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王力宏和前妻李靚蕾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的,雖然跟著被薇婭的事情給衝了一波。但是說告一段落也並沒有,這件事情在國內網際網路還是很紅火的,但是關於兩人的娛樂八卦此處就不再分析了,還是談談王力宏的音樂成就吧。
王力宏在華語流行樂壇的成就還是挺高的,雖然沒有他同輩的周杰倫高。如果從音樂風格的突破上來看,周杰倫,王力宏,陶喆包括林俊杰的幾首歌曲,除了嘻哈,說唱和R&B上面的突破。
王力宏對於華語音樂最大的突破,應該像是周杰倫的新中國風一樣。他搞了一個借鑑美國嘻哈,R&B,再融合中國傳統文化的Chinked-out。其它搖滾、嘻哈、說唱和R&B等也有一定的成就但沒有周杰倫的高,R&B上面又不如陶喆,當然他們的都市抒情歌都非常不錯,而林俊杰就擅長這個。
陶喆在幾年前就私德人設崩了,現在隨著王力宏再次崩了,同時代臺灣周王陶林四大音樂人只剩下周杰倫和林俊杰(也差點崩了)。現在隨著王力宏的人設崩了,當然即使他們人設沒有崩也早度過了創作巔峰期,現在周杰倫的潛水,王力宏和周杰倫開創的新中國風,新中國風說唱音樂,臺灣樂壇完全後繼無人。
黃霑無敵,周華健是大家?港臺中國風音樂為何風靡大江南北
這個中國風音樂的發展詳細講還是非常複雜的,這裡就不展開說了。那麼問題就來了,港臺中國風音樂是如何發展的呢?
新中國過後,大部分民國時代流行歌曲音樂家都去了港臺(以上海為主),比如中國著名指揮家陳燮陽的父親陳蝶衣就去了香港,他曾創作過《香格里拉》、《南屏晚鐘》、《情人的眼淚》、《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他》,鄧麗君《人面桃花》都是他的作品。他這樣的填詞人和音樂家在當時港臺數不勝數,都去了唱片公司、電影公司,為香港、臺灣的音樂發展奠定了基礎。
不過,這個時候和當時的港臺武俠小說一樣,前輩們只是奠定基礎還沒有到後來爆發的階段。而且音樂、影視劇其它流行文化還沒小說發展得早,就跟大陸後來的網路小說巔峰時代與後來的影視劇發展一樣。
60,70年代港臺武俠,言情小說快速發展,但是音樂和影視劇還處在隨經濟迅速發展的積累階段,以音樂為例香港在許冠傑等人革新粵語歌之前,臺灣在“新民歌運動”之前,當時他們聽的歌曲還是以民國的上海灘音樂,再到中國各地本土化音樂,以及直接照搬歐美,甚至是日本音樂為主。
香港音樂就是許冠傑等人革新了粵語歌,而臺灣樂壇就是“民歌運動”後胡德夫,劉家昌,羅大佑,歌手鄧麗君,鳳飛飛,齊豫等等帶來的革新。比如鄧麗君可就是一個代表,她就翻唱了大量民國的歌曲,演唱了當時大量新民歌歌曲,再到日本歌曲之類的。
香港的中國風音樂歌曲代表,許冠傑、林子祥都有很多中國風音樂作品。比如現在回頭去看,當時邵氏的粵劇歌曲可以看作那個時代的代表。
不過,港臺中國風音樂的巔峰是80年代中後期,再到整個90年代初期。這個巔峰就是港臺經濟發展到巔峰,流行文化發展到巔峰在音樂上面的一個反映,至少這個中國風歌曲上面,有兩個東西推動很大。
一是影視配樂和中國風歌曲,雖然港臺直到2000年代都愛抄日本,但是巔峰時代的影視配樂大家,真的寫出了大量優秀的中國風歌曲。而當時港臺影視當中功夫片,武俠片和各種古裝片又非常盛行。
比如香港樂壇的代表就是黃霑,胡偉立,純音樂配樂不講了,這個歌曲當中黃霑的《滄海一聲笑》《男兒當自強》《倩女幽魂》等等都算得上是中國風歌曲。
臺灣的中國風配樂大師也不少,左宏元絕對是其中一個代表。他為鄧麗君、姚蘇蓉、鳳飛飛、高勝美等寫的中國風歌曲不提了,其中有一箇中國觀眾最耳熟能詳的例子,那就是《新白娘子傳奇》的新黃梅調歌曲全都出身他之手。
港臺同時代的這樣的配樂大師還有很多,就不一一舉例了。
二是成熟的港臺樂壇出現了很多優秀的中國風音樂人,甚至是以流行樂從而登堂入室的大家,很多中國風歌曲直到今天都百聽不厭,絕對是港臺中國風的代表。
香港樂壇當時以中國風一個音樂風格走天下的音樂人較少,但不少知名音樂人寫過非常出色的中國風歌曲。比如張國榮寫的《沉默是金》,許冠傑的《斷腸夢》《春夢》,林子祥的《在水中央》等等。
這個時代中國風行走的臺灣音樂人更多一些,最典型的就是周華健,《刀劍如夢》《難唸的經》等中國風音樂成就很高,另外很多幕後精英也很了得,比如寫了《愛江山更愛美人》《愛不釋手》,還有任賢齊大量中國風音樂的小蟲。
最關鍵的是,當時港臺樂壇這樣的音樂人,幕後精英數量很多。90年代後期伴隨市場開放進入內地市場,成熟又優秀的港臺中國風音樂,一如港臺功夫片,武俠片一樣攻陷了內地市場,成為幾代人的中國風歌曲記憶。
周杰倫,王力宏的中國風音樂是第一?其實這是嚴重的倒退
從70年代末期鄧麗君他們的崛起,一如香港樂壇一樣,再到90年代到達的巔峰。港臺的舊中國風音樂發展到了巔峰,這個音樂風格能統治二三十年算長了,它們都會面臨過時,突破,再到其它音樂風格崛起的過程,西方和日本都一樣。
道理也很簡單,舊的音樂風格寫盡了,觀眾聽得審美疲勞了。如果沒有大的事件引起巨大的革新,那麼觀眾會去聽其它音樂風格的歌曲,音樂人也會去寫其它音樂風格的歌曲,這是個相互的關係。
全世界近現代音樂體系都是學習歐美(日本是亞洲唯一),港臺的舊中國風音樂在90年代末期到了巔峰,也是當時學習西方音樂融合本土化的模式也進入桎梏,此時又得重新學西方,重新融合本土化。
首先做到革新的人是陶喆,他早早就R&B,嘻哈的方式寫了《小鎮姑娘》《蝴蝶》《望春風》等中國風歌曲,後來的《susan說》也寫得很不錯,但是歷史給他的定義是R&B教父,而不是新中國風教父。
新中國風教父的歷史定位給了周杰倫,主要是他的《東風破》是現代流行中國風與古典中國風的分水嶺,因為它符合“三古三新”標準,是融合古典曲風與西洋曲風的產物,然後就開啟了周杰倫中國風的時代,無論周杰倫還是方文山,誰成全了誰,他倆的作品都非常棒,當古典詩詞戲曲民間小調都被人用完了,周杰倫的R&B音樂特點和唱法,結合方文山借鑑古詩詞,並用五四新體詩填詞,重新給中國風賦予了新的元素。
周杰倫將中國風流行音樂推到了巔峰,之後同時代很多音樂人都寫過中國風歌曲。而且流行樂壇多多少少還受到了周杰倫等臺灣音樂人的影響,比如內地的胡彥斌,後來的許嵩,後弦,汪蘇瀧等等。
但和周杰倫的高產量,高質量又受到主流認可的中國風音樂相比,同時代沒有多少流行歌手能夠超越他倆締造的記錄,其中最接近的大概就是王力宏。比如內地胡彥斌,許嵩也有大量中國風歌曲,而且非常經典,很多歌曲觀眾更是隨口就能唱,但是問題來了歷史定義上就差了些。
周杰倫開啟了新中國風,王力宏有Chinked-out,胡彥斌,許嵩和後弦就是胡氏中國風,許氏中國風,後弦中國風,定義和成就上面差了那麼一點。王力宏的Chinked-out就華語流行樂的成就,影響力上確實挺高的。
王力宏大概是唯一在音樂風格上面有突破,影響力和歷史定義上和周杰倫中國風比肩的音樂人,陶喆也非常優秀,但定義上面就差了點(不僅要成就高還得會取名)。這就有點像陶喆被譽為R&B教父,周杰倫,王力宏的R&B音樂也不輸,但成就沒他高一樣。
王力宏的Chinked-out可以對應周杰倫中國風,還有中國風說唱音樂,但其它音樂風格整體水平就遜色了點,但也不錯了。但不管如何,如果從中國風音樂來講周杰倫,王力宏等人的中國風音樂是個突破,但從整體水平來看也是個巨大的倒退。
畢竟他們之前的周華健,小蟲,黃霑等等音樂人的中國風音樂可婉約,可豪放,可江湖,可天下。周杰倫,王力宏他們的中國風音樂好聽還是好聽的,融合本土化也不錯,但音樂多樣性明顯遜色了不少。
周杰倫,王力宏成過去時?港臺樂壇再捧不出周杰倫和王力宏
實際上,周王陶林一代除了最年輕的林俊杰,在2010年後音樂專輯還在節節攀升,另外三位巔峰時代都在2010年之前,周杰倫強些2010年後還有幾張不錯的專輯,陶喆,王力宏在2010年左右基本就不行了。
臺灣樂壇不行了,香港樂壇早就不行了。既然樂壇都不行了,那中國風音樂自然就更不行了,從時間上算2010年左右正是許嵩,汪蘇瀧,徐良,後弦這些受到周杰倫等影響的中國音樂人的天下,再之後2015年左右他們也開始減產,然後華語樂壇就進入了“群魔亂舞”的時期。
大陸的中國風從港臺中國風音樂,進入網路古風音樂的階段,2015年後又是一變,大陸中國風音樂的發展有機會再做分析。反正臺灣樂壇不再有周杰倫,也不再有王力宏,如果單純講中國風音樂的話。
我個人知道的是搞電子國風的原子邦妮和邱比,但是他們的能力和影響力在臺灣新一代當中不如搖滾樂隊草東,還有流行樂隊告五人。而草東方,告五人方方面面都還沒有周王陶林的影響力,但不用提原子邦妮和邱比了。
臺灣樂壇再沒有周杰倫和王力宏,也不會有優秀的中國風音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