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進入九十年代,曾經的開國將軍們相當一部分已經去世,健在的大都進入了暮年歲月。就是1955年授銜時的年輕將軍,也接近了耄耋之齡。
1993年3月,第八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於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在會議閉幕時公佈的領導人選舉結果中,仍可看到三位開國將軍的名字,他們是秦基偉、劉華清、張震。
開國中將秦基偉時年79歲,當選為本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開國少將劉華清時年77歲、開國中將張震79歲,兩人同時被會議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秦基偉
被公認為軍中名將,名字與著名的上甘嶺戰役密不可分,生前留下的軼聞趣事頗多。
戰爭年代,他在部隊作戰前動員有段名言:“我秦某人打仗有兩條槍,一挺機槍一把手槍。機槍是打敵人的,手槍是打逃兵的!”
1914年11月,秦基偉出生於湖北黃安,1929年參加紅軍。
解放戰爭時期的1947年8月,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九縱隊司令員,不久參加淮海戰役。1949年2月出任二野四兵團15軍軍長,參加了渡江、兩廣、解放大西南等戰役。
建國初,他率志願軍第15軍參加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在著名的上甘嶺戰役中,立下赫赫戰功,揚名中外。
戰後歸國,秦基偉歷任雲南軍區副司令員,昆明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1973年至1975年,任成都軍區司令員,後調入北京軍區,先後任第二政委、第一政委、司令員。
1981年,秦基偉奉命組織了著名的華北實兵實彈戰役大演習。1984年國慶35週年閱兵,擔任閱兵總指揮。他1988年任中央軍委委員、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部長。同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97年2月,秦基偉在北京病逝,終年83歲。
張 震
解放戰爭時期,張震曾任第三野戰軍參謀長。1953年在抗美援朝戰場,他擔任志願軍第24軍代軍長代政委,率部先後進行了夏季反擊戰役第二次進攻作戰和金城進攻戰役。同年12月,他向中央提出先攻佔大陳島再攻金門的建議,受到毛主席的重視和肯定。為浙東沿海島嶼的全部解放作出了重要貢獻。
1930年5月,張震由湖南平江參加紅軍,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作戰。紅軍長征到陝北後,任紅1軍團第4師12團參謀長,參加了直羅鎮、山城堡戰役。後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抗日戰場上,他曾任新四軍第4師參謀長、新四軍第11旅旅長兼淮北路西軍分割槽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歷任華中野戰軍第9縱隊司令員兼政委、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副司令員、東野戰軍第1兵團參謀長、華東野戰軍副參謀長,1949年3月任第三野戰軍參謀長,參與指揮渡江戰役、上海戰役,攻佔南京、杭州、上海並向福建進軍。
建國初,張震任華東軍區兼第三野戰軍參謀長,1952年任中央軍委作戰部部長。
從抗美援朝戰場歸來,他進入南京軍事學院戰役系學習深造。畢業後留任學院副院長、院長。1970年底調任武漢軍區副司令員。曾負責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的籌建,任工程指揮部政委。
從1975年起,張震將軍歷任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部長,中央軍委委員、列席軍委常委,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國防大學校長兼政委。1992年任中央軍委副主席,曾主持軍委日常工作。
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將軍銜。2015年9月在北京逝世。他是最後一位去世的開國中將。
劉華清
劉華清是政治生涯中成就最突出的開國少將之一,曾任中共第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常委。還被稱為中國的“現代海軍之父”和“中國航母之父”。
他1916年出生於湖北省黃安縣,1931年參加紅軍。新中國成立後,先後任西南軍區軍政大學黨委書記兼政治部主任,第二高階步兵學校政治部主任,解放軍第10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一海軍學校副校長兼副政委,主持學校日常工作。
1954年曾赴蘇聯伏羅希洛夫海軍學院學習4年。回國後,相繼任海軍旅順基地第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北海艦隊副司令員兼旅順基地司令員,國防部第七研究院院長。
此後曾任第六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國防科委副主任。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促成遠洋測量船和導彈驅逐艦、導彈護衛艦、新型常規動力潛艇和新型戰機等專案的上馬。
1970年12月,劉華清被任命為海軍副參謀長。1977年後歷任國防科委副主任、解放軍總參謀長助理、解放軍副總參謀長、軍委戰略武器定型委員會主任,1982年8月任海軍司令員,1989年任中央軍委副主席。
1992年10月,在黨的十四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進入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並繼續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
他1955年被授予海軍少將軍銜,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2011年1月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選“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宣告:文中參考資料和配圖均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