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秋冬季節,已經罹患心血管病的患者往往會出現血壓控制不佳、心絞痛反覆發作等症狀,新發心血管病的患者也會在這個時節出現症狀。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如果出現上述情況,又該如何緩解呢?
秋冬季是心血管疾病高發期
隨著氣溫下降,原本依靠較大運動量增加代謝來控制血壓、血脂、血糖的人,不得不逐漸減少戶外活動。為了抵禦寒冷,人們本能地會進食更多肥甘厚味的食物,這就會使得血糖、血脂升高,體內水鈉瀦留、血壓升高;減少了運動,增加了體重,人體代謝變慢了,各種與代謝相關的疾病就會接踵而來。
此外,寒氣加劇,人體交感神經對低溫作出反應,使得體內兒茶酚胺類物質分泌增加,低溫還會使血管驟然收縮,由於血管壁較厚,管壁狹窄,加之有大量脂質沉積在血管內壁形成粥樣硬化斑塊,血小板聚集而更易形成血栓,繼而血壓升高,誘發冠狀動脈痙攣、心絞痛頻繁發作,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病率。
惡劣的天氣還會直接影響人們的情緒,焦慮抑鬱的情緒也會導致人們血壓、心律不穩定。寒冷的天氣還會使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比健康人更容易因受寒而感冒甚至呼吸道感染,而呼吸道感染是誘發或加重心血管疾病的“幕後黑手”。
秋冬養護有章法
避風寒:中醫講“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對待寒冷,我們首先會想到應當防寒保暖,避免用過冷的水洗臉。關注氣溫變化,適時適度新增衣物,對自己“知冷知熱”。不宜頻繁出入溫差過大的環境,以免人為造成過大的體感溫差。有戶外運動習慣的朋友,儘量避免在清晨溫度過低的時段運動,同時切忌迎面吹風,在寒潮來臨、大風降溫天氣,不宜進行戶外運動。
避風寒的同時,我們還要注意洗澡水溫度不宜過高,時間不要過長,並且需要保持適量通風。儘量淋浴,不宜泡澡,更應當減少洗桑拿。因為長時間泡浴會導致血管擴張、出汗增多、血液黏稠更容易形成血栓、血壓降低則可能導致灌注不足。因此在水溫過高、水蒸氣瀰漫、通風條件不佳的環境下長時間停留,很有可能誘發心血管疾病,例如,心絞痛、心肌梗死、猝死等。
慎起居:每個人都應保證充足睡眠,罹患心血管病的人群更是如此。長期失眠患者可酌情使用緩解焦慮抑鬱情緒的安定類藥物,也可根據症狀使用酸棗仁等中藥安神助眠。有條件者最好堅持短暫的午休,就是中醫所說的“睡子午覺”。即使不能睡著,閉目養神也對心血管系統健康有利。睡前和起床後用梳子梳理頭髮有促進頭部血液迴圈的作用。睡前用溫水泡腳也有助於促進下肢血液迴圈,幫助睡眠。
暢情志:保持一顆平常心,不給自己無限度施加壓力,儘量做到張弛有度、勞逸結合。切忌長時間加班熬夜,適當參加娛樂活動,調整心態。情緒激動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壓患者更應當保持舒暢的心情,保持樂觀穩定的心態,學會自我調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儘量避免各種過度的情緒。
節飲食:飲食應當有規律,保證食物多樣性,儘量選擇優質蛋白,減少或者避免單糖或雙糖食物,堅持低鹽低脂飲食。沒有尿酸代謝問題的朋友應當多吃豆製品補充磷脂,儘量減少膽固醇和脂肪的攝入,多吃魚肉、魚油調節血脂。不要過分飽食,八分飽即可,養成每天定時大便的習慣,平時應多食用新鮮水果、蔬菜、粗糧等含纖維素較多的食物,有助於保持大便通暢。一旦大便秘結,可適當增加飲水,也可服用一些通便藥物,也可以外用通便藥物,切忌過度用力排便。避免過熱或過涼的飲食,鍛鍊前、晚上入睡前2小時、晨起時可飲用一杯溫水,用於稀釋血液保持血管的相對通暢,減少疾病的發作。儘量戒除吸菸飲酒等不良習慣。
巧鍛鍊:在選擇鍛鍊的時機上,應當考慮到環境的溫度、清潔度、溼度、安全度等方面。在鍛鍊的方式上,儘量選擇一些“溫和”的鍛鍊方式,如太極拳、八段錦、站樁、慢跑、門球等。而鍛鍊的程度應當以運動時和運動後不出現胸悶憋氣、心慌、頭暈、大汗等為度,身體稍稍出汗即可。請勿因一時興起嘗試衝刺跑、扳手腕、俯臥撐、引體向上等過於劇烈的運動。
出現症狀如何做
中醫自古有“上工治未病”之說,希望大家儘可能做好常規體檢,將疾病都扼殺在萌芽階段。已經確診高血壓、高脂血症、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請一定堅持規律服用藥物,監測血壓、血脂、血糖。即使檢測到血壓、血脂、血糖正常了,也要意識到這是在藥物作用下達到的治療效果,對於處方藥物不可自行加減停添。如果確實病情出現變化,應當在醫生指導下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最好隨身攜帶急救藥物,如硝酸甘油、麝香保心丸、卡託普利等,並保持藥物在有效期內。年齡較大、失智者建議隨身攜帶一個記錄有姓名、年齡、家人聯絡方式、所患疾病等關鍵資訊的卡片,以便於急救人員能在最短時間內獲取患者資訊,快度給予合理治療。
(陳嬋娟 作者單位: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