還要細微的聲音。
那是,月球牽引大山的聲音。
我們知道,月球牽引海水能夠產生潮汐現象。
實際上,對於陸地的作用也一樣。
即便是在我們生活的嘈雜城市裡,同樣隱藏著一個非常細微的聲音——
月球也在拉引城市。
紐約每天都要上升和下沉35.56釐米,足足有3個臺階的高度。
也就是說,我們一直都生活在無形的鋼筋混凝土波浪中。
比如,色彩。
1000米以下的深海里,按照我們的認知,只有無盡的黑暗。
但其實,這個隱秘的世界,還有著不為人知的一面。
閉眼——
三…
二…
一!
「生物發光」可能是生物間最常見的交流形式。
地球上,有99%的生存空間都是海洋,而海洋裡80%的生物,用發光來和彼此交流。
而絕大多數的我們,對此卻一無所知。
還比如,速度。
如果將攝影機固定,對著天空延時攝影。
你會看到星辰在我們頭頂的運動。
但如果你將攝影機鎖定銀河,你會意識到在運動的其實是我們。
地球在自轉,也在圍繞太陽公轉。
再加上整個星系的自轉。
我們,其實一直在太空中飛速地賓士。
這個速度,超過每年1600萬公里。
而我們自己,卻完全感受不到。
這就是《歡迎來地球》想提醒我們的:
不要總以為自己看見了世界的全部。
每一分鐘,都有超越我們認知的現實。
轉換一下認知視角,就會發現一個前所未見的世界。
超越恐懼
轉換認知時,人的第一反應,往往不是驚歎。
而是恐懼。
這也是這部紀錄片的獨到之處:
它展現了不論是普通人,還是探險家、科學家,在面臨未知大自然時,最真切的恐懼。
影片一開始,史皇即將要去攀登世界上最活躍的活火山。
當他們站在火山口邊緣時。
我們就能越過螢幕,感受那份震撼人心的力量。
不僅如此,他們還試圖下降到火山裡面。
51歲的史皇十分忐忑。
在路上半開玩笑地問,這是否屬於年輕人的活動。
只見他們一步一步地邁向火山口。
每多走一步,就離危險更近一步。
在最後一集裡。
這個怕水的大男孩,還將迎來驚險的冰川漂流。
廣袤無垠的冰川。
沒有電話,沒有手機,沒有訊號。
要想活下去,就要順著冰川小溪,找到海洋。
史皇全身僵直,滿臉嚴肅,仔細地聽著探險教練的叮囑。
湍急的河流變幻莫測,刺骨的冰水不斷拍打在臉上。
向前,繼續向前。
恐懼是真實的,成功後的喜悅也是真實的。
當你開始做一件事,對於能不能達到終點,永遠都不太有把握。
恐懼無法被征服,你只能和它相處。
關鍵在於相信,在於體驗。
雖然很俗套,但的確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而即便是專業人士,也會對未知的領域感到害怕。
比如,片中的一位海洋生物學家,梅麗莎。
她曾經在黑暗中被一條美洲鱷咬傷。
還被拖拽了好長一段距離。
所以,她對黑暗有著極大的恐懼。
此次,她將獨自坐在一條玻璃獨木舟裡,等待黑夜的來臨。
夜晚。
撥動船槳,深黑的海水中,倏地閃現一道藍光。
魚群驚醒,迅速遊散,所向之處,條條藍色熒光帶悄然劃破水面。
一片片藍光在海面發散開來,彷彿將繁星擁入海灣。
發光物體,其實是海里的甲藻。
它們在被驚擾後會自動發光,這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克服恐懼,才能看到神奇的生物。
如果你堅守平淡而安全的生活,就無法感受這種無與倫比的神奇。
超越苦難
《歡迎來地球》不止向我們揭秘不為人知的地球奇觀。
還展現了探險過程中一個個鮮活特別的人。
比如,有一個讓魚叔印象極其深刻。
他攀登過珠穆朗瑪峰。
他橫跨過亞馬遜雨林。
但如果不是特地告訴你,你可能不會注意到:
他是個盲人。
在影片中,史皇和他一起攀登世界上最活躍的活火山。
兩人站在危險的火山口邊緣,史皇問他:
對於看不見這件事,他有什麼感受。
他平靜地說,在小時候因病失明後,他也曾一度感到遺憾。
但後來漸漸明白,是時候告別失明前的生活,然後接受一種新的生活。
你身體的一部分死去了,一部分也因此重生。
還有這個海洋生物學家,蒂瓦。
她來自一個迷你小國,千里達及托巴哥。
人口只有120多萬,GDP不到1300億人民幣,還不如我國東南沿海一個縣多。
這個國家的百分之九十是深海。
但當地人不知道那裡有什麼。
因為他們根本負擔不起探索深海的費用,更缺少專業人士。
這個女人,就是他們唯一的海洋生物學家。
她一直參加各種探險研究活動,但作為女性、有色人種、發展中國家人士,她永遠是少數的那一類。
她想改變這一點。
這就是為什麼她一直從事這項工作的原因。
同樣令魚叔印象深刻的,還有一個黑人探險家。
他之所以決定成為一名探險家,居然是因為一次槍擊事件。
當時,有個傢伙拿槍對著他,兩次上膛,兩次扣動扳機。
難以置信的是,槍兩次都卡住了。
倖存下來的他,開始思考,然後下定決心:
他要讓自己的生命,變得更有意義。
這引導他走上了探險的道路。
國籍、出身、事故、殘疾……
苦難就是苦難,苦難不值得追求,但苦難無法避免。
所以,我們只需順遂生命的流動,磨礪意志,更勇敢地去面對它們。
這兩年,我們都經歷太多。
疫情,裁員,失業,甚至親人離世……
不妨看看這部紀錄片吧。
它能讓我們重新感受不為人知的壯美地球,也讓我們在那些人的故事中,看到一個新的自己。
生命以痛吻我,我願報之以歌。
正如《白日夢想家》中說的那樣:
認識世界,克服困難。
洞悉所有,貼近生活。
尋找真愛,感受彼此。
這就是生活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