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養豬的人應該都知道養豬行業有一個“豬週期”現象。所謂的“豬週期”指的是“價低傷農,價高傷民”的豬肉週期變化的怪圈。當生豬供給給增加,市場上豬肉供給也會增加,增加過多肉價隨之下跌,當肉價下跌嚴重時,農民的養殖積極性就會受到嚴重打擊,這樣就會造成豬肉供給短缺,供給短缺又使得肉價上漲,週而復始,這就形成了所謂的“豬週期”。
受“豬週期”傷害最嚴重的其實還是廣大的養豬戶。豬肉價格貴時,人們可以少吃,甚至是不吃。但是當生豬價格嚴重下跌時,很多養殖往往會損失慘重。
為了最大程度的消滅“豬週期”,保障廣大養豬戶和消費者的利益。於是國家制定了“十四五”全國畜牧獸醫行業發展規劃。其中對養豬行業的規劃是這樣的:除了落實生豬穩產保供省負總責和“菜籃子”市長制外,還要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加強生豬產能調控,緩解“豬週期”波動,增加穩產保供能力。為了達標這些目標,有關部門根據各省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市場消費需求等因素,把全國生豬養殖業劃分為調出區、主銷區和產銷平衡區。
調出區的省份和其生產責任
被劃分為調出區的省包括湖北、湖南、河南、廣西、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安徽、江西等省。
作為調出區省份的生豬生產責任是要盡最大努力,穩步擴大生豬產能,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生產的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水平,實現穩產增產。
我們從上面這些被劃分為調出區的省可看出:這些省份大部分都是產糧大省,飼料資源豐富,而且很多省份以前就是生豬養殖大省,這樣的條件就為擴大生豬產能,提高生產的規模化、實現穩產增產打下了堅實的條件。這些調出省養的豬,除了滿足自身需求外,大部都銷往主銷區。
主銷區的省市和其生產責任
主銷區包括廣東、浙江、江蘇、北京、天津、上海等省份。
主銷區省份的主要責任是,重點引導大中型企業建設養豬基地,確保一定的自給率。
從主銷區的省份中我們可以看出,主銷區的省市都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省市,居民消費能力很強,有很大的豬肉消費能力,所以有關部門把這些省市劃成了主銷區。主銷區除了消費調出區的生豬外,還要生產一部分的生豬,確保調出區生豬產能下降時有一定的自給率。
產銷平衡區的省份和其生產責任
產銷平衡區包括內蒙古、山西、海南、四川、雲端儲存、貴陽、福建、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省份。
這些產銷平衡區省份的主要責任是重點挖掘本省的增產潛力,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因地制宜發展地區特色養殖,確保基本自給。
從這些產銷平衡區的省份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些省份都是我國的中西部省份,這些省份供同的特點是,經濟都不怎麼發達,養豬業同樣也不發達,生豬消費需求有較大部分都得從外省調運。所以有關部門要求這些省份重點挖掘本省的增產潛力,確保產銷平衡。但是這些中西部省份大都保留了我國很多地方豬品種,比如福建槐豬,貴州小香豬,青海八眉豬等地方豬品種,幾乎每個省都有好幾個品種。所有這些省份可以大力發展地方特色豬養殖,當規模大時,除了滿足本省需求外,還能往外調運,使農民增收的同時,本省經濟也能得到發展。
總之,經過有關部門這些劃分好產銷區域後,調出區儘量擴大生產滿足全國豬肉消費需求,主銷區儘量提高豬肉消費能力,產銷平衡區自給自足。這樣養豬業就走上了有序發展的道路,再也不會象以前一樣無序發展,使養豬業幾年一個“豬週期”,導致養豬戶和消費者深受其害。
也許養豬業的春天,就要到來了。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