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不動刀的手術嗎?
在大眾印象中,手術就是醫生們對病人的身體進行切除和縫合的治療,是外科的主要治療方法。
正是因為得動刀動針,民間百姓也管手術叫“開刀”。
不少人聽說要做手術,想象到自己要躺著被醫生“開膛破肚”,心裡一定很害怕。
有一些腦袋裡長腫瘤的患者更是害怕:因為這種手術要給自己“開瓢”。
但是今天我要說的這件發生在英國的事,可能會顛覆你對手術的認知:
15歲的英國少年戴上“拉風的面罩”,往手術檯上一躺,醫生們全部退出了手術室。
五分鐘後,少年還沒泛起睏意,醫生就走了進來,並鼓掌慶賀:“手術很成功。”
至此,一個腦癌手術就已經結束了。
從那之後,少年又做了27次相同的手術,終於將引發腦癌的腦瘤剷除了。
這個醫療工程耗資價值達到了2.5億英鎊,摺合人民幣21億元。
這場手術是怎麼做成的?為什麼僅僅5分鐘就能結束?
英國少年患罕見腦癌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來自英國的少年梅森·凱特雷。
兩年前,梅森的母親突然發現13歲的梅森的身高似乎被定格了,而且體重也沒有絲毫變化。
她感覺這很不可思議,於是就對孩子的父親說了,父親並沒有覺得事情很嚴重,他認為是妻子為孩子做的飲食不夠營養,所以才導致小梅森身體停止發育的。
母親聽了父親的,每天早晨多給梅森準備了一杯牛奶和一個雞蛋,但是一個月過去了,梅森的身高體重依舊沒有絲毫變化。
母親感覺很奇怪,傍晚她便將這件事對丈夫說了。
聽到妻子說孩子可能患病了,父親還是不相信,他決定等梅森放學回家後問問梅森有沒有身體不適的感覺。
沒過一會梅森無精打采地進了家門,沒等父親說話,梅森先開口了:
“爸爸媽媽,今天我感覺頭很痛,而且在上課期間我看不清教材了,我先回臥室躺一會,晚飯就不用叫我了。”
說完他頭也不回地回到了臥室躺在了床上。
梅森的母親看見了,對丈夫撇撇嘴,意思彷彿是:看,果然有情況吧。
父親也沒耽誤,徑直走到了梅森的臥室:“兒子,我們帶你去醫院看看吧。”
梅森連眼睛都沒睜開:“爸爸,我現在只想躺著。”
父親說:“你的身高和體重已經很久沒發生變化了,我和媽媽擔心你的身體出問題。”
母親走進來:“每天早晨我都會準備營養餐,一個多月過去了,你的身高和體重一點也沒有變化,我想我們應該帶你去看看。”
梅森聽父母這麼說,於是便睜開眼睛坐起來,跟著爸媽去了醫院。
醫院聽說了梅森的情況,於是馬上給梅森做了核磁共振。
結果下來之後,梅森的父母雙雙癱坐在椅子上:
梅森的腦部確診得了一種罕見的腫瘤,並且這種腫瘤增長得很快,已經幾乎要和梅森的大腦組織貼合在一起了。
父親問醫生:“這腫瘤要怎麼治?需要做手術嗎?”
醫生點點頭:“手術肯定是要做的,不過常規的手術有很大的風險。”
隨後醫生介紹:一旦在腫瘤的位置做手術,梅森的下丘腦和視覺神經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
主治醫生介紹全新的治療方法
梅森的母親聽後,斥責丈夫:“我早就說孩子身體不對勁了,你就是不聽,這下怎麼辦啊?”
父親問醫生:“醫生,有沒有不傷害下丘腦和視覺神經,又可以將腫瘤消滅的辦法啊。”
醫生說:“有,這種方法就是質子束治療。”
醫生為梅森的父母拿出了質子束治療的介紹,梅森的父母由此瞭解到:質子束治療就是透過電力氫原子中的電子釋放出質子,然後在管道儀器中將其加速成接近光速的質子束,最後精準地打擊腦部腫瘤,儘可能地殺死腦部的腫瘤細胞。
梅森的父母得知這一原理後,不由得感嘆兒子終於有救了,但是醫生又說了一句話,將夫妻二人的心降到了冰點:
“不過這種治療方法目前還沒有在全球應用,危險係數很大,並且現在的質子束治療中心正在建設當中。”
梅森的父母此刻已經沒有別的選擇了,於是對醫生表示:即使危險係數再大也要試試。
這個醫療工程究竟多牛?
如此厲害的質子束治療中心的建設選址自然不能在窮鄉僻壤,它建在了英國首都倫敦的心臟地帶。
資料顯示,為了建造質子束治療中心,挖掘機挖出的土料就多達8萬立方米,深度直達28米,建造初期所需的水泥更是達到了3000輛卡車的容量,預計36000平方米。
其實這些都是“小菜”,最昂貴的還要數與一架波音737同等噸位的迴旋加速器——這可是德國獨家定製的限量款,一臺的價格就超過了1000萬的英鎊,全球僅有14臺。
工程的最後一步,就是將4個重達29噸的半圓安全地放在地下17米以下的位置,將它們組合成為一個圓形的旋轉治療儀。
整個工程的建設歷時兩年多,終於在2018年10月打造完成。
幸運的梅森被選中為全球首批接受治療的患者
在醫療團隊的專業評估後,梅森幸運地被選中,成為全球第一批接受治療的患者。
他接下來要面臨的,將是一場史無前例的高科技手術。
轉眼間到了梅森與治療中心約定的時間,這一天,梅森在父母的陪同下,跨進了治療中心的 大門。
在主治專家的介紹下,梅森和父母對這個手術有了一定的瞭解,隨後專家指著一個儀器說:“梅森,你躺在那裡。”
梅森躺下後,專家和兩名工作人員莊重地拿出一塊網狀物扣在了梅森的臉上,緊接著幾個人將這個網狀物固定住。
專家解釋道:“我們要為梅森量身打造一個塑膠面,這個面罩的作用就是在質子束打擊的時候固定頭部,並且在製作完成後我們會在上面標記打擊位置。”
在面罩大小測量完成後,主治醫生針對梅森的影響影象,確定了最終的打擊範圍。
而這個範圍會比真實的腫瘤位置稍稍寬一點,因為主治醫生擔心附近的健康組織受到腫瘤的細胞蔓延,從而會引發超高的腫瘤復發機率。
這樣複雜的腫瘤手術,梅森的身體只能承受一次,一旦復發就再也沒有機會重新做一遍了。
其實,質子束治療法還存在另外一個風險,那就是在手術進行時,梅森必須一動不動,一旦梅森頭部出現3毫米的移動範圍,也會極大地擴大質子束對身體造成的危害,嚴重的甚至可能對海馬體或者腦幹產生傷害。
準備工作完成,梅森終於迎來了做手術的日子。
手術過程繁瑣,但是還是有驚無險地完成了
梅森被安排躺在儀器上,在固定面罩好後,醫生們對梅森進行了十分精確的定位,在確定定位無誤後,醫生們紛紛退出了手術室,而梅森必須一動也不能動地等待手術的啟動。
控制室內,醫療團隊與物理團隊齊聚,此刻的他們既興奮又緊張,確定資料正常後準備開始手術。
但是此時,一道程式的計算失誤使得系統發出強烈的警報,難道這個耗資2.5億英鎊的工程在第一場手術就要以失敗告終了嗎?
但是工程師們和梅森的父母表示不願意放棄,工程師們靜下心來查找出錯的原因,過了幾分鐘,工程師們終於找到了出錯的資料,並且將其修復後,成功發射出了第一道質子束。
手術圓滿結束,醫生們鼓掌慶賀,梅森的父母更是激動地說不出話:這次手術的成功,不僅使梅森有了生存下去的希望,更是人類醫療科技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接下來的六週時間內,梅森又做了27次相同的手術。
在做完第28次手術後,醫生將一個天大的喜訊告訴了梅森及其父母:
梅森頭部的腫瘤已經明顯縮小,並且有很大機率可以長期控制住。
通俗地講,梅森的手術成功了。
梅森喜出望外,他在醫療中心的房間外敲響了意味手術成功,代表勝利的鐘聲。
現如今,人類文明越來越進步,醫療科技也在飛速發展,小編堅信,終有一天,人們可以完全戰勝癌症,建造一個沒有病痛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