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的時候,訓練有素的德軍可謂是驍勇善戰,但是他們一直都有一個問題困擾著他們,那就是彈藥供應上的欠缺。尤其是到了二戰的後期以後,美國、蘇聯還有英國的三路大軍攻向德國本土,德軍的彈藥供應就更加不足了。
這時的德軍擁有的射速武器變多了,射速上來了,彈藥消耗的肯定也就更快了,但是就是因為缺少彈藥,迫不得已之下德軍的射速武器也被他們用成了單發武器,這麼一來打出去的效果反而還比不上以前使用的步槍。而且彈藥的不足也非常影響德軍計程車氣,甚至有的彈藥還被人動了些收繳,是一些“假冒偽劣”產品,有一個11枚炮彈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例。
一九四四年年底的時候,有一架英國的戰鬥機在德國杜塞爾多夫附近進行轟炸任務,中途被德軍的地面炮火擊中了,而且有的炮彈還打中了戰鬥機的油箱,但是令人不敢相信的是炮擊中油箱之後並沒有就此爆炸。後來維修人員在戰鬥機的油箱當中發現了十一枚還是完好無損的炮彈,將它們分解開來以後才發現那些所謂的炮彈裡面根本就沒有放入炸藥,而且還附帶了一張以捷克語書寫的:“我能做的僅此而已。”這些炮彈早就在生產的時候就已經被工廠的工人做了手腳,並且跟這樣類似的事情也並不只有這一起。
先不提正義還是非正義吧,德軍之所以會在二戰的後期失利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沒有了制空權,制空權的喪失也使得德軍後方的補給線沒有了。在一九四四年的時候,德軍的軍火彈藥等的生產也還沒有出現什麼致命的危機,不過就算生產出來了也沒有辦法能夠送往前線。蘇軍在柏林戰役的時候就用出了9715節左右火車車皮的彈藥,平均下來每天會用出去228節火車車皮的彈藥。而且蘇軍的彈藥武器都可以暢通無阻地送往前線,就是因為德國沒有了制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