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胃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胃癌治療之難,作為我國胃癌治療領域的領軍人,沈琳教授深有體會:“2015年以前好多臨床試驗都是失敗的,全世界都是如此,胃癌治療基本上很難成功。”
直到一項胃癌領域規模最大的全球性III期臨床研究獲得成功,才為胃癌患者帶來顯著生存獲益的治療方案。沈琳表示,以往的化療和靶向藥治療,都是針對腫瘤進行打擊,一旦出現耐藥,腫瘤就會進展。免疫治療則是針對腫瘤生長的沃土,一旦有效就有可能長期有效。但是新藥臨床研究給患者帶來機會,也可能帶來風險,醫生要負很大的責任,患者的安全是重中之重。
在推動醫學進步上,除了有臨床醫生、藥物研發人員,貢獻最大的是參加臨床實驗的患者。“前幾年,10個人裡大概只有一兩個願意參加臨床試驗,現在很多病人主動來找,或者打電話諮詢是否有適合的臨床研究可以參加。”沈琳說。
而接受了治療的患者則表示,之所以能得到的規範化治療,都是來自於別人曾經參與臨床研究建立的標準經驗,所以,他們也願意參加臨床研究把這種希望傳遞下去。對於患者的信任,沈琳表示非常感激。
“我相信,在未來的三五年,胃癌的治療進步會比以前任何時候都快。”沈琳說,與肺癌走過的道路一樣,胃癌的治癒之路也是化整為零精準治療逐個攻克。
“與腫瘤的戰鬥就像‘愚公移山’,一筐一筐地挖,一座大山慢慢地已經被挖去了一個角。”沈琳說,接下來還有一系列臨床研究針對不同型別的胃癌,已獲得了突破性的前景。
《“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提出到2030年,實現全人群、全生命週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對於這個目標,沈琳充滿信心:“在消化系統腫瘤當中,除了對胰腺癌沒有信心外,其他包括食管癌、胃癌、腸癌、膽道、甚至肝癌,都有可能實現這個目標。”
她指出,未來透過提高早診率和綜合治療兩輪驅動等,到2030年,胃癌總人群的5年生存率,有希望由現在的35%左右,提高到大約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