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狀態已經趨向於和平,然而美國為了維護他在世界上的霸權地位,不斷干涉他國內政,頻繁挑起戰爭。
其中,被稱為二戰後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大的伊拉克戰爭,被人們廣泛詬病。
有人說,美國強大的武器擊退了伊拉克,有人則說,伊拉克外交家阿齊茲的賣主求榮,才造成了伊拉克如今的局面。阿齊茲,究竟是忠臣還是反賊?
政治家的進階之路
阿齊茲,伊拉克前副總理兼任外交部長,伊拉克領導人薩達姆的得力助手,被稱為伊拉克的喉舌。阿齊茲本名米克哈爾尤哈納,原本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
薩達姆是一名伊斯蘭教徒,與阿齊茲所崇拜的基督教存在著根本上的對立。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阿齊茲將自己的名字改名為塔裡克阿齊茲。
22歲的那一年,阿齊茲從伊拉克的美術學院畢業,非凡的藝術造詣將阿齊茲打造成一個談吐優雅,待人彬彬有禮的人。
與此同時,阿齊茲擅長的人際交往技巧,也為他日後成為一名傑出的外交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生於亂世,阿齊茲一直有著改變伊拉克現狀的決心,他加入了阿拉伯復興社會黨。該黨派的核心宗旨是實現國家的統一、自由,重新恢復阿拉伯國家的輝煌。
也正是在那裡,阿齊茲與志同道合的薩達姆相識,二人成為至交好友。
薩達姆認為,阿齊茲精通多門語言,強大的人際交往能力也讓他贏得了眾人的喜愛,在社會上,他也是八面玲瓏的交際之王。
1968年,阿齊茲成為了《革命報》的記者。在此期間,他深入基層,調查阿拉伯復興黨的行動和思想,對阿拉伯的現狀和未來產生了新的認識。
此後幾年時間裡,薩達姆發動黨內政變,成功上位。那時阿齊茲已經成為巴格達《群眾報》的責任編輯,兩個人再度重逢。
然而不久後,伊拉克的掌權人開始大肆搜捕復興黨,為了自保,阿齊茲與薩達姆再次分開,各自為戰。
1974年,阿齊茲擔任國家新聞部部長,正式進入伊拉克政壇。後來,阿齊茲先後當選為復興黨地區領導機構的成員以及伊拉克革命指揮委員會成員。
多年來的政治工作讓阿齊茲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也為他日後進入國家中心積蓄力量。
1979年,阿齊茲與薩達姆裡應外合,推翻了伊拉克的封建政府,建立了薩達姆政權。薩達姆執政一年後,阿齊茲就成為了伊拉克的副總理。
1983年,薩達姆看中阿齊茲能言善辯的能力,便任命其為伊拉克的外交部部長,負責處理外交事務。
自此,阿齊茲已經成為伊拉克政權中德高望重的人物,漸漸走向權力中心。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成為伊拉克的外交部長後,阿齊茲開始頻繁出現在國際事務中,逐漸走入大眾視野。阿齊茲給人的印象,大多是神秘、深藏不露。
他戴著一副厚厚的眼鏡,眼神中流露出的是老成和睿智。一頭白髮,一身整潔、莊重的軍裝,阿齊茲的出場,便自帶威嚴。
阿齊茲熟練掌握各國語言,英語尤其流暢。他的外交辭令並不咄咄逼人,卻也剛柔並濟,不失尊嚴。
在阿齊茲的輔佐下,薩達姆政權在國際上的地位節節升高,也正因如此,人們常稱阿齊茲為薩達姆政權的支柱。
阿齊茲本人也對處理國際事務頗有心得,他曾經說:“外交的魅力不在於嘴上功夫,而是在於準確把握形勢,利用各種利益說服和打擊對手”。
1984年,阿齊茲幫助伊拉克與美國重建了外交關係,這也是中美斷交17年之後的首次和解。由此足可見,阿齊茲強大的外交能力以及獨特的個人魅力,難得一遇。
兩伊戰爭,伊拉克政局不穩,經濟落後,武器短缺,原本處於不利地位。
阿齊茲憑藉著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遊走於各個中東國家,取得了他們的支援,為伊拉克贏得眾多的物質援助以及輿論支援。
與此同時,阿齊茲代表伊拉克與蘇聯、英國、德國等西方國家達成合作,從國外購買了大量的武器裝備。
西方國家提供的先進武器裝備,幫助伊拉克扭轉了兩伊戰爭的局勢,最終贏得了勝利。
阿齊茲的不卑不亢,讓伊拉克在國際上挺直腰桿兒,伊拉克民眾十分擁護他,稱其為百年難遇之忠臣。事實真的如此嗎?
黑雲壓城城欲摧
伊拉克雖然是一個小國,卻因為地理位置優越、石油資源豐富,成為世界各國垂涎已久的寶地。
薩達姆本人十分自負,又是一個激進的民族主義者,總是在國際上廣泛樹敵。
聯合國大會上,薩達姆曾經公然宣稱聯合國五大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縱容戰爭的恐怖分子,在長達數小時的演講中,他批判了眾多的世界強國,引發眾人的不滿。
與此同時,薩達姆本人橫徵暴斂,經常在中東地區製造小範圍的動亂,一些薩達姆的反對派在暗處伺機而動,企圖一舉推翻薩達姆政權。
不久後,伊拉克與科威特發生衝突,薩達姆計劃出兵,給科威特一個下馬威。薩達姆認為自己兵強馬壯,伊拉克也正處於繁榮時期,已經到達了最好的戰爭時機。
阿齊茲卻說,一旦伊拉克對科威特發動戰爭,必然會引來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攻擊,伊拉克無法與其抗衡,最終的結果只能是戰敗。
薩達姆剛愎自用,堅持出兵,阿齊茲無奈,只能儘自己所能為伊拉克的進攻提供便利條件。
在此期間,阿齊茲多次發表講話,向世界宣佈,此次伊拉克進攻科威特,是自保,而不是人們所說的侵略戰爭,為伊拉克贏得了良好的國際輿論環境。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行為遭到了國際社會的一致譴責,曾經與伊拉克達成軍火協議的國家紛紛停止了與伊拉克的合作。
聯合國也通過了12項決議,譴責伊拉克的行為,要求伊拉克從科威特撤離。儘管如此,薩達姆卻依舊堅持入侵科威特。
2003年,美國召開新聞釋出會,宣佈即將對伊拉克發動戰爭。阿齊茲得知此事,率領代表團訪問歐洲,企圖說服其他國家不出兵,避免大規模戰爭的爆發。
然而美國與西方國家的計劃已定,阿齊茲此次出訪也無功而返。
最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組成了聯合國軍隊,對伊拉克發動了海灣戰爭。
同年4月,美軍攻陷了伊拉克的首都巴格達,阿齊茲作為薩達姆政權的重要人物,自然成為了美國軍隊的通緝物件。
一直以來,阿齊茲在處理外交事務上都表現出了錚錚鐵骨。為了避免同其他國家起衝突,阿齊茲曾經頻繁率領代表團前往西方進行軍事訪問,以期贏得他們的支援。
然而薩達姆臭名昭著,阿齊茲的努力最終功虧一簣。
伊拉克即將與美國開戰,阿齊茲曾經公開表示:自己將與伊拉克站在一起,誓與伊拉克共存亡。
大戰將至,在出席美國媒體採訪時,阿齊茲依舊穿著一身軍裝,向全世界宣告:“迎接侵略者的,不是音樂和鮮花,而是子彈。”
民眾原本期待著阿齊茲與薩達姆帶領伊拉克軍隊,與聯合國軍正面對抗,保衛伊拉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然而令人們意外的是,阿齊茲竟然在關鍵時刻臨陣倒戈,主動向美國人投降。短短三個周的時間,巴格達全面淪陷。
阿齊茲回憶,2003年時,阿齊茲在巴格達郊外的一處房子裡同薩達姆告別,他表明了自己的忠心,同時也將自己向美軍投降的原因和盤托出。
原來,伊拉克民眾營造的阿齊茲深受薩達姆信任的場景,都只不過是假象。
阿齊茲在伊拉克的待遇並不高,而阿齊茲深受群眾的擁護,自然也引起了薩達姆的忌憚。
為了防止阿齊茲臨陣逃脫,薩達姆將他的妻子、孩子軟禁起來,甚至擅闖阿齊茲的家,進行所謂的政治搜查。
阿齊茲多次表達抗議,卻始終未果。薩達姆親自下令,沒有人能夠違抗。
美軍情報部門掌握了這一資訊,自然也找到了進攻伊拉克的突破口。
美國親自派遣相關人員與阿齊茲接洽,承諾自己將會替阿齊茲救出家人,最終阿齊茲決定妥協投降。
他交待了薩達姆政權的眾多情報,同時也將薩達姆藏匿的地點告訴了美國人。
事實上,美國的威脅只是誘導阿齊茲投降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讓阿齊茲堅定信念的,還是他對薩達姆政權的不滿。
阿齊茲本著對國家和人民負責的信念在國際上拼命遊說、斡旋,而他得來不易的成果,只需要薩達姆一句自負的話就消失地無影無蹤。
薩達姆上臺後,伊拉克內部存在著太多尚未解決的問題,自己國家的人民深受壓迫,這也是阿齊茲最不願意看到的場景。
曾經並肩作戰的戰友如今成為對手,阿齊茲已經對薩達姆失望透頂。
此次戰爭,伊拉克一敗塗地,甚至因此背上了300多億美元的鉅額債務。
事實上,伊拉克的結局與阿齊茲預料的如出一轍,美軍攻入伊拉克後,伊拉克戰火不斷,原本平靜而富足的生活已然一去不復返。
薩達姆本人死於伊拉克戰爭中,阿齊茲要求美軍釋放其妻兒,護送他們前往約旦避難,自己則被關押起來,等待審判。
2005年,阿齊茲在軍警的監視下與家人碰面。
阿齊茲孩子說:“牢獄之災還是奪去了父親的健康和自由,這也是最為悲哀的,為了一家人,父親付出了自己的所有。”
2009年,伊拉克高等法院宣判了阿齊茲的反人類罪,判處其15年有期徒刑。8月,法院再次做出判決,以涉嫌幫助薩達姆迫害庫爾德人為由,增加拘禁時間7年。
2010年,伊拉克高等法院再次作出裁決:阿齊茲曾經迫害什葉派政黨,將被處以絞刑。
11月,新的伊拉克總統上任,宣佈自己不會簽署處死阿齊茲的檔案。然而此時被監禁著的阿齊茲,身體狀況已經十分不樂觀。
他患有嚴重的高血壓、心臟病、中風,每天只能依靠吞服幾十顆藥丸,勉強維持生命。
2015年6月,阿齊茲因為疾病死於獄中,享年79歲。
一代忠臣,一代罪人,伊拉克人民不知如何定義阿齊茲,他是伊拉克的恩人,也是人民不能原諒的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