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筆者懷著無比複雜和沉重的心情,觀看了電影《跨過鴨綠江》,其間,數次哽咽。重要的是,它不僅僅是一個故事,更是一段歷史,所以,尤其值得回味。對於筆者而言,這部電影至少講了三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關於自立自強的。
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歷史,也是中華民族的百年屈辱史。好不容易,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當家做了主人,但美帝國主義卻不樂意,非要把炮彈往中國家門口扔,甚至往中國家裡扔,是可忍孰不可忍?毋庸置疑,當時的新中國百廢待興,鋼鐵產量不足美國的百分之一,國內生產總值也不到美國的百分之一,但這些統統不是理由。
在影片的開頭,由唐國強飾演的毛主席,就講道,“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耳邊天天有美國佬的鼾聲,能睡得安心嗎?”在影片的結尾,則用到了“中國人不惹事,也不怕事,如果惹翻了中國人,是不好辦的”、“西方國家在中國家門口架起一門大炮,就能入侵一個國家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無疑,影片在講述一個自立自強的故事,也在告訴當今的中國人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那就是:誰也休想欺負中國,過去不行,現在更不行。
第二個故事,是關於家國情懷的。
在影片的開頭,有一個關於是否出兵朝鮮的爭議,那就是朝鮮只有500萬人口,中國則有5億人口,為了這500萬人口冒險值得嗎?對於這個問題,就要看具體的視角了。當時的中朝關係非常親密,同屬社會主義陣營不說,朝鮮也曾在解放戰爭期間,給我們幫過大忙。因此,中國幫助朝鮮可以說是責無旁貸,朝鮮就是中國的小兄弟。事實上,中國在出兵朝鮮的時候,打出的口號也是“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在當時的情形下,保衛朝鮮和保衛中國,沒有太大的區別,而且從歷史上來看,中國遭受侵略,很多時候就是因為朝鮮首先被侵略了。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犧牲的志願軍,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不怕犧牲。冰雪,戰勝不了他們;烈火,也不是他們的對手。他們之所以如此強大,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們有一個非常強大的信念,那就是新中國這個美好的家園,再也不容許任何人破壞了,否則,是要和它拼命的。正是因為無數革命先烈的不怕流血犧牲,才為中國後來的發展贏得了足夠多的時間,足夠大的空間,不然,發展成果隨時都有可能被竊取,新中國也不會實現如此迅速的崛起。無疑,每一個當下的中國人,都應該感謝這些革命先烈的偉大犧牲。
第三個故事,是關於民族自信的。
1950年,中美之間的綜合國力和軍事實力,差距非常大,大得無法想象,但即便在那種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中國依然敢於亮劍,而且打得很不錯,把當時號稱世界最強大的美國,從鴨綠江邊打回了三八線。而且影片中,有一個細節,也凸顯了中國日益增長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那就是180師。眾所周知,這是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的一個敗筆,一個傷疤,提起來就會痛。但令人欣慰的是,影片提到了,雖然沒有過多涉及,過細深入,但這同樣是難能可貴的,說明我們不僅會欣賞勝利,也會反思失敗。
現在,中美關係又到了一個歷史性的低谷,遭遇到了很多困難。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人就會變得信心不足,認為美國依然是不可戰勝的,這種想法非常錯誤。中國無意和任何一個國家競爭對抗,但如果有誰咄咄逼人,欺人太甚,那是不可接受的。而且,中國還必須要實現一個歷史性的任務,那就是收復寶島,完成國家統一。在這個問題上,中國有信心面對任何困難和挑戰。革命前輩那麼難,都扛過來了,用彭老總的信來形容,就是“飢無食,寒無衣”,啃凍土豆、穿薄棉衣,還要天天被敵機轟炸,那麼,還有比這還難的境況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或許,看懂了這三個故事,就看懂了《跨過鴨綠江》,它跨過的並不僅僅是一條河流,而是整個中國的近代史,前面是屈辱,後面是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