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骨掃描是核醫學科最為常見的檢查之一,其方便、快捷,可一次進行全身成像,且無絕對的禁忌症,對所有患者均適用。因此,在篩查惡性腫瘤骨轉移灶、骨關節病變、骨代謝性疾病、骨創傷等方面的應用較為廣泛。骨掃描有較高的靈敏性,在疾病的早期便可發現異常,如骨轉移可較X線、CT早3-6個月發現病變。
做過此檢查的患者會發現,影象中每個部位的“濃淡”並不一樣,有的地方“黑”一些,有的地方“白”一些,其實這是不同部位放射性濃聚程度的不同,其與骨骼各部位血流灌注量的多少、無機鹽代謝更新速度及成骨活躍程度有關。
當做完全身骨掃描後,首先,負責採集影象的技師會把您的原始影象傳送到後處理工作站,再由醫生進行影象後處理,這之後才可以對您的影象進行觀察。第一步是評估影象質量,包括影象計數及影象信噪比等等,當影象質量過關後,我們才可以進行第二步,即對患者整體影象的觀察。當局部存在尿液汙染應加做側位顯像以區分體外汙染與病灶,並囑患者脫掉衣物或者擦洗身體表面;當發現病變位置難以區分是在肩胛骨還是肋骨上時,需使患者雙臂上舉,加做區域性顯像,以明確病變位置;當患者的膀胱裡儲存了大量的尿液時,區域性會有明顯且大範圍的放射性濃聚,這會遮蓋相鄰骨盆諸骨骼的顯像情況,我們便會要求您再排一次尿,然後加做區域性顯像。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是令患者最為疑惑的,就是告知您需要加做一個區域性斷層融合顯像,就是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SPECT)與計算機斷層掃描 (CT)融合影象,簡稱SPECT/CT,透過加入CT彌補了單純核素顯像解析度低的缺點,實現兩種影像學檢查的優勢互補。在病灶的評估中,融合影象比單純SPECT、CT這兩種獨立的影像學檢查具有明顯的優勢,實現功能資訊與解剖資訊的結合,提高了診斷病灶的準確性且彌補了平面顯像的不足,實現1+1>2的功效。
那麼在什麼情況下會讓您加做斷層呢?就是在您的影象中發現難以用生理性攝取解釋的異常放射性攝取增高或減低,這些異常可能是良性的,如骨折、退變、關節炎或者原發良性骨病變,也可能是惡性的,像骨轉移瘤或原發惡性骨病變。我們會結合您的病史,歷史骨掃描影象以及近期的CT、MRI(包含目標部位)等影像學檢查綜合考慮,當以上這些資料缺少或均不能提供有效價值,我們仍然難以明確判斷性質時會加做斷層,當然這會先徵求您的意願。對每一位患者我們都會認真評估,本著最最佳化、正當化及患者意願,最終決定是否開此檢查。
所以說加做斷層也不一定就是有惡性病變,或是您的疾病有多嚴重,而是為了更加明確診斷,所以當您做完骨掃描檢查後,醫生和您說要加做一個斷層檢查,也請您不要過於擔心。
(核醫學科 杜立晴 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