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才貴(1907年7月-1978年5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河南省新縣人。1928年春投身革命,參加了光山縣游擊隊。1930年春參加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戰爭年代,王才貴曾三次負傷,被評為三等甲級殘疾。參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1978年5月5日在鄭州逝世,享年71歲。
1933年7月,王才貴所在的七十三師擴編為第三十一軍,軍長王樹聲,政治委員張廣才,王才貴任九十一師二七一團連政治指導員。宣達戰役於廣元,昭化以東地區阻擊了敵人的"六路圍攻",殲敵近千人。王才貴在戰鬥中有勇有謀,戰績輝煌,很快從營政治指導員,副團長升為團長。
1934年,王才貴在任二七一團團長期間,帶領全團戰士於儀隴城南五里墩,以夜襲手段向敵第三路的4個團發起反擊,並組織赤衛軍和群眾在兩翼佯攻助戰。激戰一晝夜,迫敵潰退,紅軍猛追20餘里,先後斃傷敵團長以下400餘人,俘敵100餘人,繳槍200餘枝。他在7月的萬源保衛戰中,率二七一團從平溪壩以北暗渡小通江河,直摸到敵人後方牛角嶺,一舉將當地敵軍團部消滅。由於該團作戰勇敢,1934年11月方面軍總部召開的毛浴鎮會議,表彰反"六路圍攻"功績突出的部隊,二七一團受到大會通報表揚。
抗日戰爭爆發後,部隊改編,王才貴任八路軍一二九師隨營學校副校長。
1939年9月,調任三八六旅七七二團團長。不久,七七二團在打擊正太鐵路西犯日軍時,設下埋伏,一舉擊斃日軍300餘人,繳獲騾馬300餘匹及大批軍用物資。1939年,一二九師在冀豫邊抗日根據地進行反'掃蕩"作戰,王才貴率七七二團將敵一零九師一零七聯隊一部在榆社以西的雲簇鎮殲滅,立下了戰功。之後,他升任師直政治部主任。
1940年,參加了榆遼戰役和冀魯豫邊區的反"掃蕩"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