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媒體《Defense One》在20日刊登了以研究古巴導彈危機而聞名的哈佛大學教授艾莉森(Graham Allison)的一篇文章。在這篇文章裡,艾莉森呼籲美國政府必須正視美國正在快速喪失對中國的軍事優勢的現實。艾莉森指出,中國的反介入和區域拒止能力已經快速擴散到第二島鏈
甚至連國防預算的規模也正在朝著與美國平起平坐的方向邁進。美國政府必須制定更富有想象力的戰略,發展具有顛覆性的軍事科技,才能在未來與中國軍隊相抗衡。
艾利森指出,當前美國政界和軍界的部分人對中國軍隊的印象依然停留在冷戰期間,認為中國軍隊還是1979年那隻規模龐大且文化素質不高的步兵軍隊,而正是這種帶有傲慢和偏見的不重視給了中國軍隊寶貴的發展時間。“中國軍隊早已經轉變為一隻跨越所有領域,並擁有強大力量與全球野心的現代化軍隊”,艾利森引用了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Mark Milley)的說法。
艾利森還列舉了過去的6個月裡中國所取得的軍事成就,包括快速建造了數百個導彈發射井(原文如此),至少兩次成功試驗了“部分軌道轟炸系統”(FOBS),該系統配備了高超音速滑翔載具(Hypersonic Glide Vehicle),可以從太空中對地面目標進行打擊,而且幾乎無法被現有手段所攔截。艾利森稱,這兩項成就讓美國研究中國的學者們大吃一驚,因為這反映出了一個對美國來說非常殘酷的現實,那就是近30年來,中國展開了卓有成效的大規模軍事建設,並且取得了足以抵消美軍優勢的巨大成就。
艾利森稱美方恐在臺海戰爭中鎩羽而歸
中美兩國之間軍事力量平衡的轉變是如此的戲劇性,以至於美國的戰略家們現在必須問自己,在美國和中國之間最有可能發生軍事衝突的情況下,美國是否真的會輸。國防部副部長凱瑟琳·希克斯(Kathleen Hicks)和她在國防戰略委員會的同事在2018年研究這個問題時,他們得出的結論是:也許吧。艾利森認為,如果中國決定啟動“武統”,那麼中國將能夠在美軍趕到之前就取得勝利。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前副主席詹姆斯·溫尼菲爾德(James Winnefeld)與美國中央情報局前代理局長邁克爾·莫雷爾(Michael Morell)在去年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艾利森透露,美國國防部曾經進行一場完全模擬真實環境的臺海戰爭兵推,最後的比分為“0比18”,但是拿下18分的是中國,而不是美國。這個比分讓那些還沉醉在1996年臺灣海峽危機裡的美國人感到震驚。發生在96年的那場臺海危機裡,作為對中國發射彈道導彈的回應,美國政府派遣了兩個航空母艦戰鬥群開進臺灣海峽。但是在今天,這個選項甚至都不會出現在米利主席向拜登總統提出的答覆清單上。而為什麼中美兩軍之間的力量對比會變化如此之快?艾利森總結出了以下幾點。
首先是美國軍事主導的時代已經結束。簡單來說就是隨著中國的全面崛起,唯美國獨大的局面已經不在了。美國前國防部長吉姆·馬蒂斯(Jim Mattis)在他的2018年國防戰略裡直接指出:"幾十年來,美國在每個作戰領域都享有無可爭議或占主導地位的優勢。我們通常可以在我們想要的時候部署我們的軍隊,在我們想要的地方集結兵力,並按照我們想要的方式進行作戰。但現在這些已經成為過去式“。馬蒂斯警告到,"而如今,每個領域我們都需要與中國進行競爭,無論是在天空、陸地、海洋、甚至在太空和網路空間裡都是如此”。
其次,中國已經在第二島鏈內具備“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在2000年的時候,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能力尚處於紙面上的理論階段。但如今,中國的A2/AD作戰範圍已經覆蓋了整個第一島鏈,包含了臺灣島和日本的琉球群島。美國在第一島鏈內已經不能再指望獲得空中、海面和太空中的優勢。按照時任美國印太司令部的戴維森的預測,中國的A2/AD作戰能力將在4年裡覆蓋包括美國關島在內的整個第二島鏈。
艾利森指出,支撐中國A2/AD作戰能力快速發展的是中國日漸龐大的國防預算。1996年,中國的國防預算只有美國的三十分之一,而到了2020年,中國公開的國防預算已經達到了美國的四分之一。艾利森分析到,如果算上並未包含在“公開的國防預算”裡的軍事研發預算與其它沒有公開的專案費用,中國的實際軍費開支將達到美國的三分之一;如果按照中央情報局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測算標準來衡量,那麼中國的實際軍費開支可能已經達到了美國的一半,並且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將達到美國的水平,甚至是超越。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說艾利森在前面提到的觀點還算客觀的話,那麼其上面關於中國軍費開支的分析就是信口開河、胡說八道了。艾利森如此分析不單單是為了攻擊中國的“窮兵黷武”,更多還是為了掩飾美國“軍費不值錢”的真相。美國的國防預算是中國的數倍,比如2021財年的軍費便是中國的3.7倍,但是之所以會出現美軍在軍備建設領域被中國迅速趕超的奇怪現象,主要責任還是在美國。
首先,美國國內經濟的“去實向虛”導致其很多武器的配套必須從國外採購,再加上美國軍工企業都是私企,資本家逐利的本性造成美軍武器成本虛高。其次美國在國外擁有數百個軍事基地,維護這些基地需要耗費鉅額的軍費。再加上海灣戰爭後將近30年的時間裡,美國一直在全球範圍內搞事情,更是長時間深陷伊拉克和阿富汗,這些都導致美國鉅額軍費裡能夠用來進行裝備現代化的金額並不會比中國多多少。
而中國奉行和平發展的戰略,不像美國到處建基地和發動戰爭,裝備採購費用的佔比自然就會更高。以2017年為例,中國軍費裡裝備採購費用的佔比(約36%)是美軍(約15%)的2.4倍,因此實際換算下來,中美兩軍裝備採購費用之間的差距並沒有總的國防預算金額差距那麼大。再加上中國建立有全世界門類最齊全的工業體系,軍事領域同樣如此,99.9%以上的武器都立足於國內,軍費使用不需要除以匯率,購買力那是剛剛的。
給美國打氣鼓勁
正所謂“欲揚先抑”!精通此道的艾利森在渲染完中國的威脅之後,開始了對美國加油打氣。艾利森在文中寫到,“雖然在許多領域,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都會比我們高,但是北京並不是歌利亞巨人,直面難堪的真相(美軍很多領域被中國軍隊超越)並不等於失敗主義,美國政府應該立刻行動扭轉局勢”。
過去美軍總數用壓倒性的資源(軍費)來克服各種挑戰,但是如今的情況已經完全不同,中國軍隊已經實現了現代化,美軍僅憑更多的軍費無法戰勝中國。美國需要制定更富有想象力的戰略,充分利用好美國的優勢,大力槎湧不對稱的舉措,並整合顛覆性的先進技術,使美軍能夠用更少的資源做更多的事情。只有這樣,美軍才能在未來與中國軍隊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