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灣畔有一個椰田古寨,古寨不古,其前身是椰田村的一部分,是為發展旅遊打造的人工景點。景點票價10元,上午9點多鐘,幾個旅遊大巴已經來到。跟團遊大都會選擇這樣的景點,費用低,熱鬧。10元的景點,現在很少見,還值得看嗎?當然值得。民俗的,民族的,即使真到黎族寨子中,也看不到的。雲、貴、滇旅遊,這樣的假古董到處都有,想看真的,得自己找,只有到很偏僻的深山僻壤,才可能見到,但多數不具有觀賞性。畢竟是居民祖輩延續的住宅,重在實用,而不是供人參觀。椰田古寨,一種重新打造的黎族寨子景觀,當然在於展示。
椰田古鎮裡的展示
人工打造的景點,假是假,但民族的一些基本的東西,尤其建築,形式還在,可能只是變得更宏闊,原本居住的,都要低矮,破舊,顯得有歷史可尋的樣子。沒有歷史就沒有故事。看民族村寨,最重要的也是建築,風土人情發生在生活中,比如對山歌,就在早先,也是不可遇不可求。所以才有所謂“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族建築,它既反映居住形式體現的人與自然的關係,又能反映少數民族的審美情趣,如湘西的吊腳樓。南方地區溼熱多雨,類似吊腳樓的木建築,二層或三層,一層放農具、家畜,二層住人,是普遍的。但不同地域和民族,又各有不同。所以,我們喜歡去看民族特色的東西。
黎族青年女子的服飾美,
只在這裡才會看到
在海南,椰林,寨子,最具特色。然而走遍文昌東郊椰林,椰林依舊,古寨難尋。黃昏中,我所看到的椰林人家,都是低矮的破舊平房,或二層的七八十年代的水泥老房,木結構的民居,哪裡還有?時代的洪流,裹挾著泥沙,淘汰的很快,發展是好事,脫貧,都希望。於是少數民族的漢化,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民族服裝,尤其女性裝飾,除了在景區之外,已經見不到。在住房建築上,一些民族地區與漢族地區一樣,沒有太大差別,只為實用,沒有審美。還記得那套“中國民居”郵票嗎?其中有些在現實中大概很難尋覓了。
民族建築在消失,是眼看著的事。不過,在海南,一些鎮子的沿街建築,很漂亮,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仍然存在。附近相鄰的鎮子,差異很大,有的很不堪,有的很耐看。這種現象顯然不是文化的差異,而是與區域經濟發展,執政者的管理理念,和民眾的審美意識有關。土豪,哪裡都有,裝飾門面,漢人與少數民族都講究。傳統與現代,在平民建築中如何體現,海南的文昌、瓊海、陵水,一部分城鎮做的有模有樣,能夠很好的反映這個地區的經濟與文化的發展。就觀察而言,疍家漁排所在的新村鎮,參差不齊的建築,就大有看頭。歷史,在這裡還留有印記。當所有的老屋都消失,我們還能找到家嗎?
新村鎮上的老房子
新村鎮上靠近碼頭的一條小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