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小麥的種植並不陌生,但是在小麥種植的過程中卻遇到奇怪的事情。說起來,這件事情也比較簡單。為了讓小麥的產量增加一下,對於土壤進行深耕的作業。目的也非常簡單,保障土壤更加的疏鬆、透氣,這樣更有利於小麥根系的生長。對於這樣的做法是非常贊同的,也是完全符合基本的種植規律。
但是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在這樣深耕以後,小麥的產量卻沒有增加,反而以往種植的經驗,小麥的畝產量還減少了30%。對於這一點,小麥的種植戶,感到非常奇怪。而且這個追肥也都是按照以往的經驗,每畝的追肥量也並沒有減少、灌溉也非常的及時。那這問題出在哪裡了呢?
小麥減產的原因很簡單,但也最容易忽視?
單純地講“土壤深耕”,對於種植者而言確實是非常好的。而這次深耕後導致小麥的減產,主要的原因還是種植小麥的土壤深耕的頻率問題。現在種植小麥很多都是採用旋耕機進行土壤翻刨,而這個旋耕機的對於土壤處理的深度基本在15-20公分,最多也不會超過20公分。但是深耕機就不一樣了,它最低基本在25公分,甚至達到30-35公分。
①種植層發生了改變
對於深耕機而言,它把25公分以下的土壤翻刨到表面,從而形成了種植層。而真正的種植層土壤卻被埋在了深處,對於現在的種植層而言,土壤確實深層的。對於這個深層土壤,它本身的營養成分和有機質都非常低,對於作物的生長非常不利。這就是導致小麥減產的元素之一,這樣解釋應該是容易理解的。
②施肥沒有發生變化
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於施肥也沒有發生什麼觀念上的改變。底肥和追肥基本還是按照傳統的比例進行的,而以及忘記深層土壤肥力問題。所以在底肥和追肥的用量上沒有發生變化,從而導致小麥的生長過程出現肥力不足的原因導致的。對於深耕後的施肥問題,也需要有新的認識,一定要加大肥量的。不然還是會導致種植小麥減產的。
深耕土壤,本身是好事,只是理解得不到位?
對於土壤深耕是有利於種植作物的,但是深耕的頻率一定要記住。深耕與旋耕它們之間該如何協調呢?旋耕是目前種植界使用最多的,而深耕相對還是比較少的,其中肯定是有價格因素在裡面。深耕與旋耕之間,旋耕機它也有很大的優勢,它可以有效地把作物根系打得更碎一些,這樣更有利於在土壤中發酵。而深耕機,可以把作物種植層擴充套件得更深,更有利作物根系的生長。
土壤深耕並非是每年都要進行,但一定要做到間隔一年一次深耕,這樣更有利於增強種植層土壤的深度。而且每次深耕以後,一定要加大底肥和追肥的數量,這樣保障種植層土壤有更好的肥力。
總結:
深耕帶給小麥種植的產量降低,主要還是對於深耕方式的不理解造成的。其中就是對於土壤種植層肥力的問題,如果在深耕後,加大土壤的底肥和追肥,對於小麥的產量絕對是沒有任何影響的。而長期的旋耕與深耕的結合,就把種植小麥的種植層土壤加深,更加有利於小麥根系的生長。這樣小麥根系對於營養成分的吸收就會更加得多,從而保障小麥的產量。總之,還是對於深耕土壤的理解不到位,希望我的文章,能帶來一點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