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書山家屋壁》曾言:“柴門寂寂黍飯馨,山家煙火春雨晴。”特殊時代背景下,縱然我國民眾居住條件惡劣,卻仍能克服困難,努力追尋更好的生活。
在中國社會發展程序中,始終對家庭觀念極為看重。很多人在長大成人後,雖會來到其他地方工作,但對於他們來說,家人所居住的地方,永遠是他們最後的港灣。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社會中便會出現許多特殊的老宅,這些老宅承載著其家人長久以來的情感。
在我國山東地區,曾有這樣一座特殊的宅子,它本為日軍侵華過程中建立起來的炮樓,可新中國成立後,卻有一家五代人住在此樓長達58年的時間。與普通房子不同,這一炮樓牆體厚72釐米,光通暖氣就花了20年的時間。這一炮樓究竟是何來歷?山東這家人為何會住在炮樓當中呢?
在山東青島市內,有著一處與眾不同的居民樓。從外觀上看,這一居民樓呈現圓柱形,在對這一居民樓進行了解後便會發現,它本是抗戰時期日軍修建起的炮樓。按理來說,這樣的戰爭建築並不適合居民居住,可孫從孝一家人卻在這一炮樓裡住了58年的時間。
與平常的簡易炮樓不同,這一炮樓在建造過程中使用大量花崗岩作為原材料。當時,日軍為保證這一炮樓更加堅固,甚至將其牆體進行加深處理。據測算,這一炮樓的牆體厚達72釐米,在炮樓的每一層中,都會有一些細小的槍口用作對外射擊。
抗日戰爭時期,這一堅固的炮樓對我軍影響極大,許多戰士在攻打這一炮樓時,均會遇到難以想象的困難。從這點上便能看出,日軍之所以會在青島地區修建這一炮樓,也是為沉重打擊我軍。
據孫從孝表示,他們一家在1962年時住進這座炮樓。在孫從孝的家中,一共有12口人。住進炮樓前,孫從孝一家12口均居住在其父親的單位宿舍內,可狹小的宿舍令一家12口人的生活極為不便,如此一來,孫從孝的父親便向單位申請重新分配住所。
在單位考慮過孫從孝一家人的特殊情況後,便將炮樓分配給他們一家居住。從表面上看,炮樓內部面積較大,且有著三層空間,可相比其他居住建築,炮樓並不適宜人們日常生活。
由於炮樓牆體相對較厚,在夏天時,整座炮樓極為涼爽,可到了冬天來臨時,孫從孝一家人卻感受著刺骨的寒冷。起初,全家人只能在冬天時聚集到三樓,並以火爐取暖。
在此後的日子裡,孫從孝的爺爺奶奶相繼離世,而他和弟弟妹妹也開始外出求學打工。基於這一情況,炮樓內部變得冷冷清清,不再有著從前的熱鬧氛圍。
上世紀70年代中期,孫從孝與女友結婚,並將女友帶到炮樓內一起居住。在此後的日子裡,孫從孝的妻子生下一兒一女,自此之後,他們一家四口便居住在炮樓內的三樓中。在孫家住在炮樓內的幾十年內,最多的時候曾有五代人共同居住此地。
上世紀90年代時,青島政府打算為居民樓安裝暖氣設施,當時,孫從孝所居住的炮樓也在暖氣安裝的範圍內。可在施工隊來到炮樓時,卻無從下手。相比普通的居民樓而言,炮樓72釐米的牆體令工人們的工具無法為牆面開孔,受此情況影響,炮樓安裝暖氣的工作就此停滯下來。
可在觀察炮樓牆體過程中,孫從孝卻意外發現牆面上有著許多戰爭年代留下的彈孔,在這種情況下,他便以彈孔作為打通炮樓通道。此後,經過20年的不懈努力,2012年時,孫從孝一家終於安裝上了暖氣,雖如今的孫從孝一家已然在市區購買了商品房,但對於他們全家人而言,炮樓意義較為特殊。閒暇時間,他們全家便會回到炮樓小住,並對炮樓進行相應的打理。
結語
對於孫從孝一家人來說,雖炮樓的居住環境不是很好,可炮樓的變遷卻承載著他們家人的特殊記憶。現如今,我國早已擺脫此前的戰爭環境,炮樓的具體作用也已發生徹底改變。透過對炮樓及孫從孝一家人背後的故事進行了解,我們能夠深切地體會到新中國成立來所經歷的諸多變遷。
現代社會發展的程序中,許多能夠反映文明歷程的元素,早已消失在人們的視線範圍之內,可如炮樓一般承載歷史的建築卻仍屹立在各大城市中,並向人們展現著我國特殊的發展程序。
參考資料:《山東日軍炮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