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殺2》作為一部口碑票房雙豐收的大熱黑馬電影續集,市場關注空前、熱度高漲的同時也頂著巨大的壓力。
好在本片成品雖然不及前作扣人心絃、疑竇重重,但在尚未成熟的國產片體系中依然具有較高的討論價值。
即便本片在豆瓣已經跌破了6分。
改編自2002年好萊塢影片《迫在眉梢》的本片可以稱得上是舊瓶裝新酒,表面上仍是清貧父親因突發心臟病的兒子得不到應有的移植心臟而被迫劫持醫院與警方對峙的故事,但凡是同時看過這兩部影片的觀眾都會發現其在主題表達上的大相徑庭。
原版的核心聚焦點在於以小家庭的經歷展現大體制的悲哀,從一個所謂的“醫鬧”事件牽扯出很多社會問題,劍指醫療制度的傲慢和勢利,同時也包含了商業保險灰色地帶、家庭暴力、階級差異等社會議題,但僅停留在體制層面,並未涉及對某個具體物件的揭露。
《誤殺2》明顯野心更大,將討論聚合到一個方向上,將批判物件具象化,即濫用公權力奪取底層人民利益的頂層階級(尤其與《殺破狼·貪狼》相似)。
片中姜皓文飾演的龍丹市長由於溺愛兒子,縱容他無視法紀街頭飆車,導致釀成車禍急需心臟移植(加上《誤殺1》,這個系列告訴我們不僅不要當連姆尼森的女兒,姜皓文的兒子也別做)。
龍丹心痛之下濫用手中的權力,調動公共資源不擇手段強取豪奪了本屬於肖央飾演的林日朗兒子的心臟,甚至默許市秘書長薩丁(李治廷飾)逼死衛生局長殺人滅口。
這種種暴行最終激起了“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的窮酸編劇林日朗奮起反抗,借劫持醫院來對這種不公施以私刑。這一議題的應用明顯將影片轉向了另一個風格,從制度和體系的批駁轉向了懸疑風格的階層對抗。
縱觀全片來看,前半段打破時間順序的倒敘插敘以及爛大街的MV敘事使節奏略顯混亂,情節走向也比較俗套,並未呈現出犯罪片應有的流暢敘事,還不如原版第一幕的無功無過。
但自從薩丁出場後,影片節奏陡變,迅速抓住了觀眾的目光,開始了抽絲剝繭環節。
醫院內的林日朗,醫院外的警官張正義(任達華飾)、記者李安琪(陳雨鍶飾)同時展開對真相的探尋,並最終層層反轉從醫生達馬(宋洋飾)到醫院院長(張世飾)再到薩丁,最終導向了一切罪惡的始作俑者市長龍丹。
影片用生猛凌厲的攝影剪輯、強大的音效、能講故事的背景音樂填充了這一過程,重現了第一部的高能觀感。更值得肯定的是本片結局對原作的大膽改編,採用了原作中用“最後一秒營救”解決的“Plan B”。
最後大雨中林日朗的自戕,足以直擊人心。
許多觀眾說本片壓根不涉及“誤殺”。筆者則以為本片的確不存在物理意義上的誤殺,而是這一黑暗體制的“失誤”,縱容強權階層“殺死”了林日朗。
他的死最終激起了底層群眾積壓已久的怒而反抗,不僅是一個個體的死亡,更是這一語境中腐敗頂層的死亡,是權力家庭的死亡,同時也是公正的重生。
被殺死的林日朗像英文片名中的螢火蟲一樣,在最黑暗的角落綻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雖然但是,此片硬傷實在太多,除了前面提到的節奏紊亂之外,冗餘且自作聰明的改編也非常拉低好感,尤其女記者這條線,明顯是由於主創團隊沒有原版的室內排程能力而強行節外生枝編了一條故事線,極其凸顯國內編劇原創能力的不足。
以及那個刺殺醫生的人屬實可有可無,不明白主創加入這個角色用意何在,可能是豐滿一下達馬醫生的形象?
此外原片中的家暴男竟被改編成了一個不合時宜的笑點,在嚴肅冷峻的氣氛中顯得極其違和。
竊以為唯一合理的改編就是將原片中略顯矛盾的詹姆斯伍茲飾演的醫生一分為二為院長和達馬醫生兩個角色,同時還避免了達馬塑造的扁平。
同時表演水準也很參差不齊。肖央任達華強大到臉上的筋肉都在演戲,給林日朗的幾個大特寫,令到他頗有未來中國宋康昊的潛力,而兩人隔窗那場對戲更是張力拉滿,讓人想起第一部譚卓和陳沖的對峙。飾演醫生的宋洋有幾場戲情緒也很到位。
然而王者帶不動青銅,文詠珊、陳雨鍶等幾位或用力過猛、或臺詞功力齣戲,和幾位實力派對戲的時候都接不太住,給人以很強的割裂感和跳脫感。
以及本片某些俗爛的cliche實在破壞觀感,例如擋子彈的金牌(都有防彈衣了還搞個這幹啥?強調一下你保護世界兒子保護你?)、任編劇隨意調動的群眾情緒(放大了原作過於理想化、戲劇化的缺點)等等,很難不惋惜。
因此,作為高口碑黑馬《誤殺》的續集,雖然延續了前作精良的製作以及懸疑驚悚的風格、動物(羊-->螢火蟲)的喻體、社會底層的頂層的鬥爭、第三幕的大雨和群眾暴動等元素,但綜合評價也只能是這樣了。
在嚴格的審查環境下還是可以給到及格分的,僅此而已。
文/福雷斯特岡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