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類的彩鷸色彩鮮麗,但彰化縣文史工作者蔣敏全的水燭田,卻發現一隻灰白相間的白變彩鷸,在群體中格外醒目。圖/邱瑞山攝影、蔣敏全提供
保育類的彩鷸不是應該色彩鮮麗嗎?但彰化縣文史工作者蔣敏全的水燭田,卻發現一隻灰白相間的白變彩鷸,在群體中格外醒目,吸引愛好攝影的鳥友前往獵取鏡頭,平時熱中投入生態保育的蔣敏全說,白變的彩鷸極為罕見,他在相關資料沒有見過。
蔣敏全說,依據資料,在臺灣列為第二級珍貴稀有野生動物的彩鷸,主要棲息於水塘、沼澤中,單獨或成小群活動,以蝦、蟹、螺、昆蟲為食。彩鷸公鳥體型較小,頭上綠褐色,有深黃色中央線、乳白色的過眼線,後頸為慄褐色,頸側前頭為深褐色,背為暗綠色,兩側有黃色縱綠,母鳥外觀與雄鳥相似,但顏色較鮮明漂亮。
但在蔣敏全的水燭(香蒲)田發現的這隻彩鷸,卻未色彩鮮麗,呈現灰白相間,在成群彩鷸中,反而顯得突出。所謂的白色變型、白變是由基因突變導致體毛、羽毛或面板呈現白色的動物,代表性的白變動物有白虎、白獅、白孔雀等,依他查詢相關資料,未有白變彩鷸的記載。
蔣敏全除從事文史工作外,平時也熱中生態保育,並在花壇鄉從事一甲多俗稱香蒲的水燭種植,他說,由於採草生栽培,不施用農藥,生態十分豐富,吸引各種水鳥及猛禽前覓食,估計彩鷸族群就約有上百隻,許多鳥友透過他前往獵取鏡頭,本月19日上午,包括鳥友邱瑞山及吳基旺發現這隻白變的彩鷸,振翼越過水燭,大家都十分開心。
保育類的彩鷸色彩鮮麗,但彰化縣文史工作者蔣敏全的水燭田,卻發現一隻灰白相間的白變彩鷸,在群體中格外醒目。圖/吳基旺攝影、蔣敏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