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談擎說AI 鄭開車
對於很多喜歡汽車的朋友來講,一套上等的音響系統,不僅能夠給使用者帶來舒適的聽覺體驗,還能夠彰顯自己的品味。
一套出色的音響配置對買新車的使用者來說一定是加分項,有些發燒友甚至會把對音響的滿意程度作為重要的購車標準,所以車企通常會給新車型前裝搭載一款知名品牌的音響裝置,從而提升汽車產品整體的競爭力。
音響發燒友對聲音無限還原、消除音染、增加質感等方面的熱切追求,也催生出Harman哈曼、BOSE、Burmester柏林之音、Bang&Olufsen、Dynaudio丹拿等國際音響品牌。
但是在汽車智慧化、網聯化的趨勢下,汽車作為消費電子產品的屬性不斷增強,音響的市場也不再被老牌音響巨頭所壟斷,新興的音響廠商和後裝音響改裝店逐漸增多,給這個行業帶來了一些新的變數。
潛伏的小眾音改為何突然崛起?
音響行業是一個入門比較容易,但想要做到行業頂尖水準卻很難的賽道。hi-end級別的音響廠商的壁壘極高,所以也是一種奢侈品。對於少數豪車來說,奢華的音響系統是標配。
對更多的主流車型來說,為了兼顧綜合性能和毛利,只能壓縮音響的成本,終端使用者買到的車載音響只是個名字響亮的品牌logo,再加上車內聲學環境一般都比較差,實際的聽感也比較普通。
另一方面,在豪華車型當中,整車廠對汽車音響的加價率相當高。據開源證券資料,經過Tier 1系統整合後,音響的價格增長超過兩倍。如果只是對音響發燒,僅僅衝著原裝音響選購一款價格昂貴的豪車,這樣的消費未免欠缺理智。
事實上,前裝音響其實是汽車的附屬品,整車廠更願意與國外有著悠久品牌歷史的音響廠商“聯名”,而不是真的在設計思路、技術應用、材料選擇以及工程實施方面做足功夫。大部分廠商給中檔車型配置的是低成本、標準化產品,音效質感當然也就不能滿足發燒友們的狂熱需求。
於是,一個專門給汽車音響進行後裝改造的行業就這樣漸漸誕生了。而且在最近幾年,這個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據天眼查APP查詢,國內涉及汽車音響改裝業務的相關公司已經達到4527家,其中最近一年成立的就有1565家。可見當下音改市場正處於高速增長時期,其市場規模也已經不容小覷。
音響是汽車的基本配置,汽車進入中國市場幾十年,為何汽車音響改裝行業偏偏在最近幾年發展如此迅速呢?在談擎說AI看來,除了上文說到的汽車原裝音響無法滿足發燒友需求,還有以下三種原因:
第一,從營銷角度而言,短影片所帶來的新娛樂、新社交方式的興起,極大激發出汽車使用者對音響改裝的消費意識。
抖音、快手等影片作為種極為流行娛樂方式和接受資訊的媒體形態,也在潛移默化中重塑著使用者的消費心理。很多人在決定買什麼之前,會先看短影片KOL怎麼說。短影片營銷的畫面感、觀賞性更強,配合上加了特效的聲音以及評論區互動,極容易激發起愛車一族對音響改裝升級的興趣。
另一方面,相較於傳統的廣告,短影片營銷方式製作和傳播的成本低、觸達效果好。對於音改店來說,透過短影片擴大宣傳,很容易覆蓋到店面所在城市。
第二,從行業壁壘來看,高階的音改專業性極高,但入門級的音改卻不需要很豐富的經驗。
特別是最近幾年,數字播放器已經取代CD主機,成為車載音響最普遍的音源型別,而數字音源可以透過DSP等產品實現快改。
鄭州一家音改店的員工常亮(化名)向談擎說AI表示,“很多原裝喇叭的音質潛力其實根本沒發揮出來,加裝一臺好點的DSP功放,音效很容易就能上升一個檔次。”
而目前市場上汽車專用音響和DSP等產品極為豐富,為音響快速改裝提供產品基礎,也降低了行業壁壘。
第三,後裝音響改裝行業快速發展的趨勢,也讓知名音響品牌放下尊貴的面子開始“撈金”。
一個有意思的變化是,自去年開始,一些知名音響品牌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推出一些價效比很高的產品。音改門店利用這些知名品牌設計出引流套餐,讓汽車音響愛好者既買到了音響品牌,又享受到了根據自己要求定製的發燒體驗。汽車音響改裝升級正從最初的小眾輕奢逐步成為更加普遍的需求。
比如,丹拿原本是一家小眾音響奢侈品牌,但最近幾年,接連與小鵬、比亞迪等車企合作,推出音響系統和音樂座艙,明顯是想抓住汽車智慧化轉型的機會,將產品推廣到更加主流的市場中去。
顯然,後裝音響需求端的繁榮,讓很多專注做後裝汽車音響的廠商不再高高在上。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的流行,讓汽車音響裝置成為承擔與外界進行感知和互動的重要配置。音響在智慧汽車中的用途範圍變大,使用頻率提高,讓很多使用者覺得在車載音響上值得花更多的錢。
速生的音改市場正陷入失
風口來臨時,任何一個迅猛生長的行業都難免會有畸形發展的趨勢,汽車音改行業也不例外。由於行業壁壘不高,迅速湧現一大波音改店之後,同質化競爭、假冒偽劣、以次充好等問題也一併冒出來。
比如,10月20日,在黑貓投訴上有一名使用者表示,在京東上購買柏林之聲的汽車音響,改裝的時候朋友發現是假貨。
除了假貨問題,在營銷環節過度投入也讓使用者難辨真假虛實。在這個問題上,常亮吐槽道,“有不少音改公司一邊過度投入自媒體宣傳,一邊給使用者使用低價回購產品,而不是在調音技術上下真功夫。”
壞頭已開,真正想靠手藝生存的公司也不得不為了獲客捲入不良競爭中,最終讓行業陷入了惡性迴圈。
一個很能說明問題的現象是,音改圈子中大家一致認可和推薦的一些汽車音響器材,在電商平臺上幾乎看不到什麼銷量。原因是音改的交付質量與所使用的器材雖然有關係,但也高度依賴技術人員的水平。就像同樣的食材在不同廚師的烹飪下,最終呈現出的菜品相差很大。
事實上,後裝汽車音響的改裝屬於小型音響系統工程,交付的音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店家的改裝技術。技術好的店對自家的常用的器材會非常熟悉,知道根據使用者預算進行器材搭配,不僅能對原裝音效提升巨大,又能預留升級空間,還能符合車主提出的個性化要求。
所以音改行業其實是一個典型的檸檬市場,使用者和改裝店之間的資訊高度不對稱,如同裝修行業一樣,因為服務中存在不透明環節而難以實現標準化,導致行業魚龍混雜,難以維持更長遠的發展。
音效軟體想要降維入侵?
對於一款車載音響裝置好壞的評判,其實是一種很主觀的感受,也就註定著這個行業難以標準化。而標準化問題如果無法解決,汽車音改業態的失序現狀也就難有根本上的改觀。
可是使用者對音響品質的追求卻是非常熱切的,既然汽車使用者切實存在對更優聽覺體驗的需求,是否能夠繞過音響改裝這條路,透過其它途徑實現汽車音響的音質提升呢?
在智慧手機時代,最初就有音樂手機這個垂直性很強的品類。比如,當年採用了歐勝(Wolfson)音訊處理晶片的步步高音樂手機,成為很多數字音樂愛好者的心頭好,取代了他們手中的MP3。
在汽車音響行業中,同樣也有廠商進行過類似的嘗試。比如,酷狗音樂本來是一款C端音樂軟體,但其推出的蝰蛇音效平臺提供上千款汽車音效,透過技術授權、定製服務等方式與耳機廠商合作,適配了比亞迪等多家汽車品牌。
客觀地講,音效最佳化對於汽車音響的呈現效果雖然有限,但不得不說,這種低風險、低成本的方式為很多懼怕後裝音改“水太深”的使用者提供了一種極低代價又極容易獲得的選擇。
試想,一種被高度認可的音效可以透過網際網路進行傳播,迅速成為爆款音效,並且以OTA方式安裝應用,快速覆蓋觸達到全國的億萬使用者,這種推廣速度是音改店的“一對一”服務模式無法比擬的。
在談擎說AI看來,音效平臺與汽車廠商合作,還有一個衍生的好處是:有助於車企進行使用者運營。因為音效的純數字屬性,使它成為一種脫離音響器材的、能夠透過網際網路傳播的UGC,其豐富多元的體驗成為年輕車友之間交流的一類話題。
比如,某位發燒友自己設計出一款音效,上傳平臺分享後獲得別人肯定,從而收穫粉絲和成就感。
對車企來說,為使用者打造音效社群可以更好地維護使用者關係,所以音效在某種程度上就成為車企和使用者關係的“粘合劑”。
寫在最後
音響在傳統汽車上就是標準配置,在智慧汽車上,音響也承載著智慧語音、導航提醒等功能,車載音響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
頭部音響廠商經過多年know-how的積累,形成了極強的品牌效應。但在汽車智慧網聯化的轉型中,其穩固的地位正在接受諸多挑戰。來勢洶洶的音改行業能否走向技術導向,音效廠商如何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