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原禕鳴
編輯 | 謝欣
“開車也能喝”、“要正氣,選太極”。
和哈藥一樣,靠著廣告轟炸的藿香正氣口服液、急支糖漿與其背後的太極集團也是國人耳熟能詳的醫藥品牌,而如今,在中藥一片“漲聲”中,藿香正氣口服液也要漲價了。
12月21日,太極集團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因主要原料、輔材、能源等成本持續上漲,為緩解成本上升壓力,太極集團近期已對藿香正氣口服液的出廠價進行調整,平均上調幅度為12%。
藿香正氣口服液的知名度無需多言,無論是解暑還是“難喝”,靠著廣告轟炸,這款產品也陪無數國人走過了許多個夏天。
今年以來,漲價的中藥並非只有藿香正氣口服液這一款,今年12月1日,北京同仁堂的安宮牛黃丸從780元一盒漲到860元一盒,較2012年的350元,終端累計提價145%。今年6月,片仔癀線上售價一度由590元/粒漲至1500元/粒。
不過,相比較這些急救、滋補藥品的漲價,被稱為是“家中常備”OTC產品的藿香正氣口服液漲價,將會令更多人受到影響。
對於中藥漲價的原因中,藥企都提到了“原材料”漲價這一點。據央視財經今年11月報道,中藥原材料黃芪價格從150至160元每公斤上漲至170至180元每公斤;茯苓亂塊從15元每公斤上漲至17元至18元每公斤;薏仁從12元至13元每公斤上漲至20元每公斤;天然牛黃則從2016年的9至10萬元每公斤上漲至50萬元每公斤。
另據中藥材天地網資料統計,今年來,1445個品規中,升價品規343個,佔總量23%,中藥材的綜合指數整體成上行趨勢。天地雲圖中藥產業大資料中心監控的1587箇中藥品種來看,11月份,萹蓄的價格月上漲幅度達到191.67%,壁虎、芥子、西紅花等多品種的上漲幅度超過50%。
不過在藿香正氣口服液漲價背後,太極集團長期存在的業績壓力或許也是一大因素。
在2020年之前的十年裡,太極集團扣非淨利潤僅有2017年一年為正,其他年份均為負數,在2015年最高虧損了5.36億元,2019年則虧損1.57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太極集團營業收入為86.45億元同比減少3.85%,歸屬淨利潤1625萬元同比減少86.87%,反映公司主營業務情況的扣非後淨利潤為負5521.3萬元,同比減少169.63%。
而藿香正氣口服液是太極集團的拳頭產品之一,太極集團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2021年1-9月,太極集團實現營業收入95.70億元,同比增長10.7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48億元,同比增長1425.54%;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0.94億元,增長269.82%。
其中,消化系統藥品的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49.66%,為太極集團全部收入板塊中增長最快的一個,並且財報顯示,該板塊營業額增長系本報告期藿香正氣口服液銷售額增長所致。貢獻第二大的當屬急支糖漿,其所在板塊的呼吸系統藥品營收增長32.77%。
但藿香正氣口服液和急支糖漿並不足以為太極集團帶來14倍的利潤增長,如此增長速度主要是緣於此前利潤基數太低。財報顯示,2019年前三季,太極集團實現歸股淨利潤1.24億元,2020年同期,歸股淨利潤為1625萬元,較前年下降86.87%。
另外,太極集團非經常性損益多數來源於投資收益、資產處置收益和政府補助等。2021年1-9月,太極集團歸股淨利潤2.48億元,扣除非後淨利潤為0.94億元,近半數利潤並非來自主營業務。
2020年年報顯示,太極集團於報告期內完成成都新衡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股權的處置工作,獲得資金8.38億元;2015年,太極集團借重組西南藥業,獲得投資收益7.6億;2016年重組旗下桐君閣,並賣掉重慶大易房地產公司的股權,獲得投資收益13.24億;2018年處置非流動資產收益1.2億。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來太極集團的負債率居高不下,連續十餘年保持在75%上下,最近五年保持在77%左右。2010年以來,除2017年盈利6000多萬,扣非淨利潤累計虧損30億,年均虧3億。截至今年三季度,公司負債率達77.41%,流動負債佔總負債比例高達84.76%。
此外,太極集團的研發投入少、營銷佔比高也一直為行業所詬病。
財報顯示,2021年前9個月,太極集團投入的研發費用為5698萬元,較去年同期本就不高的6083萬元相比仍在減少。另一方面,其銷售費用為30.71億元,較去年同期本就高昂的25.58億元又增加了5.13億元。
今年10月27日,太極集團還完成了一次大股東股權調整,從國企變成了央企。股權變更後,涪陵區國資委持股15.9164%,涪陵國投持股17.4170%,中國中藥持股66.6666%。太極有限依然是太極集團的控股股東,但公司實際控制人由涪陵區國資委變更為國藥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