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妝品行業將正式進入功效評價時代。
來源 | 聚美麗
作者| 尾瓷 & 小絕
曾經,新版《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落地時,業內有很多觀望、疑問的聲音,並且逐步伴隨一些陣痛,一時議論不止。轉眼,伴隨著2021年的落幕,我們在走向2022年的同時,也迎來了新條例中的一個deadline(最後期限)。
如官方要求所述:2022年1月1日起,化妝品註冊人、備案人申請特殊化妝品註冊或者進行普通化妝品備案的,應當依據《化妝品功效宣稱評價規範》的要求對化妝品的功效宣稱進行評價,並在國家藥監局制定的專門網站上傳產品功效宣稱依據的摘要。
可以說,過了這個元旦,中國化妝品行業就正式走進功效評價時代了。以功效驗證資料來證明產品的有效性,這比看似優美卻空洞的文案明顯更令人信服,也讓消費者的權益多一重真正的保障。
不過,化妝品的功效評價做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的,當它成為一張必備的新入場券時,這意味著品牌與檢測機構面臨新的挑戰。今年中旬,聚美麗曾報道過他們遇到的問題現狀,如有的功效評價試驗不知怎麼做、品牌在機構排隊冗長、還有機構在飛檢中查出不合格等等。
臨近年終,在2022年倒計時之際,品牌與檢測機構的現狀又有什麼變化呢?對此我們做了不少採訪,也從這兩個不同的視角來回顧一下2021年新條例實施帶來的那些改變吧。
品牌端:問題不少、陣痛難逃,但長期利好
今年對於品牌而言,無疑是充滿挑戰的一年。從生產經營到註冊備案,從成分、功效到化妝品品類,新條例都對品牌提出了新的要求。早前還有一些品牌在觀望中,四處尋求相關專家答疑解惑。而現在,大家對於新條例的態度也從“觀望”轉向“行動”。
1)從“重在理解”到“實踐操作”
“初期品牌們更關心質量安全負責人資歷、功效宣稱這類比較偏法規條例理解層面的內容,但現在更多關注執行操作的問題。”中貿合規中心資深講師餘土成表示,目前品牌對於新條例的關注點變得更加具體。
據他介紹,現在“化妝品功效評價需要做哪些相關測試”“如何建立和實施質量管理體系”“新規下兒童化妝品該如何註冊備案”“歷史備案產品的資訊如何補錄”等成為企業和品牌的主要諮詢問題。
“新規下,化妝品的監管理念從‘上市前審批’轉化成‘側重事中事後監管’。”餘土成說道,這要求品牌需要越來越重視產品全生命週期的合規化管理。
這種轉變在化妝品功效上更為突出。伯德創研總經理王晶表示,企業和品牌對於功效評價的態度,已經從“是否要進行功效評價”的觀望逐漸轉變為“怎麼進行功效驗證”以及“怎麼做到花最少錢,獲得符合法規的功效報告”。
這點從檢測機構的訂單量上能看出一二。
小魚親測的商務及運營總監劉曉爽表示,5月新規釋出後,有很多企業前來詢價,但是當時企業持觀望態度比較多,以收集各家檢測機構資料、報價為主;9月份開始,企業陸續開始採取行動。據她介紹,華南區域(廣東為主)很多企業已經和檢測機構達成了全面合作。
另一位檢測機構的相關人員也向記者透露,9月以來,品牌對於功效驗證的諮詢量和訂單量多了起來。
不過,王晶表示,功效不是由檢測決定的,而是配方設計出的,檢測報告只是起到支援作用,產品的功效應該在開發階段就明確。“有把握的功效配方設計需要一定的時間積累,這需要配方師對原料的功效及作用機理有足夠了解,在配方安全的基礎上完成活性成分搭配。”
2)三個挑戰:成本高、週期長、廣告宣稱難
尋找機構做功效評價試驗,品牌走出了按規實行的第一步。在這個執行過程中,品牌們遇到了不少問題與挑戰。
①產品開發成本提高,整體開發週期延長
大麥星球副總經理李彬表示:“以前品牌開發一款新品的成本就兩三千塊錢,現在加上功效驗證可能要一萬多。如果產品屬於特證類,那麼單個產品在功效驗證方面的費用就上升了大約10倍。比如,以往一個美白產品申請特證的大約費用在2萬左右,現在是20萬左右了。”
除了成本增加之外,從5月至今,仍有不少檢測機構反映,當下功效驗證的產能依然有限,不少品牌還在排隊中。據李彬透露,業內公信力較高的檢測機構,比如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特證類的功效檢測專案,企業排隊的情況會相對更嚴重。
而在拿到功效檢測報告後的註冊、備案審批環節同樣需要不少時間。
某新銳護膚品牌創始人表示,自己對新條例的實施“雙手支援”,但美白和防曬品類的產品註冊需要時間太久,國家藥監局審批時間過長。“目前防曬產品註冊時間大概需要兩年,美白產品稍微短一點,但都非常麻煩。國家藥監局的審批速度比地方藥監局慢很多。”
一位業內資深研發工程師也認為,藥監局系統和審批時長都值得最佳化,“否則開品時間太長了,很多品牌耗不起,特別是小微和初創企業。”
餘土成表示,總體來看,當前化妝品功效評價專業人才還是較為稀缺,功效評價的測試與常規測試不同,測試的方案設計要結合產品實際情況出發。
②產品功效檢測合格率存在不確定性
其次,不少小微企業都是依靠代工廠進行產品研發,自身只負責銷售環節。企業內部很少會有自己的研發團隊,在將產品交給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功效驗證前,無法進行內部自檢,因此檢測合格率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此外,劉曉爽也提到:“很多產品功效評價標準並沒有國標,有一些功效國標也是今年才出來,因此對於產品是否透過功效評價,很多企業是沒有底的,因此在做人體功效評價之前,進行前期的功效評估和功效篩選是非常必要的。”
“現在這個時代,每個品牌都推功效產品,單靠保溼、補水類產品是很難在市場中競爭出來的。但小微企業,特別是新品牌,首先需要具備很強大的基礎實力才能進入功效護膚賽道。”某化妝品OEM\ODM工廠負責人說道。
③功效宣稱成難題
關於功效的問題還有廣告宣稱。如某品牌負責人所說:“產品升級最佳化後,功效宣稱也要跟著改變,這很考驗品牌的文案能力。而且很多宣稱即使有檢測報告,仍然無法在有些平臺使用。”
同時,產品一旦出現了新的宣稱,就需要提交該宣稱對應的檢測報告。“我們檢測報告做的很全,所以(換新的宣稱)影響比較小,但是對於其他沒有提前做功效檢測報告的品牌來說,產品宣稱會是比較大的麻煩。”她補充道。
而廣告宣稱稍有不當就會陷入虛假宣傳的風波中。例如近期飽受質疑的穀雨光甘草定系列產品,有博主指出其宣傳用語非普通化妝品可以涵蓋。此前,聚美麗曾對近年來因虛假宣傳被罰品牌進行彙總,從去年11月至今年9月,20例品牌虛假宣傳案例中,超過一半都是因功效宣稱不實導致的。
記者注意到,在功效上打“擦邊球”的行為大部分出現在美白產品領域。“普通化妝品宣稱淡化痘印、改善暗沉等可能涉嫌美白功效、提亮膚色這樣的宣稱,也應按產品實際功效來宣傳。”此前,中貿合規中心法規總監邵歡曾如此對聚美麗說道。
功效檢測沒把握合格,企業實力難以支撐增加的成本和週期,功效宣傳也成問題。而近期諸如377等事件還在提示我們,法規將持續收緊,愈發嚴格。這對實力仍待積累的小微、初創企業來說,“生存危機”或許還要持續一段時間。
3)新條例促使品牌迴歸產品本質
雖然,新條例給部分企業帶來不小的壓力和挑戰,但也有不少品牌認為,其未對自身發展造成太大的影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對品牌來說是“利好”的。
溪木源研發總監Josh認為:“化妝品新規的實施,會篩選出‘良幣’品牌並幫助他們進一步脫穎而出,整個賽道會更加健康地發展壯大。”
“其實新條例對我們的影響不大,尤其是功效評價這一塊。因為我們在新條例之前就是這麼要求自己的,也搭建了自己的功效評價實驗室。所以新條例實施後,相對其他沒有做好準備的品牌,我們是有優勢的。”某新銳功效護膚品牌負責人李悅(化名)說道。
“法規對於化妝品行業,包括品牌未來長期發展是利好政策。”PMPM品牌負責人表示,PMPM對於法規持樂觀態度,同時她認為,隨著新法規細則的陸續推出,獨家原料創新也將成為美妝行業競爭的重點,成為突圍產品同質化、建立差異性壁壘的關鍵實力。
“之前品牌做功效評價是為了宣傳上更能打動消費者,是錦上添花的一個賣點。現在法規讓大家回到產品本身,更加專注地做好產品。”某新銳護膚品牌研發人員說道。
“新條例頒佈後,對品牌來說會有一些啟發,並不是產品越多越好,而是產品越精越好。”劉曉爽補充道。
檢測機構端:業務迎來春天,但也沒有爆發式增長
5月1日,新版《化妝品功效宣稱評價規範》(下稱《規範》)正式實施,要求企業上傳人體功效評價試驗報告和產品安全評估報告,對化妝品功效性和安全性的監管提出了更加標準化的指標。在品牌面臨壓力的同時,行業內也紛紛猜測,第三方檢測機構要迎來春天了。
但半年過去,檢測機構的情況似乎並不像大家所想的那樣,有爆發式的增長。
李彬向記者介紹:“安全評估報告是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營收增項,肯定是利好的,功效評價理論上也是利好。但現在整體來看,在功效驗證這一塊增量不是特別大。主要存在兩個問題:首先,現在也還沒到時間節點;其次,很多測試方法和標準也不夠匹配。
“2022年1月1日開始,提交備案或者註冊的化妝品才需要同步做功效驗證,沒到這個節點,企業暫時還沒開始做功效驗證。在2021年5月1日到2021年12月31日之間註冊備案成功的產品,企業會先用幾個月看銷量情況,決定哪些產品繼續生產銷售,再補做功效驗證。而賣得不好的產品,就直接登出了。”
王晶也表示,業務增長主要集中在人體功效評價、體外試驗板塊,雖有增長,但是沒有達到預期。
1)安全評估資料庫建立,流程固定,成本較低
《規範》要求的化妝品檢測內容中,對應到檢測機構的新增收入來源主要有兩項:安全評估報告和功效檢測報告。
據李彬介紹,安全評估報告基於產品的原料、配方、使用方法和使用量等維度進行評估,核心在於:①成分確認,含量是否超標;②原料準禁用情況,可使用的含量上限;③識別可能存在安全性風險的雜質;④提供文獻、證明報告等證據支撐,如具體成分的質量規格、檢驗報告等。
他表示,安全評估的難點在於資料資料庫的建立。“一開始沒有資料,大家都不知道要怎麼做。但經過5月到現在這段時間,安全評估資料庫更完善了,也形成了比較固定的流程和評估方法,所以現在第三方檢測機構出具安全評估報告,成本不會特別高。”
2)人體功效評價試驗:特證類時間不夠、非特類沒有標準方法
在功效評價版塊,行業討論的焦點主要在於《化妝品功效宣稱評價專案要求》規定的六項必須做人體功效評價試驗的宣稱。
其中,祛斑美白、防曬和防脫髮為特殊化妝品的功效,有國家標準的檢測方法,且需在藥監局備案的機構進行檢測。這方面的難點主要有3個:
①具有特證資質的檢測機構很少
據國家藥監局官網資訊,目前具有“人體安全性檢驗及功效評價”檢測資質的機構共23家,具有祛斑美白、防曬、防脫髮檢測資質的機構分別為14家、23家、12家,相較於5月,新增機構數量不多。
“現在機構CMA和CNAS資質的認證排隊也比較嚴重。機構要新增人體安全性檢驗或者美白功效檢測這些專案,需要先拿到CMA資質,拿到資質才能去申請藥監局的資質。據我瞭解,目前排隊得排到四五個月以上,稽核老師也比較緊張。”李彬表示。
博溪生物市場經理景雪萍表示:“特證的資質對於實驗室的硬體設施、團隊專業性、質量管理體系等綜合實力都有硬性要求。”
根據《化妝品註冊和備案檢驗工作規範》第五條顯示,從事化妝品人體安全性與功效性評價檢驗的檢測機構,還應當配備兩名以上(含兩名)具有面板病相關專業執業醫師資格證書,且有五年以上(含五年)化妝品人體安全性與功效評價相關工作經驗的全職人員,建立受試者知情管理制度和志願者管理體系,並具備處置化妝品不良反應的能力。
正在進行美白功效檢測CMA資質擴項工作的王晶也表示,特證資質申請的難度較大,難點主要在於:首先,機構要具備完善的評價體系,並在此基礎上做方法驗證、能力驗證;其次,專業技術人才稀缺,比如全職的面板科醫生。
②週期長、志願者缺少,檢測機構產能不足
特證資質申請難,導致檢測機構數量不足,特證類化妝品檢測需要排長隊。與此同時,這類需要做人體功效評價試驗的產品,相對於其他產品,檢測週期還要更長。
景雪萍表示,特證類產品的檢測按照強制性國家標準和技術規範的要求開展,實驗週期長、實驗報告撰寫也需要時間,總體週期都在2-3個月,且志願者招募問題仍然存在。
“和非特相比,至少會多出兩三個月。”據李彬介紹,特證的功效檢測慢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產能,二是志願者缺少,其中第二點是主要問題。首先,志願者測試周期很長,大約一個月,其次是要求數量多,每個產品需要33名以上的志願者,所以會比較麻煩。
“企業的特證申報,現在基本上都要一年多。申報、檢測的週期都很長,2021年5月1日到2021年12月31日這段時間,做美白、防脫等特證類產品功效檢測的企業很少了。”
③部分功效宣稱無官方檢測方法
而祛痘、滋養、修護三項是普通化妝品功效,目前沒有官方檢測方法,很多企業仍在觀望、摸索階段。
李彬表示,對於這類沒有官方標準的功效,現在主要有兩種功效檢測和評估方式:“第一,一些企業或者機構會聯合起草團標;第二,參考國外的文獻和標準,去自主建立一些體外測試的方法。但是這兩種方式目前都沒辦法拿到權威的CMA或CNAS認證,是實驗室內部的方法。雖然現在國家對這些功效的稽核比較彈性,但事實上,我們還是隻能按照找到的方法去做,所以機構、品牌還是會迷茫,按自己的方法做出來的結果,國家認不認可。這對部分機構的業務增長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最後,品牌側的情況對檢測機構行業也產生了一定影響。如前文所提到的,雖然法規提高了業內所有企業的開發成本,拉長了開發週期,但相對於大企業來說,一些規模較小的品牌以及客群偏向下沉市場的品牌,因為資金實力不足、科研力的欠缺將受到更大的影響。因此,部分品牌會放棄原計劃上市的產品。品牌端的註冊備案產品減少,也將直接影響到檢測機構的訂單量。
“新條例頒佈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了,合規意識比較強的品牌應該會規劃好這些時間線。如果沒有按照要求節點提交,肯定會受到監管層面的強制執行或者處罰。可能部分品牌的部分SKU備案在時間節點前確實沒有完成,在合規的前提下,可以選擇登出。”景雪萍表示。
劉曉爽也表示:原來某些品牌僅僅是在字面上宣稱功效,而未經過功效實驗驗證的品牌可能會考慮產品迭代或者登出。”
在中國化妝品行業發展史上,2021年是具有相當標誌性的一年,對品牌而言也是充滿壓力和挑戰的一年。
總體而言,品牌們對於新條例是秉持支援態度的,同時因為這些挑戰與問題,也希望監管能夠給到一定的緩衝期。也有品牌表示,希望法規對行業出現的新業態、新問題進行完善。不過,正如相關監管部門人員表示,“法規是不斷修正的。”它會隨著行業一起成長。
新舊事物的交接一定會有陣痛,從長遠來看,新條例對中國化妝品行業具有深遠的正面意義。具備產品力、合規嚴謹的企業在新條例下無疑是利好的,而缺乏產品力、經常“打擦邊球”的企業則真正需要警惕,如果還不按照法規要求改變,走上合規的正道,就只能等待在不久的將來,被市場和消費者捨棄的命運。
2022年功效評價時代,祝中國化妝品品牌們好運!
(最後附上新條例中重要的時間節點,以供大家參閱噢~)
注:感謝錢郡對本文提供的大力支援~
責任編輯:曉伊
視覺設計:樂樂
微信排版: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