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雄性鳥類具有鮮豔美麗的尾羽,儘管這不利於自身的飛行和生存,但有利於求偶和繁衍,這是自然選擇和性選擇共同作用的結果。最近,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來自白堊紀早期的鳥類化石,這種鳥具有比身體還長的精緻尾羽,揭示了性選擇與鳥類多樣性之間的關係。相關結果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
該鳥類化石是在中國遼寧的熱河生物群中距今1.2億年的礦床中發現的。這種鳥被命名為雅尾鵷鶵(Yuanchuavis kompsosoura,“鵷鶵”音yuān chú),其中Yuanchuavis為反鳥類鵬鳥科下的新屬。其體型較小(體長約20釐米),但其尾部長度超過了身體的150%,由較短的尾扇與兩根長尾羽組合形成針尾,其中較短的尾扇具有更好的空氣動力學特性,而長尾羽則用於展示,反映了自然選擇和性選擇的共同作用。這一結構存在於太陽鳥等現生鳥類中,但在中生代反鳥類中系首次發現。這一發現不僅表明白堊紀早期時鳥類的羽毛就已較為複雜,還有助於人們探索恐龍大滅絕事件中鳥類得以倖存的原因。(雅尾鵷鶵(Yuanchuavis kompsosoura)復原圖,章浩臻繪製。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