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娛樂原創
文|小福 編輯|樸芳
2021年的電影市場,有驚喜,有意外,有遺憾,也有失望。
這一年來,我們既遇到了本土疫情反彈,也面臨著好萊塢大片斷檔。在外部壓力的持續衝擊下,電影大盤艱難復甦,卻仍然拿到了將近460億的票房成績。
也是在這一年間,我們目睹了高品質專案被市場埋沒的無奈,卻也盼來了新一任國產影史票房冠軍。而在這些專案背後的出品公司們,又都過得怎樣?
今天,犀牛君整理了電影行業頭部的17家公司,以出品專案票房成績為緯線,對電影公司們的2021年表現梳理一番。(注:根據貓眼專業版和燈塔資料的前三出品專案,資料截至2021年12月22日)
中國電影
老牌國資影企中影在這幾年來存在感越來越高。在傅若清接手以來,中影不斷拓寬內容領域佈局,並在今年迎來了又一個豐收年,其主要出品專案總票房超過光線傳媒來到行業第四位。
同時,在今年進口大片減少、疫情導致大盤減少的不利環境下,憑藉電影專案的收入在營收層面保持增長態勢,前三季度實現淨利潤2.6億元。
專案佈局方面,中影一方面以主旋律為抓手打造了《我和我的父輩》《懸崖之上》《峰爆》《穿過寒冬擁抱你》等商業主旋律專案,另一方面則針對商業市場打造《燃野少年的天空》《關於我媽的一切》《媽媽的神奇小子》等多元題材影片。
此外,中影也參投了《唐探3》《掃黑·決戰》《鐵道英雄》等優質專案,不斷豐富其內容板塊佈局。
主要出品專案總票房約85.01億元
博納影業
IPO過會一年遲遲未掛牌上市的博納影業,在今年雖有遺憾,但顯然收穫更多。2021年,博納影業繼續深耕主旋律市場,專案量少質精,觀眾基本盤十分穩固。
在由博納主出品的兩部影片中,抗疫題材作品《中國醫生》以13.28億票房穩居暑期檔票房冠軍,而另一部主控專案《長津湖》在國慶檔上映以來更是票房一路高歌,目前已經以累計57.65億元票房取代《戰狼2》成為新一任影史票房冠軍。其他專案方面,博納也參投了動畫電影《新神榜:哪吒重生》以及《空中之城》《迷妹羅曼史》等小體量專案。
從《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中國機長》到今年的《中國醫生》《長津湖》,商業主旋律已然成為博納影業的頭號吸金專案型別,其主旋律“一哥”地位也愈發穩固。
主要出品專案總票房約75.5億元
貓眼影業
與阿里影業同為網際網路票務平臺起家,後進軍上游內容領域的貓眼影業,在今年有《你好,李煥英》《揚名立萬》《追虎擒龍》《第十一回》《傭之城》《了不起的老爸》《不期而遇的夏天》《我的青春有個你》等8部主要影片上映。
自2020年以來,貓眼加深內容佈局,開始發力主控出品專案,而在今年的《揚名立萬》中終於迎來了一次大豐收。這部冷檔期黑馬,憑藉精巧的內容一路逆勢上揚,目前累計票房已經逼近9億元大關。
不過稍顯遺憾的是,另一部由貓眼主控出品的新片《平原上的火焰》在公映前四天宣佈退出賀歲檔擇期上映,令貓眼在今年又少了一部重點專案。
主要出品專案總票房約64.7億元
北京文化
深陷內鬥、違規信披等事件的北京文化似乎已經一蹶不振。根據財報資料,ST北文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59億元,淨虧損2772.31萬元。
專案方面,今年北文僅有《你好,李煥英》《熱帶往事》兩部專案釋出,其中由其主控的《你好,李煥英》在春節檔獲得了超出預期的市場表現。不過或是由於北文與儒意影業簽訂保底協議出讓大部分利潤,這部影片並未為公司帶來太多營收,而在下半年小成本影片《熱帶往事》平庸收場後,北文徹底熄火,再無新片公映。
作為曾經的頭部公司,遭遇內部糾紛又遇人才流失的北文如今跌入谷底,短期內恐怕難復輝煌,而接下來其籌備多年的《封神三部曲》能否早日上映為公司扳回一盤,也成了眼下行業的主要關注點。
主要出品專案總票房約54.77億元
萬達電影
橫跨院線、內容領域的行業龍頭萬達電影在去年直面疫情衝擊,出現鉅額虧損。不過來到今年後,憑藉影院業務和儲備內容的陸續釋放,經營狀況較去年有了很大改善。
今年以來,由萬達電影主要出品的《唐人街探案3》《誤殺2》《海底小縱隊:火焰之環》《皮皮魯與魯西西》《二哥來了怎麼辦》《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4》等6部影片順利上映,截至目前累計票房已經突破52億元。
不過在此之中,真正撐起萬達電影營收的僅有《唐探3》一部影片,此後的《二哥來了怎麼辦》《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4》兩部暑期檔影片表現均未達預期,《皮皮魯與魯西西之罐頭小人》則因錯過最佳上映時間而市場表現受挫。
加之本土疫情反彈、大盤持續低迷等利空因素相加,導致萬達電影2021年前三季度淨利僅剩2.91億元,《唐探3》帶來的收益眼看就要見底。不過進入賀歲檔後,隨著頭號種子《誤殺2》的上映,將對萬達電影帶來利好。總體來看今年營收情況已經得到了良好改善,有望在下一年度繼續向好。
主要出品專案總票房約52.14億元
英皇電影
港資色彩濃厚的英皇電影在內地電影市場存在感並不算強,不過近兩年來英皇的專案操盤能力也有了明顯提升。
近日由其主控出品的《古董局中局》在賀歲檔上半場一枝獨秀,累計票房超過4億,另外其參投的《懸崖之上》《怒火·重案》《人潮洶湧》《感動她77次》等專案也都獲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響。
主要出品專案總票房約39.7億元
騰訊影業
參投終歸不是長久之策,近幾年來,網際網路電影公司們也紛紛開始謀劃佈局內容上游。不過同樣是押注,押中爆款才是真功夫,從這一維度來看,騰訊影業今年屬實坐到了贏家行列之中。
今年騰訊影業主要出品了《怒火·重案》《1921》《許願神龍》三部影片,其中暑期檔公映的港片《怒火·重案》表現最為突出,以13.29億票房成績重新整理了內地上映港片的新票房紀錄。
主要出品專案總票房約23.3億元
光線傳媒
光線傳媒是行業公認的“穩定型公司”。作為疫情以來行業內為數不多未出現虧損的頭部影企,光線傳媒在今年整體表現相對穩健。根據公司三季報,光線傳媒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9.78億元,扣非淨利達4.65億元。
今年光線主要出品了《人潮洶湧》《你的婚禮》《革命者》《五個撲水的少年》《陽光姐妹淘》《明天會好的》《以年為單位的戀愛》七部作品,其中六部已經上映。
相較前兩年來說,今年光線新片多多少少都有遺憾。春節檔的《人潮洶湧》由於前期熱度較低起片票房幾乎墊底,後憑藉口碑才逐漸逆跌;《明天會好的》《陽光姐妹淘》《革命者》《五個撲水的少年》或是檔期不利、或是口碑欠佳,票房均低於預期。
其中唯獨五一檔愛情片《你的婚禮》憑藉營銷扳回一局,但由於口碑較低,影片終是沒能走出長線,被《懸崖之上》截胡。
但總體來看,票房雖有下滑,但主營業務穩健仍是光線的最大優勢,這將有利於公司開展下一階段的專案佈局。
主要出品專案總票房約18.87億元
阿里影業
阿里影業似乎也逐漸摸索出了一條內容佈局路徑。從今年阿里影業主要出品專案來看,主要佈局方向分為動畫電影和中小體量影片。
其中,由追光動畫製作的《新神榜:哪吒重生》《白蛇2:青蛇劫起》兩部新片為阿里影業貢獻了今年的絕大部分票房收入,已成為主力專案構成。在520上映的愛情電影《我要我們在一起》以及五一檔的《秘密訪客》,也都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
此外,阿里影業還主要出品了《日常幻想指南》《野馬分鬃》兩部小成本影片,儘管票房體量不大,但卻有效拓寬了公司專案的類型範圍。
主要出品專案總票房約16.1億元
華策影視
作為國內劇集領域頭部公司,華策近年來在電影領域深化佈局,今年主要出品了《刺殺小說家》《反貪風暴5》兩部影片。
其中,《刺殺小說家》作為春節檔的三號種子,在《李煥英》《唐探3》的雙面夾擊之下仍獲得了超過10億的票房成績,而即將上映的《反貪風暴》系列收官之作也以超高想看資料在跨年檔領跑。
主要出品專案總票房約10.52億元
聯瑞影業
去年末依靠《送你一朵小紅花》“一戰成名”後,聯瑞影業今年繼續堅持以小博大策略。今年清明檔,由聯瑞出品的小成本影片《我的姐姐》以黑馬之勢一路領跑,累計票房達8.6億。而由其第三齣品的《燃野天空的少年》《媽媽的神奇小子》也在上映後分別斬獲了1.61億元和1776.9萬元票房。
主要出品專案總票房約10.38億元
華誼兄弟
幾年間的步伐失調、優勢業務邊緣化對華誼兄弟的影響是持續性的。儘管在近兩年裡華誼透過剝離業務、處理股權資產乃至賣畫等形式積極自救回血,在今年前三季度淨利高達5.83億元,但內容虧空卻是在短期內難以修正的。
總體來看,今年華誼兄弟主要出品了《侍神令》《超越》《盛夏未來》《鐵道英雄》《搖滾藏獒:藍色光芒》四部新片,但其中《盛夏未來》《鐵道英雄》的市場表現均低於映前預期,票房爆款的缺失直接影響到了華誼今年的票房產出水平。
主要出品專案總票房約9.44億元
愛奇藝影業
遲來的愛奇藝影業終於也向院線市場伸出了觸角。在去年國慶空降《再見吧!少年》後,今年愛奇藝繼續發力主控院線電影,在五一檔推出了主旋律電影《掃黑·決戰》,收穫超4億票房成績。而跨年檔也有一部新的愛奇藝出品電影《忠犬八公》將與觀眾見面。
主要出品專案總票房約4.05億元
其他公司
還有一些行業上游公司,儘管在今年的重點作品不多,但依舊值得我們關注。
多年跟投《熊出沒》系列的橫店影業在今年繼續加註,擔任了《熊出沒·狂野大陸》的第二齣品方,該片在春節檔獲得了5.95億的票房。此外還參投了《我的姐姐》《三隻小豬3正義大聯萌》等專案。
與華策同為劇集公司跨界電影領域的新麗,在五一檔推出主控電影《秘密訪客》,獲得了2.14億的不錯票房成績。相比之下,去年出品多部影片的歡喜傳媒在今年似乎開始養精蓄銳,僅有《熱帶往事》《尋漢記》兩部小體量影片上映,累計票房未破億。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儒意影業在今年的動作也頗為亮眼。除了斥資15億成功押注保底春節檔票房冠軍《你好,李煥英》以外,儒意影業還參與出品了《吉祥如意》《了不起的老爸》兩部新片。透過不斷參投擴充專案型別,儒意影業有望迅速積攢經驗,為繼續深入電影市場打下堅實基礎。
結語
截至12月22日,2021年年度票房突破459億元,距離500億的預期目標還有著不小距離,但相比去年,已經有了很大幅度的復甦。
而縱覽打造了大部分頭部國產專案的這十餘家主要電影公司,有些公司穩步復甦回暖,也有些公司逆勢上揚,當然,還有一些曾經的龍頭公司,在環境鉅變下跌落了“神壇”。
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然而其中的一個共性問題是,在行業變動加劇的當下,來自諸多外界環境方面的不確定因素,已經成為內容之外的最大變數。
突如其來的本土疫情反彈,可以沖垮半個暑期檔;尺度不斷變化的稽核政策,令所有內容方謹小慎微;頻出的演員暴雷事件,讓多少涉及專案措手不及;這些外因疊加之下,曾經能夠提前一年鎖定的電影檔期,也變成了可以“朝令夕改”的物件。
在我們看來,這種不確定性,已經成為了目前阻礙電影行業發展的最大影響因素。
在即將來臨的2022年裡,中國電影能否順利回到發展快車道,不僅取決於這些頭部公司的內容實力,更將由這些重要的外部環境所決定。
望中國電影,一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