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林
“計算機領域中的下一個‘原子彈’是什麼?未來的計算機科技發展方向在哪裡?”日前,中國計算機學會(CCF)青年計算機科技論壇(YOCSEF)觀點論壇在北京舉行。來自量子計算、人工智慧、資訊保安、DNA儲存、資訊通訊經濟等領域的專家展開交流,試圖探尋計算機領域未來的科技發展方向。
北京交通大學工業網際網路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陶耀東提到,在目前的國際科技競爭大背景下,我們未來要有的可能是一種探索“無人區”的心態,不僅僅是技術邏輯,而是整體的科技競爭未來怎麼能有源源不斷的供給的土壤。
對於這個判斷,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副主任高旭東也非常認同。他提到,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科技界全面融入西方主導的科學、技術、創新、產業和經濟體系,尤其是在計算機領域體現得尤為明顯,但面對複雜的國際形勢,科技界有必要早做準備。
“(原來的)這條路我們走不下去了,只好換一下。”在高旭東看來,國際關係的重大調整意味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亟需建立以本土企業為主導的創新體系、產業體系乃至經濟體系,並以此為基礎來安排科學技術的自立自強戰略。
北京大學國際數學研究中心副教授、人工智慧研究院數理基礎中心主任董彬認為,最有希望成為計算機領域下一個“原子彈”的是人工智慧與科學領域的深度結合(即AI+Science)。
此前,論壇主辦方在計算機領域的青年科研群體中開展了一項網路調研,一半以上的受訪者認為,量子計算機、生物計算機或許是計算機領域未來具有轟動性、顛覆性的技術或產品。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田國敬是量子計算領域的青年科研工作者,據她介紹,作為計算機、物理、數學、資訊學等領域的交叉學科,量子計算的研究和應用前景廣闊,而除了運算器之外,量子計算的未來發展還需要對控制器、儲存器以及量子演算法開展更多的研究。
另一個備受關注的新領域則是生物計算,這是一種利用生物工程技術產生的蛋白質分子替代半導體矽片作為基本計算元件,並利用有機化合物儲存資料的計算形式,是生物技術、資訊科技高度融合的新型計算。隨著摩爾定律逐漸失效,傳統計算機體系架構的侷限逐漸顯現,生物計算漸漸被視為未來計算的重要形式。
高旭東長期從事科技創新管理的研究,在他看來,甄別、預判未來的科技方向固然重要,但創造一個適合科技創新、幹事創業的環境同樣非常重要。他曾在多個場合呼籲,要為青年科研群體解決好住房、子女上學、薪資待遇等“後顧之憂”。“讓千千萬萬年輕人從小孩開始,到博士,到年輕老師,每個人都想做出‘原子彈’來,他自己就能做出‘原子彈’來,得有這個條件。”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