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過後,白晝逐漸變長、黑夜變短,但這並不意味著氣溫的升高。古代民間從冬至這天開始“數九”,有著“小寒時處二三九,天寒地凍冷到抖”的說法,因而在我國北方,小寒節氣開始後的半個月才是冬天最為寒冷的日子。
在冬天,很多人都躲不過一場感冒,似乎無論怎麼多加註意都會著涼。冬季的養生之道是什麼?到底要怎樣做才能健康無病地度過冬天?本刊採訪了北京醫院藥學部原副主任楊莉萍,一起聊聊冬季生活方式中容易踩到的那些“坑”。
楊莉萍表示,中國人講究中庸之道,中醫講究陰陽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應該是平和的、不走極端的,拿運動來舉例,有些年輕人要麼完全不運動,休息時間完全宅在家裡一動不動,要麼運動得太過,在健身房跑得大汗淋漓,運動完感覺身體非常疲憊,這兩種都是不正確的,健康的運動應該是根據自身身體情況,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和運動量。
同時,不要挑戰任何與自然規律相背離的事情。《黃帝內經》中講,“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面板,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她談道,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季最重要的就是一個“藏”字。在冬天,植物將營養物質收於根部,動物開始冬眠儲存體力,人類也應該將自己藏好,躲避寒冷,做好保暖工作,儘量避免早起和晚歸,與太陽一同行動。
在天寒地凍的冬季,應減少室外活動,尤其是違背自然規律的夜跑,非常傷身體,不僅容易著涼,而且佔據了人體本該休息的時間。楊莉萍分析,人體在一天中的變化和四季相似,也遵循著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早上醒來精力充沛,上午是精神最集中、工作效率最高的時段,下午慢慢地開始感到疲倦,晚上需要靜下來,獲得充足的休息和調整。所以說,在冬天夜跑,既與一天中人體的變化相對立,也不符合冬季“閉藏”的養生之道,應儘量避免。
在飲食方面也是相同的道理,最好的就是吃與時令相符合的食物。她表示,很多人誤認為夏天才能吃冷食冷飲,覺得可以防暑降溫,這其實大錯特錯,冬天才是可以適當吃一些冷食的季節。“小的時候,冬天家裡經常吃凍梨、凍柿子,適量的冷食可以幫助人體更好地閉藏。而在夏天反而不能吃了,冷食會影響腸胃功能,對人體造成傷害,炎熱的夏季應該多喝溫熱的水,這樣才能幫助人體更好地降溫。”
不可盲目進補 需要適合適度
冬季的閉藏狀態讓補益變得事半功倍,但補益不能千篇一律,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同一種補益方式。例如,年輕人由於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氣血虛、老年人因為身體衰老引起的氣血虛、女性產後出現的氣血虛大不相同。
楊莉萍談道,年輕人需要的是及時調整生活習慣,讓身體得到充足的休息和調整,氣血自然會生髮出來,而老年人和產後女性身體上的虛損則需要透過阿膠、四物湯等滋陰補血能力強的藥材和組方來補益。另外,陰虛內熱體質的人容易出現“虛不受補”的情況,盲目進補不但無法達到補益預期,還會引起長痘、口乾舌燥等上火的症狀,需要遵醫囑,先將身體上的問題調理好,再進行補益。
在生活中,藥食同源的東西很多,沖泡一杯蜂蜜茶、熬煮一碗紅棗粥、在女性群體中受歡迎的阿膠糕和阿膠速溶粉,都是冬季很好的滋補品。楊莉萍認為,食補是最好的滋補方式,來自大自然的饋贈最容易被人體吸收和代謝。但食補也需要掌握好一個度,有人貧血,每天吃一斤大棗,超出身體吸收代謝的上限,導致身體超負荷工作,適得其反。
“朋克養生”是近年來在年輕人中很火的詞彙,可樂裡泡枸杞,熬最長的夜、敷最貴的面膜等其實都是在掩耳盜鈴,消耗年輕的身體。她表示,一切的補益手段都建立在良好生活方式的基礎上,如果依舊延續著不良的飲食、作息、運動習慣,想要靠吃滋補品來填補身體的虧空是不可能的,補益的速度遠遠趕不上損耗的速度。另外,現在不少年輕人過於依賴保健品,比如在蔬菜攝入不足的情況下,想要靠吃維生素補充,這也是錯誤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