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拳友接觸太極拳,其實沒有什麼大的“野心”,就是為了健身強體,養護心神,因此,覺得練不出功夫也無所謂,在日常學拳時對自己要求並不嚴格,抽空時練練招式,就到此為止了,沒有深入下去。
其實,抱著這種念頭的拳友是走入了一個觀念上的大誤區:
認為太極拳的功夫與養生健體的效果是割裂開的,因而容易陷入原地踏步的窘境中,功夫遲遲得不到提升,強身健體的效果也有限,太可惜了!今天,想來實實在在的理清這個問題,希望能跟各位拳友討論切磋!
首先,健身跟養生有何差別?
這是一個順序的問題,先健身後養生強體,很多練太極的人想借著太極拳來健身,這個觀念是對的,但是錯在把練出功夫跟養生分開來。
其實應該這麼說:有多少功夫就會對你的身體有多大的好處,功力累積的越深則由健身進而強身,這才是正確的觀念。
正確的太極拳在武術的層面所走的路徑就是道家的筋脈,內氣周天迴圈,在前文中所提過,不論是那一門派的太極拳,完成一個招式,內勁,就得走一趟大周迴圈才對,如此才是真正的太極拳,太極拳是結合道家內功而成的一門藝術,即是武術,也是健身法寶,當然不能只有比手劃腳的練招式而已,至於什麼樣的招式一點也都不重要,招式就好像是衣服一樣,各種款式的衣服合適穿就可以了。大概來說,太極拳在健身養生的效用上有幾點:
筋脈:
活化我們的肝,腎,脾胃之三陰筋脈,我們的三陰筋是"生"的開始,一般人會白天沒精神,晚上睡不著,血壓高,這都是典型的下陰筋失調的原故,古人說過:“人要老,腿先老”就是這個道理,我們練太極拳如果練的對的話,三陰筋脈生生不息,一個開合纏絲擰勁就練到了三陰,三陽,帶脈,任脈,督脈,其中有生有洩,有陽有陰,有高有下,完全符合太極相對等的道理,哪一派的結果都應是一樣的,怕就怕練錯,或是隻練外型,功法不明,東少一點,西少一點,練筋脈是第一步,也是萬丈高樓的地基。
內氣:
太極拳的勁是松沉而來,松沉以後會有丹氣的凝聚,隨著勁和丹氣的執行全身,會有去故納新的作用,一般人生活作息正常,卻精神不振,這是典型的中氣不足,透過練拳,筋脈通暢了,氣才會聚集,有了周天迴圈,丹氣自然而然就會歸元了。如此先天之氣才能與後天之精氣結合,這樣,人就會覺得體力充沛,精神頭兒好,日子就能過的輕鬆又滋潤!
胎息:
胎息這個東西它是一個自然的現象,它是蓄,也是養,就好像是我們的存款一樣,有存款,有急用的時候就不必伸手找人借錢,胎息時肚子會有內外鼓動的現象,有人用順勢,逆勢呼吸來教人練功,這是錯的,誤人不淺,後文中有討論,這裡不多述,為什麼會有此錯誤的練法出來,我想這是大家以訛傳訛的結果,以為順,逆呼吸就是內功,真是無知的可以,不然就是看人練,然後自己亂模仿,就像我在省思篇中提到的那個花拳繡腿的傢伙一樣,看一看就亂模仿,其實胎息你只要順序練對了,功力到了,時間到了自然而然就會的東西,少了前面的步驟,就算你練十輩子也練不出來。胎息是屬於練氣的部份,有很多人都在練氣功,門派也很多,論述也很多,沒有所謂的絕對,但是,先後的順序沒有練對就是錯的,很多人筋脈都還沒有練到就想練氣,這是本未倒置的做法,這是因為大家都想挑輕鬆的練,筋脈的練法要先勞苦才能去除體內的雜質,濁氣,如此筋氣才會生生不息,而大家對於練氣的錯誤觀念則是認為較靜態,所以會比較輕鬆,因為只有吸吐而已,不然就是用想象的,如果功夫能用想象的想出來,那全世界就都是武術高手了。在太極拳的中定時要練出胎息,陰陽變換時將內氣執行至全身,這才是真正的太極拳奧秘與精深,其實這些一點也不難,練法對了,二年內就能學會這東西。
我常跟學生說:“練功,先得要捨得汗水,要耐得了性子,才能出真功夫。”這句話是恩師跟我說過的話,這也是每個學生入門之前我都必說的,不要盲目的練招式,急著要把拳架打完,比手劃腳的打拳架,如果只是想練招式而已就不用跟我學,教招式的人一大堆。太極拳每個階段的練法都不一樣,初級,中級,上層的階段練完了,就可以融合自己的體驗與喜好去發展,每個人的拳式都會有個人的特色,雖動作大同小異,但是感覺不會一樣,不要像有些人,功夫還沒學一半就改起拳架來了,變來變去還不是比手劃腳而已,效果有限。
有了上述的內在和鍛練過程已達健身之功,堅持下去,身體就能自己養護自己,達到心神均安與內的養生境界,這時,才算是真正進入了太極拳的大雅之堂,也開啟了武藝殿堂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