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生活中無處不在。讀書時,比成績,工作時,比業績。在社會,比權勢金錢,看誰更厲害。比得好可以得到提升,比得不好則變得更差。
大家都知道,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他是怎麼和別人比的嗎?主要有兩點:一是他吸取成功作家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二是他在農村生活,更貼近生活,搞獨特的創作。不像有些作家,為了金錢和名利,就跟在別人的背後。
秦始皇統一全國,建造阿房宮後,想要千秋萬載,萬沒想到陳涉起義,就把秦朝土崩瓦解。後續的朝代都延續了"比",他們比誰的統治奢靡,卻沒有吸取與借鑑亡國的教訓。
在學校,學生之間進行攀比,比誰更時尚,講排場,講誰家裡開名車。聚會時,才會更加有面子,比已失去了意義。他們應該比學趕超,比知識掌握程度,比為社會多做貢獻。
我們要科學、理性的比。比,是一種向別人學習態度。比,也是一種競爭,使人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