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學依據還原思維和試驗手段,已經把宇宙的物質細節研究的清清楚楚,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成績有目共睹,就不談了。但是事實上越來越清楚,自然科學已經遇到了瓶頸,怎樣突破?依據自然科學的思維,短時間恐怕很難。自然科學是研究物質與物質之間的關係。把物質規律研究到頂了,沒有物質了,自然科學就無法研究了。自然科學無法研究“虛空”的存在,而宇宙自然確實是有“虛空”存在,那就是宇宙的本源。宇宙的“虛空”,是有規律的,按規律執行的。也就是宇宙的本源,在演化進化中,出現了一套從簡單到複雜,從低階到高階的規律,自然科學的思維,是無法研究這種大尺度規律的。當自然科學拿出他們假設的規律,進行研究,結果研究不下去,進入極度的困惑。自然科學只能研究具體問題的小規律,並運用這些規律研究器物,給人類帶來方便。
自然科學最關鍵的兩個問題沒有解決。第一個是引力問題。第二個是物質的誕生,能量質量從何而來。
牛頓的經典理論模型。用經典力學方法和歐幾里得幾何觀念建立了絕對的無限的宇宙體系。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宇宙模型,廣義相對論認為,空間和時間不能脫離物質單獨存在,建立起有限無邊的四維宇宙模型。大爆炸理論模型,由於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被證實,核物理學的深入發展,大爆炸模型成為人們公認的標準宇宙模型。這些,皆各自說對了一部分,但把這些部分加在一起,並不等於整體。所以這些理論模型是殘缺的,沒有反應宇宙的整體模型。
關於弦理論宇宙模型,超弦理論,膜理論,提出11維的宇宙模型,這種西方假想理論猜測,小編很質疑。
關於引力的來源問題,牛頓認為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產生引力,愛因斯坦認為時空的彎曲產生引力。這些理論都說對了一部分。但是,萬有引力的來源問題,第一推動,力的問題,並沒有解決。
量子力學改變了人們對物質的結構以及其相互作用的認識。但是,廣義相對論描寫的引力,量子力學沒有找到。物質的質量來源,寄託在希格斯玻色子場和中微子場湯川耦合上,還在尋找所謂上帝的粒子,解決物質的質量來源問題。同時,如果不設想一個暗物質,無法解釋萬有引力失靈問題。不設想暗能量,無法解釋宇宙膨脹問題。還有物質、反物質問題,是個什麼東東?映象理論,平行宇宙,這種猜想是否存在?
根據大爆炸後的理論,爆炸後,出現中微子,夸克,中子質子,原子,分子,然後演化星雲,星系,恆星。
中微子是一種物質、非物質的存在,到處自由遊蕩,沒有誰約束它,形成中微子場,無法形成重力場。中微子有電子中微子,μ子中微子,τ子中微子,這三種中微子屬於費米子粒子(物質),有電子,μ子,τ子,這三種屬於玻色子(介子),同時他們都有反粒子。希格斯場源源不斷地供給能量質量,費米子和玻色子越做越大,它們有了走到一起的願望,結成夫妻,成為一體,經過不斷的量積累,於是發生第二宇宙大爆炸,出現夸克。
電子中微子和電子走到一起,演變為上夸克,下夸克。μ中微子和μ子走到一起,演變為粲夸克,奇夸克。τ中微子和τ子走到一起,演變為底夸克和頂夸克。這就是所謂“夸克禁閉”,費米子和玻色子的結合,才出現兩個以上的夸克在一起。夸克每一種味,都有對應的反夸克。上夸克及下夸克是最基礎的夸克,質量最低,較重的夸克會透過一個叫粒子衰變的過程,迅速變成上或下夸克。粒子衰變是一個從高質量態變成低質量態的過程。
夸克帶有色荷,色荷有六種,紅、綠、藍、反紅、反綠、反藍,形成不同的力,有不同的規則,在量子色動力學(QCD)中有描述。因此,夸克和反夸克有36種。希格斯場供給能量質量的渠道未變,夸克越做越大,越做越強,迫切要求改變現狀,於是發生了第三大爆炸,出現中子質子。
費米子出現中子、質子,玻色子出現w+玻色子,z玻色子,這已經是第三代“夫妻”了。w+玻色子,z玻色子相當於一個更大的繩索,把三個夸克綁在一起,形成“禁閉”,統稱“核子”。而夸克緊密配合,二者自願在一起的。這就是弱作用力。
質子帶一個正電荷,中子不帶電。核子內,透過β衰變質子和中子可互相轉換:p-->n+β++ν(中微子);n-->p+β-+ν¯(反中微子)。
中子由一個帶2/3e正電荷的上夸克和兩個帶1/3e負電荷的下夸克組成,兩種夸克的電荷相互抵消,所以中子不顯電性。自由中子是不穩定的,可透過弱相互作用衰變為質子,放出一個電子和一個反中微子。
質子是氫原子核。由兩個帶2/3e正電荷的上夸克和一個帶1/3e負電荷的下夸克組成。質子半衰期最短為 1035年。迄今為止,質子被認為是一種穩定的、不衰變的粒子。但也有理論認為質子可能衰變,只不過其壽命非常長。
中子以聚集態存在於中子星中。太陽系裡的中子主要存在於各種原子核中。自由中子有著廣泛的應用。由於它不帶電,中子是研究核反應很好的轟擊粒子,即使能量很低,也能引起核反應。
中子核反應做了用α粒子轟擊氮原子核的實驗,發現了穿透力比α更強的粒子。他把這種粒子引進到電、磁場中,根據它在電場和磁場中的偏轉,測出了它的質量和電量,確定它就是氫原子核,又叫做質子。後來,人們用同樣的方法使氟、鈉、鋁等核發生了類似的轉變,並且都產生了質子。由於各種核裡都能轟擊出質子,可見質子是原子核的組成部分。
由於希格斯場這種供應能量質量渠道未變,作為費米子的核子和做為玻色子的w+玻色子和Z玻色子,越做越大,越做越強,量變引起質變,他們又有了新要求,於是發生第四次大爆炸,誕生了原子。
原子是費米子和玻色子第四代夫婦的結果。原子就是在核子的基礎上,把電子綁架進來,讓電子圍繞核子轉。 這需要更粗更大更壯的繩索,於是出現14種規範玻色子。
電子玻色子 →經過W+玻色子、w-玻色子、z玻色子→演變為引力型一一中性膠子(l型開弦) 上夸克一一上夸克。引力型一一中性膠子(|型開弦) 反上夸克一一反上夸克。
μ子玻色子→經過W+玻色子、w-玻色子、z玻色子→演變為磁力型一一中性膠子(l型閉弦) (反)下夸克一一(反)一一下夸克 。 磁力型一一中性膠子(l型閉弦) 夸克一一反夸克。
τ子玻色子經過W+玻色子、w-玻色子、z玻色子→演變 為陽電力型膠子 上夸克一一下夸克。陰電力型膠子 上夸克一一下夸克。陽電力型膠子 反上夸克一一反下夸克。陰電力型膠子 反上夸克一一反下夸克。
這些膠子同夸克、電子緊密配合,僅僅綁架在一起,終於誕生各種各樣的原子,這就是強相互作用力。
一個正原子包含有一個原子核及若干圍繞在原子核周圍帶負電的電子。而負原子的原子核帶負電,周圍的負電子帶正電。正原子的原子核由帶正電的質子和電中性的中子組成。負原子核中的反質子帶負電,使負原子的原子核帶負電。當質子數與電子數相同時,這個原子就是電中性的;否則,就是帶有正電荷或者負電荷的離子。根據質子和中子數量的不同,原子的型別也不同,質子數決定了該原子屬於哪一種元素,而中子數則確定了該原子是此元素的哪一個同位素。
強相互作用抵抗了質子之間的強大的電磁力,維持了原子核的穩定。在一般質子或中子裡,大部分的質能是以強相互作用場能量的形式存在,夸克只提供了1%的質能。
由於希格斯場這種供應能量質量渠道未變,費米子和玻色子不斷獲得能量質量,越做越大,越做越強,又發生了第五次大爆炸,結果發生了原子同光子電子結合,誕生了分子,這就是電磁相互作用力。
光子同原子結合,誕生分子。最直接的證據,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 的物理學家首次找到了讓光子和成對原子互相作用的方法。這種新效應的一個關鍵概念是,它是“相干地”(coherently)發生的,這意味著光子可以被吸收,把一對原子變成一個分子,然後發射回來,然後多次被重新吸收。Brantut 說:“這意味著一對光子系統形成了一種新型的‘粒子’,我們將其稱之為‘pair-polariton’。在我們的系統中,光子被限制在一個‘光腔’(optical cavity,一個封閉的盒子)中,迫使它們與原子發生強烈的相互作用”。這是優質科技領域創作者提供的訊息。
為什麼把費米子和玻色子關係比喻為夫妻。因為人類的夫妻關係,就是這種關係演化過來的。這不是比喻,這是宇宙規律,需要深入研究的。弱相互作用力,強相互作用力,電磁作用力,實際上是夫妻關係的授精過程,誕生新事物。
宇宙發生五次大爆炸,最直接的證據,就是坍塌收縮宇宙論,在引力的作用下,紅巨星(分子階段),坍塌為白矮星(原子階段),坍塌為中子星(中子質子階段),坍塌為夸克星(夸克階段,理論),坍塌為中微子場,坍塌為黑洞、奇點。
第一次大爆炸出現中微子,第二大爆炸出現夸克,第三次大爆炸出現中子質子,第四次大爆炸出現原子,138億年前的第五次大爆炸,是最後一次大爆炸,出現分子。
辨證唯物主義哲學告訴我們,新事物的誕生,並不是在舊事物的基礎上自然而然演化誕生的。必須打碎舊事物,才能誕生新事物。這就是熵增原理。宇宙演化路線圖是這樣的:
1奇點→中微子,坍塌收縮返回。
2奇點→中微子→夸克,坍塌收縮返回。
3奇點→中微子→夸克→中子質子,坍塌收縮返回。
4,奇點→中微子→夸克→中子質子→原子,坍塌收縮返回。
5,奇點→中微子→夸克→中子質子→原子→分子,正在坍塌收縮返回。
最後一次大爆從中微子到原子,是以秒來計算的。而分子的誕生,大約30萬年後,然後出現星雲星糸恆星。每次大爆發後出現“星”的過程都是長期的。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建立在第五次大爆炸後宇宙現象光速的基礎上。這是一種靜止的哲學觀。只能說明第五次大爆炸規律。當宇宙繼續執行時,這個理論就出現瑕疵了。
正如人類十月懷胎,生下高階生命,並非人類自身創造的。而是經過生物圈五次大毀滅,五次量積累質飛躍,繼承全部智慧,才誕生人類這種高階智慧生命。宇宙自然記憶力場規律和大資料判斷類推規律,是宇宙兩項最重要的規律。可惜黑格爾沒有認識到。這些規律中國哲學中有過論述,可惜是一種隱蔽的方式出現,不易察覺。後人也沒有人研究。
現代自然科學無論是理論還是成果,都是離不開引力。引力充斥在一切存在和一切事物中。中微子、夸克、中子質子、原子、分子,星雲、星系、恆星,無不充斥著引力和斥力。
暗能量場、暗物質場、希格斯玻色子場,現代科學理論告訴我們,這些都是存在的。這是人類科學的巨大成果。但是用現代科學手段研究,十分艱難。那就換一個手段研究,先從哲學上突破。
暗物質場和希格斯玻色子場是不是同一事物,可以深入研究。既然一切存在和一切事物都充實著引力和斥力。暗能量場暗物質場(宇宙爆炸前的勢能,熱),同樣充斥著引力和斥力。我們把暗能量場暗物質場存在的引力和斥力,稱之為吸引力和離心力。
宇宙的規律是什麼?宇宙的主要矛盾是什麼?吸引力(引力)和離心力(斥力)的矛盾對立統一(陰陽變化、相生相剋),導演了宇宙演化進化的整個過程,誕生了天體物質世界。
吸引力(引力)和離心力(斥力)的主要規律:同性排斥異性吸引。這個規律是宇宙自然所有規律的源頭,宇宙自然、人類社會、人的思維,無論出現多麼複雜的規律,事無鉅細,都是吸引力(引力)和離心力(斥力)的規律一一同性吸引異性排斥,演化、進化出來的結果。吸引力主吸引、收縮、凝聚,離心力主排斥、擴散、膨脹。在宇宙渦旋運動中一吸一呼的過程中,完成了對物質創造和毀滅的過程,實現了物質從低階向高階演化,規律從簡單向複雜演化的過程。
還有幾個重要規律,需要討論清楚的。物質怎樣誕生的?吸引力和離心力在相生相滅運動過程中互相轉化,也就是陰陽變化。這種運動為什麼會誕生物質?在100萬個單位中,吸引力比離心力快“6”個單位,速度是力,力轉化為能量,轉化為物質。在物質、反物質中,100萬個單位,物質總比反物質多“6”個單位。這就是物質的來源,物質誕生的原因。
同一事物的物質、反物質並不是相剋,而是相容的。只有兩個事物的物質、反物質才能相剋。吸引力中有粒子、反粒子,離心力中也有粒子、反粒子,他們是相容的。
他們如何相剋呢?
吸引力粒子→吸引離心力反粒子(異性吸引),經過碰撞,誕生物質(費米子)。這是因為粒子總比反粒子多“6”個單位。
吸引力粒子→吸引離心力粒子(同性排斥),經過碰撞,誕生反物質。
吸引力反粒子→吸引離心力粒子,經過碰撞,(異性吸引)誕生介子。離心力的粒子,比吸引力的反粒子多“6”個單位,所以產生介子(也是物質)
吸引力反粒子→吸引離心力反粒子,經過碰撞,誕生反介子(也是反物質)
這就是同性排斥,異性吸引的總規律。
吸引力(引力)和離心力(斥力)存在執行的模型:
(第一代)吸引力中,有吸引力(粒子)和離心力(反粒子);(第一代)離心力 中,有吸引力(粒子) 和離心力(反粒子)。
(第二代) 吸引力 中,有吸引力(粒子)和離心力(反粒子);(第二代)離心力中,有吸引力(粒子)和離心力(反粒子)。
第三代,第四代, 皆如此。如是無限迴圈下去。而所有層次的吸引力和離心力,都是由粒子和反粒子組成。宇宙粒子往小分割下去,無限無限。宇宙吸引力和離心力往大擴充套件開去,同樣無限無限。所以宇宙無限小,同樣也無限大。
宇宙的所有存在,都是由粒子組成的。中微子粒子→夸克粒子→中子質子粒子→原子粒子→分子粒子,宇宙粒子經歷了這樣一個從小到大的過程。同樣,暗物質粒子→暗能量粒子→原始吸引力離心力粒子,無限小下去。這就是宇宙時間空間模型。這些規律作為哲學,是對黑格爾辯證法哲學的補充和發展。
(資料來源,中科院科普編緝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