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資本論》第一卷出版的時候,國際工人協會在洛桑召開的第二次代表大會剛剛結束。人們——不管是朋友還是敵人——對於這次大會,比日內瓦大會,要重視得多。這首先是因為,在1866年開始的經濟危機之後,工人階級的政治活動又高漲起來了。
1867年春季,法國政府企圖同新成立的北德意志同盟作戰,以便使盧森堡併入法國。現在,馬克思在成立宣言中所闡述的工人階級的和平鬥爭策略,顯示出成效來了。巴黎的政府機關報耍盡一切手段來煽起法國和德國之間的民族仇恨。
這時,國際在法國的成員組織了工人示威以反對主戰派,給德國工人送去了表示同情的信,並且勸告法國無產者不要做資產階級沙文主義的犧牲品。這些措施,在德國、瑞士以及義大利的進步工人中間,得到了熱烈的響應。
馬克思曾經向國際無產階級指出,要他們“洞悉國際政治的秘密,監督本國政府的外交活動,在必要時反抗政府”。現在,馬克思知道他的這個忠告是如何日益受到覺悟工人的擁護了。
統治階級很快就看出無產者的每次運動,都有國際和國際的“首腦”馬克思博士在指揮著。當資產階級的那些御用文人猜測著國際有“神秘的百萬資財”時,總委員會卻常常沒有錢來印會員證或代表大會記錄;至於馬克思本人的情況,就更不用提了。他的家裡還像以前一樣缺這缺那,憂患不已。
1867年時,雖然國際和馬克思本人在物質上困難重重,可是他在寫給一位朋友的信中卻高興地說:“至於國際工人協會,它在英國、法國、瑞士、比利時,都已成為一種力量。”國際取得這種進展,有一個優越的基礎,即協會的綱領和策略,完全符合工人的階級利益。
正如在撰寫成立宣言和臨時章程時那樣,在鞏固國際工人協會的年代裡,馬克思所關心的,也首先是工人階級的一致行動。他總是向工人階級提出所有覺悟工人都能理解、都能接受的要求和口號,例如,無產者之間立刻展開活動;聯合各國的各行各業的工人一致行動起來。而要做到這一點,往往是很難的,因為在國際能起作用的那些國家裡,鬥爭條件很不一致。馬克思一再地解釋,雖然各國都有自己的特點,但是主張聯合行動的力量,大大超過主張分裂的。
(格姆科夫《馬克思傳》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