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是依據教學、心理工作經驗加上推理思考的結果,尚且需要進一步的更加科學的驗證,但在科學的驗證沒有證實之前,文中所說的結論僅供大家參考。
大腦研究是本世紀最為前沿和神秘的科學,我們人類對自然的研究已經達到遙遠精深的程度,但是對我們自己的大腦研究還有很多路要走,原因是其工作機理太過複雜細微,現代人對大腦的觀察測量研究仍然處於宏觀細胞層面,屬間接推理,而人類大腦思維處於化學電子層面。所以,許多科學家都對大腦的運作機制進行猜測,我也是有興而發,說說自己粗淺的見解。
大腦神經學家在觀察幼兒大腦神經時是發現,孩童大腦神經元細胞的樹突密集程度遠大過成人,但在成長後樹突數量減少。這就讓人想起幼兒在成長時愛問無數個為什麼,而成人看到事物一般都有了相對穩固的答案,也就是說幼兒在學習認識世界的過程中,原來有更多的神經連結方式,在得到某一種固定答案後,就是建立起固定的認知神經通路後,其它的無用的神經元樹突就退化萎縮了。這大概就是幼兒大腦與成人大腦變化的原因吧。
所以,人在嬰幼兒時期,大腦在認識世界之前,神經連結有比成人更多的可能性,而成人大腦在這方面是相對固化的。這種生命較早期建立的對世界的認知構成了人的基礎性思維,是一個人以後認識世界、做人做事的邏輯基礎,就相當與對大腦硬碟做了最初的格式化。這樣的格式化形成了一個人相對穩定的人格、思維邏輯。就是做人底層的東西,後天的知識體系就建立在底層思維邏輯的基礎上,這就是人類思考問題的核心邏輯。這個底層邏輯在後天的生活中往往不被注意到,但又時刻在發揮著作用,這就是人的潛意識。潛意識是發生在生命早期的又被遺忘掉的事情及其形成的思維認知。看似遺忘了,但是由於發生在生命早期,對以後的認知有基礎性的影響,特別是早期的創傷,所建立起的思維認知神經通路,會一直影響著這個人對事物的判斷,成為情結,在後來的經歷中時不時出來發揮一下作用,出現許多不合理的情緒問題,甚至導致心理疾病的發生。但是,遺傳基因對人性格及思維也有影響,我們只能觀察到規律,卻對其發生機理摸不清楚。
所以,嬰孩的早期撫養教育,對人的一生具有致命的影響力。家長在養育子女時,特別是三歲以下的孩子,一定要給足陪伴,撫摸、回應、關愛、教育引導,要有正確的是非價值觀,因為這些資訊都會存留在孩子的潛意識中,成為影響孩子一生成敗的決定性因素。好多大人在教育子女時,認為孩子不產生記憶,不去關注回應孩子,甚至將孩子交給他人撫養,致使小時候造成的創傷要用一生去治癒。這都是人類的無知啊。
人的思維認知體系的建立,就是在大腦中建立起世界的知識邏輯網路體系。我們發現,人腦的神經連結系統與血管系統、知識邏輯體系等,有較大的相似性,都呈樹狀。這也許是世界存在發展的基本規律,就是二進位制規律,與易經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有相同的特性,這絕對不是巧合。因為有了這些相似性,我們在推測大腦運作規律時就有了基本法則。
學習就是一個神奇的事物,是大腦的基本功能,但我們人類在久遠的學習經歷中始終對學習這件事如霧裡看花,說不通透。費曼學習法啟發了我,學習就是簡化所學事物的邏輯體系,並與原有的基礎知識邏輯體系對接起來,疏通卡點,建立起自己更加豐富的知識邏輯體系。陶行知的說法:接知如接枝,孔子也說過: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等,用以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打通卡點,鞏固認知,學以致用等學習規律。學習的規律反過來啟發了我們對大腦運作規律的認識,對大腦科學的研究很有借鑑意義。
按照二進位制的邏輯特點,建立邏輯體系時,一個概念可以演繹出兩個子概念,兩個子概念可以歸納出一個前概念,這樣向前進方向推理叫演繹,往後回數叫歸納。兩個子概念之間叫並列關係,前概念與子概念之間就是遞進關係,遞進關係也可叫做因果關係。這是事物發展、乃至宇宙發展的總體規律所在。
也許有許多小的子概念系統不能和原有的概念系統對接起來,那就是一個新的體系,無數個這樣的體系並列,如果每個體系像棵樹,那麼無數個大大小小的體系並列起來就是一片森林。這大概就是我們眼中森羅永珍的知識體系的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