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第二階段開啟十天,槽點不斷:黃海隊主教練吳金貴辭職,滄州雄獅隊員終場互毆染紅,河北隊員因家庭原因離隊。上海申花2:0不敵河南龍門
近日醫保談判現場再次引發關注。國家醫保局談判代表張勁妮“我覺得我剛眼淚都快掉下來了”的發言,圈粉無數。這場談判的高光時刻,是最終把報價每瓶53680元的天價藥,談到了每瓶3300元的成交價。這一成功“砍價”,將惠及眾多相關病患者極其家庭。
醫保談判涉及醫藥企業、藥品採購部門、患者等的利益。從患者的角度,當然是希望藥品價格越低越好。但是,如果價格過低,影響到藥企的製造成本和合理利潤,突破藥企可以承受的範圍,可能導致無法進入醫保,或者影響到藥品質量,最終是患者利益得不到保證。所以說,醫保談判不是純粹靠人文情懷,而是需要理性,專業。並且談判追求的“不是最低價,而是合理價”。
足球運動不屬於國計民生範疇。但足協任何一項政策的出臺,都會觸及每一個球迷的神經,毫不誇張的說,甚至會影響到球迷的衣食住行,以及球員身後的家庭。然而,足協並沒有意識到到應該為球迷、球員負責,更沒有像“醫保談判姐姐”那樣,保持“理性和專業”。
比如,本屆足協對金元足球深惡痛絕,強行推動降薪、降投、中性化改名。於是,外教外援紛紛撤離,各路資本跑路。俱樂部運營難以為繼,連球場燈光照明費都交不起。球員為討薪拒進賽區。16支中超球隊13支欠薪,幾乎成為世界足壇的笑話。難道這就是足協實行新政的初衷?如果當初嘲諷恆大“拿那麼多冠軍有什麼用”,那麼國足挺進12強之時的足之蹈之,又做何解釋?可見,不是不想拿冠軍,是拿不到。
沒有人不歡迎足球改革。沒有人願意看到球員們高薪低能。但是如同醫保談判代表砍價一樣,在給藥價“擠水分”的同時,還要考慮藥企的承受度一樣,足協的限薪限投中性化改名,同樣需要理性推進。如果足協不是盲目的擠“金元”泡沫,一刀切的全盤實施,而是先行試點,取得經驗總結教訓制訂措施後,分階段分步驟進行,斷不至於在全球足壇資本化的大背景下,將“金元足球”趕盡殺絕,導致球員討薪聲四起,俱樂部管理層還要為球隊參賽墊資。
國家醫藥局“談判姐姐”,為百姓談到了藥品的“合理價”,藥企、管理部門、患者實現“共贏”。足協強力實施新政,球員、俱樂部、球迷三方怨聲載道,聯賽爆雷聲不斷。都是國家級行業主管部門,“差距咋就這麼大呢?”
另外,《關於舉辦2021年女子超級聯賽的通知》中,十支參賽隊伍中存在有商業冠名,武漢車谷大江女足、長春大眾置業、北控發展等。請問足協,男、女足職業聯賽政策不同,是出於什麼考量?
國家醫保局心裡裝著的藥企、患者等服務物件。足協心裡裝的是啥,不得而知。從目前聯賽的“殘垣斷壁”看,反正裝的不是球員和球迷,不是職業聯賽的興衰。
足協啟動青年球員留洋海外計劃。並且要聯絡贊助商提供支援,獲得足協認可的留洋球員可以獲得補貼。這就有點意思了。留洋球員參加比賽取得各項收入的同時,還可以額外領取補貼。兩項疊加,算的上高薪吧。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算得上“金元足球”吧。咋剛批完人家,自己就又操練起來了呢?打臉不?
李霄鵬出任國足主帥後,有報道說國家體育總局介入國足事務。果真能夠提級管理,那真是好事一件。或許中國足球從此步入正軌,足協也能和“醫保談判姐姐”那樣,因為正能量衝上熱搜。
中國足球其實不缺少正能量。10月30日,“每天又進攻又防守很累”。“終於奪冠了”。浙江寧波孫文英小學足球隊隊長張董賽後痛哭的採訪影片,就感動了無數公眾。
是的,“每一滴汗水和淚水都不會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