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接小寶幼兒園放學的時候,聽到幾位家長在討論孩子的身高問題。
有位媽媽說,她家的大寶在12歲的時候測了骨齡,醫生說基本上也就這麼高了。當時她家大寶才154CM,她覺得孩子這樣太低了,於是就積極的讓孩子吃藥、運動等等,可是如今已經兩年了,孩子還是那麼高,真的沒辦法。
現在家裡的這個小寶,也明顯地比同齡的孩子低一些,她決定要提前入手,早一點帶著孩子去看看醫生,測測骨齡,爭取可以讓小寶多長高一些。
周圍幾個家長也紛紛說起對孩子身高的擔憂。
有些家長會認為,孩子的身高受父母遺傳的影響,尤其是媽媽的身高如果偏低,那麼孩子基本上也長不太高;
有些家長則認為,孩子的身高受後天環境的影響,如果孩子的營養不夠全面、又不愛運動,自然而然身高就會不達標;
還有些家長認為,孩子的身高需要額外增加各種營養素,所以各種營養品、保健品都要跟得上,才能夠為孩子的身高助力……
其實,影響寶寶生長髮育的主要因素,取決於先天準備和後天環境兩個方面,還有不可忽視的心理因素。
先天準備的影響
先天準備,主要是父母雙方家族的身高以及遺傳基因的影響,還有很關鍵的一點是,媽媽的孕期。
比如媽媽年紀太小或者太大,身材矮小、營養不良、高血壓、妊娠糖高、抽菸、酗酒等,都會影響到寶寶未來的身高。
而對媽媽的孕期來說,若孕媽媽習慣性熬夜,睡眠不足,很容易造成血虧、氣色不好;對胎寶寶來講,長得慢、體重輕,都會有直接的影響。
有研究表明,出生時身長較短和BMI(體重指數)低的嬰兒在青春期身高增長同樣較少。而出生時個子大的嬰兒,在18歲後還可能出現身高猛長的情況。
孕媽媽還要把平衡合理的膳食放在首位
營養的重點、核心要放在飲食結構、食材的比例以及各種食物的攝入量等方面,而不要僅僅單純地增加某類營養素的補給。
因為人為的某一種營養素過多,就會限制其他營養素的吸收和利用,就會導致胎寶寶的生長髮育受到限制。
所以孕媽媽一定要平衡膳食,不挑食、不偏食,做到比例合適。
寶寶的身高與出生的季節也有關係
另外,一項研究表明:人的身高與出生季節也會有關係,春天出生的寶寶長大後會比其他季節出生的寶寶高一些,這是與寶寶出生後所受到日照長短有關。
陽光可以刺激腦內的松果體,產生更多的褪黑素,激發人體的生長髮育。
所以,每年6-7月份開始“造人”計劃,正好可以收穫春天出生的寶寶哦!
其實,即便不是春天出生,其他季節只要保證寶寶的戶外時間,多曬太陽,效果也是一樣的。
後天環境的影響
後天環境中影響寶寶身高發育的因素包括:生活習慣、運動、營養、慢性疾病、過敏體質等等,這些都與寶寶的身高有密切關係。
可以這樣講,寶寶能長多高,雖然說遺傳因素有很大的影響,但後天環境決定了遺傳潛能的發揮。
營養攝取要合適
在寶寶生長髮育的過程中,適時補充豐富的蛋白質和鈣,對促進寶寶骨骼發育相當有幫助。植物性蛋白質可透過五穀根莖類、核果類來攝取,動物性蛋白質則透過奶、蛋、豆、魚、肉等來攝取。
但是,營養攝入要均勻,不能過多,否則增加身體負擔,導致消化不良,反而影響了寶寶的成長。
適量運動、保證睡眠時間,可促進生長激素分泌
營養充足的前提下,適量的運動是促進身體長高的有效手段之一。適量的運動可刺激寶寶生長激素分泌,促進新陳代謝,使骨骼發育更快。
根據科學研究,生長激素在睡眠狀態下分泌量是清醒狀態下的3倍,而晚上11點到第二天凌晨2點之間,是褪黑素分泌最旺盛的時候。透過褪黑素分泌的高峰期進入深層睡眠,進而帶動生長激素的分泌。
同時,寶寶在睡眠的狀態,肌肉放鬆,有利於骨骼和關節的伸展,對寶寶的身高起到促進作用。
心理因素也有可能影響孩子的身高
美國紐約的兒科專家發現,在因身材矮小而就診的201名兒童中,由於擔心自己發胖而多方節食甚至逃避就餐的兒童,因營養不良而導致發育緩慢,推遲了青春期的到來。
專家指出,這些兒童發育異常的表面原因是營養不良,實際上是因為害怕發胖的心理因素所導致的。
另外,心理和情緒不佳,也會導致孩子的生長激素分泌率低,從而生長緩慢。
想要寶寶長高的爸爸媽媽一定要知道,寶寶在生長髮育的過程中會有兩個生長高峰期,一個是嬰兒期,一個是青春期。
其中嬰兒期是寶寶生長速度最快的階段,也最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而且還會影響到寶寶以後的發育。所以,在這個階段,爸爸媽媽一定要在各方面給寶寶最好的照顧,為他們的身體健康,長得高高而加油助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