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各位在觀看一些抗戰題材的影視劇時,經常能夠聽到其中有新四軍、八路軍之稱,當然很多人可能更聽到的是“八路”居多,因為在影視劇的渲染下,日軍掃蕩的主要物件就是“八路”。至於新四軍很多人可能就不甚瞭解,認為新四軍可能是八路軍的一部分,但仔細看來,兩者還是有很明顯的差別。
之前在電視劇《我的兄弟叫順溜》中,有一集的故事是順溜要用竹子做狙擊槍的消音器,砍了一位老漢祖墳上的羅漢竹,之後在讓順溜道歉的過程中,提到他的兒子是在延安的八路軍,比順溜他們所在的新四軍要厲害許多。可能在很多人心中也有這樣的認識,因為八路軍聽得多了,就認為它就要比新四軍厲害得多,不妨今天一起來看一下兩者的區別。
成立的背景與條件不同
八路軍和新四軍的來源都是由紅軍改制,只是因為在改制過程中,因為各種條件的不同才有了一些差異。
抗日戰爭爆發後,國共兩黨進行第二次合作,也就是建立全民族抗日統一戰線,集合有生力量對日軍的侵略形成有力的反擊。而最重要的就是要對當時國內軍事力量的整合,因此在國共合作的目標確認之後,也對兩者的軍事實力進行一定的改制,而共產黨一方的力量則被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
1937年8月22日,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議,由原西北主力紅軍,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改編而成“國民革命第八路軍。紅一、紅二、紅四都是經歷長征的主力,在我們瞭解反圍剿的那段歷史時,經常能夠聽到這幾個軍的名字,因此八路軍的有生力量更多的是來自西北地區的長征紅軍的主力,而且作為共產黨一方的有生力量,國民黨一方也明白在其中形成不了什麼阻力,因而雙方分歧並不大,很快就確立了番號,國民黨方面也同意八路軍各級官佐都由我黨自行任命,然後統一報軍政部透過即可,基本沒有刁難,只是走一下形式罷了。
至於新四軍的成立則要艱難一點。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共產黨為了團結抗戰,向國民黨提出統一整編南方各地區的紅軍和游擊隊,開赴華中敵後抗戰的建議。經過兩黨談判達成協議。同年10月1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宣佈將湘、贛、閩、粵、浙、鄂、豫、皖八省邊界地區的中國工農紅軍游擊隊和紅軍二十八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但是當時的國民黨一方雖然同意將南方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但是有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就是將領的任命上,
當時國民黨提出由國民黨軍官擔任新四軍各級正職,由共產黨軍官幹部擔任各級副職。但是對此我黨自然不可能同意,因為新四軍主要是我黨領導下的南方游擊隊,主要是我軍的有生力量,如果就這樣同意國民黨的要求,實則就是將自己的力量拱手讓人,因而我黨要求各級主官應該由我黨幹部擔任。因而在一番拉鋸之下,國民黨一方自然也同意了這一要求,畢竟大敵當前,日軍的侵略已經迫在眉睫。
而在確定了各級軍官正職由共產黨一方擔任之後,自然還是需要選出一位這支部隊的總指揮。在這一問題上,國民黨方面毫不讓步,堅持要由陳誠來擔任軍長,雙方談判陷入了僵持局面,對於這一提議,我黨自然也不可能同意,如果真的同意了這樣的要求,那必然會處處受到牽制。在談判陷入困局之時,國民黨方面的談判代表張衝說了一句氣話:“既然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乾脆找一個既不是共產黨也不是國民黨人的當軍長拉倒。”
也正是這句氣話,打破了此次會議的僵局,要選出一個既不是國民黨又不是共產黨的人,並不是很容易,但恰巧的是,當時剛好有一位,就是葉挺將軍。這位曾經在北伐時期率領鐵軍戰無不勝的將軍這個時候剛好滿足了這一條件,成為了新四軍成立之後的軍長。
編制存有差異
八路軍和新四軍雖然在名字上聽都是“軍”級編制,但是仔細看來還是存有一定的差異。
八路軍屬於“集團軍”,1937年改名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下轄三個師。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葉劍英任參謀長、左權任副參謀長;紅軍總政治部改為八路軍政治部,任弼時任政治部主任,鄧小平任副主任。集團軍下轄三個師和一個總部特務團。第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第120師:師長賀龍,副師長蕭克;129師: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全軍總計約有4.5萬人。在改名後,除國民政府軍委會正式命令稱第十八集團軍外,傳統習慣上一律稱八路軍。
而新四軍則屬於“軍”級編制,即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兩者在建制上就存在本質的差別。新四軍的名字來源於北伐時期由葉挺將軍率領的鐵軍——4軍,新四軍自然也是來源於這一稱法。所以從編制上來看,八路軍要完全高於新四軍。
在確定了由葉挺將軍擔任新四軍軍長之後,由中共中央提名,經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核定,任命項英為副軍長,張雲逸為參謀長,袁國平為政治部主任,鄧子恢為副主任。同時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以項英為書記,陳毅為副書記。新四軍共下轄四個支隊:第一支隊,陳毅任司令員,傅秋濤任副司令員;第二支隊,張鼎丞任司令員,粟裕任副司令員;第三支隊,張雲逸兼任司令員,譚震林任副司令員;第四支隊,高敬亭任司令員,杜平任副司令員。同時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以項英為書記,陳毅為副書記。全軍共約有1萬人。
因此單從人數對比來看,八路軍要遠遠多於新四軍,這本身就是建制存在的差異所致。因此,從兩者成立時的情況來看,八路軍的實力是要強於新四軍的,雖然兩者在名稱之上沒有什麼差異,但其實有著本質的差別。
作戰區域不同
因為兩者成立的區域不同,所以兩者的作戰戰場也有很大的差異。八路軍以西北紅軍為主力,所以當時它的戰場主要是在山西、陝西、察哈爾、河北等北方戰場一帶,屬於第二戰區。而新四軍成立於南方,因此其主要戰場在南方的第三戰區,主要是隴海鐵路以南、大海以西、漢水以東、天目山以北的蘇南、蘇中、蘇北、淮南、淮北、鄂豫皖、皖江和浙東等8個地區。因此,就此來看,就可以看出兩者的差異,因為作戰區域的不同,他們有著各自的任務以及重要性,尤其是在進入戰略相持階段之後,身處敵人後方的他們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
我們在衡量抗日戰爭的貢獻時,很多人常常均是以淞滬、武漢、太原會戰等為著重點,而忽視了在敵後進行抗爭的軍事力量,正是他們給日軍造成的不斷威脅,使得日軍分身乏術,陷入了長久的持久戰中。
當時八路軍先後成立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晉綏抗日根據地、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山東抗日根據地等重要作戰區域。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在八年抗戰中當地武裝與日本軍隊及偽軍作戰3.2萬餘次,斃傷日偽軍35萬餘人;晉綏抗日根據地八年抗戰中當地武裝與日本軍隊及偽軍作戰1.01萬餘次,斃傷日偽軍約10.07萬人;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八年抗戰中當地武裝與日本軍隊及偽軍作戰3萬餘次,斃傷日偽軍19萬餘人;山東抗日根據地八年抗戰中當地武裝與日本軍隊及偽軍作戰1.9萬餘次,斃傷日偽軍約15萬人。八路軍在北方給日軍造成了長期的困擾,這才是日軍進行多次掃蕩的重要力量,但在一次又一次的擊打之下,他們的有生力量越來越強。至1945年8月,八路軍已發展到90多萬人,從原來的4萬多多90多萬,可謂是一個質的飛躍。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時,新四軍已擁有主力部隊21.5萬人,還有地方武裝9.7萬人。整個抗戰時期,新四軍實際上已獨立自主地擔負起了整個華中地區抗戰的任務。在八年抗戰中,新四軍幾乎每日每時都在同日偽軍進行著激烈的浴血奮戰。總共作戰2.46萬餘次,斃傷日偽軍29.37萬餘名,俘日偽軍12.42萬餘名,還有5.4萬餘名日偽軍官兵投誠、反正。新四軍也付出了重大的犧牲,共傷亡指戰員8.2萬人,其中團級或相當於團級以上幹部328人。
八路軍和新四軍都曾在抗日戰爭時期做出了巨大的犧牲,作為人民的軍隊,他們始終堅持著抗日前線,同日軍做著激烈地抗爭。在1955年授銜儀式中,十大元帥中有9個都是八路軍出身,只有陳毅元帥一人是新四軍出身,很多人說如果不是1946年葉挺將軍飛機失事,他也一定會是元帥之一,實屬有些可惜。但不管怎樣,他們都是近代中國歷史上的英雄,為新中國的發展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結語
新四軍與八路軍本身沒有什麼高下之分,他們都有著各自的使命和任務,尤其是在抗擊敵人方面,他們都表現出了中國人民的血性,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撐起了一道中國人的鋼鐵長城,最終換來了來之不易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