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與自己和解》裡的一段話:
“不必站在50歲的年齡,悔恨30歲的生活。也不必站在30歲的年齡,悔恨18歲的愛情。
我們不能站在後來的高度,去批判當年的自己,這不公平。如果重來一次的話,以當時的心智和閱歷,還是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人生一程,猶如冬去春來、花謝花開,一切皆有定時。
我們不能強求夏花開在寒冬,但總有一天,你會在生活的打磨下,明白那些不曾理解的話,變得越來越成熟。
越來越沉默
曾經的你,有心事會找朋友訴說,覺得朋友會理解自己的難過。
受委屈了要麼生悶氣,要麼大肆發洩,覺得周遭都在欺負你。
遇到不公平待遇,努力了很久的事也沒有成效時,總覺得是命運不公,老天無眼。
可是後來,你變得越來越沉默,越來越成熟。
工作失意,處在人生最低谷,你也沒了向誰傾訴的慾望。
被冤枉、被詆譭,你也不再怒氣衝衝,誓言討回一個公道。
感情受挫,滿腹心酸委屈,也不再頹廢不堪,期望有人能解救你於水火……
是生活突然就變甜了嗎?
不,是你發現:
人生的至暗時刻,除了自己扛過去,誰也無法給你救贖。
你的痛苦,你的經歷,沒有人能感同身受。即便說出來,多數人也只是當故事在聽。
和別人爭一個高下,努力證明自己的清白,把精力花在不值得的人和事上,不如著眼自身,讓時間拆穿他人的謊言。
走錯了路、選錯了人,及時抽身,不讓自己在一段爛掉的感情裡迷失自我。
不傾訴,因為沒必要。
這世界上每個人都很辛苦,別人也自顧不暇。
不解釋,因為不值得。
人可以自己騙自己,時間卻不會陪誰演戲。
不留戀,因為逆行,負全責。
人可以做錯選擇,但錯了還回頭,便是活該。
越來越涼薄
曾經的你,為了合群,藏起自己的愛好、壓抑自己的真性情、收起自己的委屈、蒐羅自己討厭別人鍾愛的話題,削尖了腦袋想要融入別人的圈子。
你以為,有了和別人一樣的愛好,對方就會把你當朋友。
你以為,迎合別人的喜好,別人就會高看你。
你以為,能和所有人打成一片,整日呼朋喚友、約飯唱歌就是人緣好,有人脈。
可是後來,你開始鍾愛獨來獨往。
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風景,一個人讀書,一個人把自己該乾的事幹好。
是終於把自己活成了“孤家寡人”了嗎?
是,但是是一個“心有萬千物、滿身自在感”的“孤家寡人”。
不迎合。
因為不對的圈子,擠破了頭,也不過是違背本心的表面祥和,一點兒也不快樂。
不扎堆。
因為朋友在真心不在多,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多是“利”字當頭。乾淨的圈子、規律的生活、專注做自己,你才會和頻率相似的人相互吸引。
不喜歡麻煩別人,也不喜歡被別人麻煩。
因為有的人不值得你耗費熱情和精力,而真正愛你的人,也從來不會刻意為難你。
把有限的時間和熱情,放在最值得的人和事身上,即便是一個眾人眼裡“涼薄的孤家寡人”,也樂得自在。
越來越“慫”
曾經的你,被別人罵了,要麼立刻罵回去,要麼擼起袖子衝上去幹一架,總要把吃的虧討回來。
穿衣服挑好看的穿,不管冷不冷、會不會著涼。鞋子往貴了買、鞋跟揀高的穿。
不管自己是不是囊中羞澀,鞋子會不會磨腳。只要面子過得去,鞋子穿著好看。
吃飯不是外賣就是零食,晚上不是熬夜打遊戲、就是熬夜聚會、死命工作……
後來,你被人辱罵了,也只是淡定地轉身離開,留下對方一臉懵,無趣地溜走。
穿衣服開始看質量、考慮舒適度、打理是否方便。天冷了不必家人催,主動加衣服,喝熱水。
高跟鞋開始在鞋櫃落灰,小白鞋變成了偏愛。
閒暇時間在家泡個澡、看看書、自己動手做一桌人間煙火。即便時有加班,也不會次次熬到凌晨。
別人覺得你變了,變得矯情怕受傷、變得有幾分無趣、變得怕病又怕死、變得越來越慫……
只有你自己知道:
你的“慫”,是為了更長久的未來。
在惡人面前“慫”,因為身後有家人。
你不知道你遇到的是亡命之徒還是瘋子,你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會先來。你“慫”著壓下心中的怒火,已是許多人無法做到的堅韌。
“慫”的背後,是責任心、是愛。
在病痛面前“慫”,因為財富、權勢、美貌和健康裡,健康是老大。
一張體檢單可以隨隨便便壓垮一個成年人,拖垮一個家庭。沒了健康,什麼都是空談。
車房又怎樣?家財萬貫又如何?沒了可以享受的健康體魄,你加班加點換來的財富,都是笑話。
怕死不是慫。
到了一定年紀,身後有父母需要照顧,身前有孩子需要養育。這些最愛你的和你最愛的人,都期待著有一個美滿的未來。
而那個未來裡,你是主角。
人生越往後,越願意“認慫”。
和年齡增長無關,它關乎愛、關乎責任、關乎幸福、關乎未來。
最後
每個人都有年少輕狂的青春時光,每個人也都終將會走向成熟。
或早或晚,你所經歷的人和事,看到的景和物,終將帶你遇見那個成熟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