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羨慕可以到處遊玩的人?去不同的國家、走過不同的城市、品嚐不同的美食、領略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讓每一天都充滿未知和活力,把日子過成詩。
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歷時34年旅行,走過中國的大好河山,考察不同地區的地質地貌,現在我們熟知的《徐霞客遊記》,就是後人根據他的著作和手稿整理而成的著作。
邊玩邊走的人生誰不羨慕,當下有人實現嗎?《平路易行——人類極簡史 地理小發現》的作者張邁,實現了很多人夢寐以求的旅行生活。
《平路易行——人類極簡史 地理小發現》是張邁以親歷者的視角,選擇日常的點滴出發,從科學、宗教、文學、藝術、體育方面介紹亞歐大陸歷史的“人類極簡史”。
本書分為四個系列:“南方有崑崙”“絲路行”“平路(亞平寧之路、亦指無障礙通道)易行”“跑步”。
羅馬——2000年前的基建狂魔
有人說: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在我看來,未曾經歷過的永遠會好奇。羅馬,對很多人來說是充滿神秘感的強大帝國。看到羅馬,就讓我想到了古羅馬的鬥獸場,震撼的建築、強壯的體魄,讓我對羅馬有著無限的嚮往。
跟著作者在《平路易行——人類極簡史 地理小發現》裡,讓我看到作者眼中的羅馬。
作者在書中是這樣描述競技場:公元80年建成可以容納5萬人的競技場真的是舉世無雙,羅馬人是1.0版的基建狂魔。經過上坡再下坡下到地面,多角度仰望競技場時,這種感覺尤為強烈。近50米高的石柱拱廊,有80多個出口,不愧是永恆之城羅馬的偉大象徵。
2000年前的基建狂魔羅馬人的日常生活:一是競技場看運動,二是大浴場聊社交。時代發展到今天,很難想象如果我們生活在那個年代,日子該怎麼過。
競技場的西南面是君士坦丁凱旋門,約有競技場一半高,上面集合了羅馬不同時代的雕塑,可以想象君士坦丁大帝凱旋透過凱旋門是何等威風。
1953年奧斯卡獲獎影片《羅馬假日》讓“真理之口”成為羅馬三大景點之一。它其實是一個井蓋,看起來是直徑不到兩米的圓盤——依靠在科斯梅迪聖母教堂走廊牆壁上的一塊雕刻著臺伯河河神頭像。凡是來羅馬旅遊者都回來體驗一下被河神咬手的感覺,因為排隊的人太多,加上作者行動不便,只能遺憾放棄。
“真理之口”1632年在教堂外面被發現,這可以看出羅馬作為“基建狂魔”大而雅的人文內涵。
走在羅馬的街頭,徘徊在古羅馬廢墟遺址,想象一下曾經高聳的蒂奧斯庫雷神廟、薩圖爾諾農神廟、維納斯女神廟、羅莫洛神廟、凱撒神廟、和平神廟,如今只剩下孑然兀立的石柱、光禿禿的的廟墩基座和斑駁的石粱。
古羅馬的輝煌,透過留給後世的點點滴滴,足以說明當時的盛況,值得我們學習、思考。
本書透過“南方有崑崙”“絲路行”“平路(亞平寧之路、亦指無障礙通道)易行”“跑步”四個系列的隨筆涵蓋歐亞大陸歷史上的重要人物,呼應南極論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踐行平臺”的提法。關於南極、南美、絲路與“平路”的描述,亦可當作鮮活的旅遊攻略閱讀。
黃海波在推薦序中這樣說:《平路易行——人類極簡史 地理小發現》是一個有文采、有激情的會計師、金融師開始跑步,甚至跑遍全球,然後用文字記錄下來的組合集。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看張邁一路跑步前行,開啟人生旅程新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