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一片混亂中,美軍狼狽從阿富汗撤離,為持續20年的阿富汗戰爭畫上了休止符。當年,美軍以反恐之名發動這場戰爭時,恐怕沒有多少人會預料到其結束方式會如此不堪,接踵而來的人道主義危機、恐怖主義蔓延為這段歷史再添幾分悲涼。
在阿富汗的這20年,美國可謂深陷泥淖。然而,美國卻並未汲取教訓,妄圖聚焦“大國戰略競爭”,繼續在印太地區興風作浪。從歷史和現實來看,這種霸權圖謀註定失敗。
倉皇撤軍暗藏盤算
正如當初以反恐為名出兵阿富汗是為了達成自身戰略目的一樣,美國倉促撤離阿富汗也只是“舊曲重彈”,為其全球戰略作出新一輪調整。
早在奧巴馬執政時期,美國就宣佈要從阿富汗撤軍,10年後這一計劃才真正完成,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中美關係研究中心秘書長滕建群看來,這與拜登政府的執政理念有很大關係。“拜登政府上臺後仍在推行‘沒有特朗普的特朗普主義’,妄圖集中力量應對所謂‘大國戰略競爭’。儘管需要捨棄一些既得利益,但仍必須停止在阿富汗的軍事幹預行動,以服從美國的全球戰略調整。”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達巍認為,舉著“美國回來了”旗幟進入白宮的拜登,必須兌現他的競選承諾,讓美軍“回家”,因此即便留下“一地雞毛”,也要在“9·11”事件20週年這個時間節點到來之前完成撤軍。
從美國國內政治層面來看,調整中東政策是一個必然選擇。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與美國政府的應對不力,激化了美國國內貧富分化、種族歧視、黨派對立等多重矛盾,嚴重衝擊了美國國內社會穩定與政治安全。達巍認為,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對外戰略區域性收縮態勢明顯,以便集中精力應對國內困局,重塑美國全球霸權的國內基礎。滕建群也表示,在從阿富汗撤軍後,美國在中東可能有更進一步的收縮。
“拜登政府上臺後,美國的中東政策又重新迴歸民主黨的一些傳統做法,在中東各個國家、各個派系之間保持相對平衡的關係。”滕建群說,“當前,拜登政府重新拾起‘兩國方案’,將巴以爭端再次擺上政策桌面,未來將採取一種與中東各國保持平衡,特別是與以色列、沙特保持良好關係的政策。”達巍指出,美國正在透過外交手段操縱中東的局勢走向,以期從“前臺”轉向“幕後”。目前美國在中東最大的“敵人”是伊朗,其也希望透過外交排程,讓以色列和遜尼派阿拉伯國家等承擔更多維護中東安全和穩定的義務,達到平衡伊朗的目的。
重心東移聚焦印太
在專家看來,儘管美國以一種極不光彩和狼狽的方式終結了阿富汗戰爭,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全球軍事戰略收縮,只能說明阿富汗已不是美國目前的優先事項。從目前種種動向來看,美國的戰略重心將東移至構建“印太戰略”上。
“近年來,大國之間結構性矛盾不斷凸顯,美國將中國視為其霸權地位及其所主導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挑戰者。美國的霸權思維根深蒂固,與日益發展的中國進行戰略競爭將會是美國的一種長期戰略選擇。”滕建群說,“從阿富汗撤出後,美國失去了一個從陸上圍堵中國的支撐點,這就讓美國不得不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加緊部署,從其他方向對中國的發展進行遏制。”
滕建群指出,美國在印太地區的軍事戰線有二。一是以日本、韓國等所謂“第一島鏈”國家為基礎,全面強化海空力量部署調整,特別是強調要建立攻防兼備的導彈體系,發起所謂的“威懾行動”。二是以航母打擊群為核心的機動性兵力部署,從關島、菲律賓海、南海到孟加拉灣一線展開。
拜登政府雖然與前任政府的行事風格有所不同,但本質上卻仍然延續了前任政府在提出全面“大國戰略競爭”時主張的“全政府、全社會”的競爭態勢,在政治、軍事、經濟等多方面實施全方位的打壓。
“無論是召集所謂‘民主峰會’,還是打造美日印澳‘四國機制’,都可以看出美國正在印太地區建‘小群’。拜登政府上臺後,著力調整與東盟國家關係,以彌補前任政府執政時期產生的裂痕。”達巍說,“在美國‘印太戰略’中,軍事部署只是其中一個方面。以美英澳、美日同盟為核心,美國還妄圖不斷在經濟、科技等方面進一步孤立和遏制中國。”
滕建群表示,儘管具體政策的調整有所不同,但總體來看,處於現實與未來交匯期的美國政府同中國的戰略競爭局勢不會改變。美國防部最新公佈的《2021年全球態勢評估報告》再次強調印太地區是美國重點經營的區域,主要目標就是要應對所謂來自中國的“挑戰”。美軍從喀布林匆忙撤離,給阿富汗留下一個爛攤子,其所謂維護國際體系穩定的能力遭到質疑,但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依然是全球性的,中美未來在印太地區的博弈只會更加嚴峻。
“畫餅充飢”加速衰落
美國對阿富汗長期的軍事介入導致美國軟硬實力嚴重受損。戰爭雖然結束了,但阿人民深陷人道主義危機,而且塔利班不可能按照西方“自由民主模式”構建國家政體。無論對於“敵國”,還是對於日本、澳大利亞這樣的盟國,美國都在進行干涉和控制。即便美國如今在中東地區有所收斂,在印太地區的霸權手段卻變本加厲。
達巍指出,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等例子都表明,美國對一些國家試圖進行西方制度移植是難以成功的。倚仗國家實力走稱霸道路,必將不斷透支國力走向衰落,這是歷史的規律也是現實的必然。從長期來看,這種把國力投入到戰略干涉和競爭的方式,註定會無底洞式地消耗資源和實力,最終拖垮整個國家。
“現在已不再是超級大國肆意妄為的時代了。當前美國國記憶體在許多社會性問題,美國民眾對拜登勝選後提出的恢復經濟、抗疫、彌合社會撕裂和氣候變化四大任務的落實感到十分失望。”滕建群說,“無論美國的全球戰略重心轉向哪裡,只要走國強必霸的路子,其結果只能慘敗。二戰前後的德國和日本就是最好的例證。今天,美國的‘印太戰略’同樣是‘畫餅充飢’,只能加快其走向衰落的速度。”
美國《華盛頓郵報》在反思阿富汗戰爭時說:“我們曾經相信,可以用武器和金錢來改造世界。我們從一開始就大錯特錯。”受訪專家強調,歷史和現實一再證明,靠槍支、美元和所謂“民主”解決世界問題的方式是錯誤的。美國應該從一次次相似的失敗場景中,深刻反思自身的道路。
(解放軍報記者 張 丹 謝 菲/文 楊 欣/人物肖像繪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