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擁有龐大的14億人口,農村人口占比重,由於各種原因農村的基礎設施有限,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而提高國民素質,普及素質教育是國家和諧發展的重點,所以農村教育更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關鍵。近些年,我國更是加大了對農村教育的建設,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但是由於歷史遺留因素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狀況來看,農村教育還是存在一定的侷限性,也拉開了城鄉之間的差異。
國家把教育始終擺在第一位,出臺了各種政策促進教育教學的發展,建設人才強國,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扶持落後地區的教育事業,尤其是加大力度對農村教育建設,把提升農村教育上升為國家戰略目標,希望能夠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均衡教育資源的分配與發展,國家雖然在行動,但是問題還沒有完全改善。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教育是一種稀缺資源,供需雙方在需求約束下資源配置會達到均衡,今天我們就從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農村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為農村教育提供一些建議,促進農村教育的積極發展。
農村教育問題,無論是在什麼時候都是一個引起大家討論的話題,它代表著人與人之間的差異,資源與資源的差異,教育學習之間的差異,經濟發展的差異。農村本身存在的落後性導致了教育與城市之間產生巨大的差異,想要國家快速發展,離不開全民素質教育的提升,所以改善農村教育問題是關鍵。
農村教育存在的問題和發展
目前,我國農村教育問題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尤其是從1986年出臺義務教育法之後,全面普及義務教育,減免學雜費,讓很多家庭困難上不起學的小孩都能夠踏入校園,得到更好的教育。但是有些農村自身資源就很匱乏,在義務教育方面還有待改善,具體從這幾方面。
農村教育發展較落後,有些地區教師資源和教學裝置、地理位置都比較落後,缺乏優秀的教師下鄉支教,農村學校的老師大多數年紀比較大,教學方式都比較落後,很多教學內容都跟不上發展的腳步,學生受教育資源有限,不能夠接收到最新的教育資訊。另外,農村學校的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學校必備的圖書館,體育館,甚至是環境良好的教室都沒有,雖然國家在大力的支援和發展農村教育,但是需要慢慢來。農村教育環境直接影響孩子們的上學,嚴重影響身心靈的發展,所以改善農村教育裝置是促進農村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
師資力量薄弱,農村的經濟較為落後,經濟也不發達,各項待遇都不如大城市,導致很多畢業生選擇農村教學但是都得不到與城市相同的薪資待遇,而這也是最致命的一點,條件得不到改善,農村教師連自己都養不活,所以很難吸引優秀的教師紮根農村做教育,從而更多優秀的農村教師也選擇去大城市發展。大城市優秀的教師比比皆是,而農村卻非常缺老師。
教師的整體素質關係到學生的教學質量,往往優秀的教師培養出優秀的學生,也更能知道如何用正確的方法去教學生,讓學生更好的消化吸收課本上的知識,並學以致用,所以農村教育嚴重缺乏優秀青年的教師是農村教育落後的關鍵之一,阻礙了農村教育的發展,也侷限了學生的發展。
農村經濟較不發達,由於農村和城市的經濟差異,導致農村教育也落後於城市教育,經濟落後各項條件也得不到發展。一邊是城市高科技發展,一邊是農村努力擺脫貧困的帽子,在這種經濟不對等的關係下,教育的天平也難以維持平衡,早早的也向城市教育傾斜,農村也是把大量的人才輸送城市。大城市有更好的條件來教育學生,使他們受到更好的教育,城市的人口不斷增加,農村的青年才俊都往城市裡跑,只剩下一些留守兒童。儘管國家不斷增加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和支援,但也未能改變農村教育落後的現象,畢竟經濟建築註定了上層建築。
課程設定有滯後性,農村經濟落後和不完善的教學裝置,很難把素質教育基本落實,應試教育還是農村教育的主流,學生只是完成了學習,並沒有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且在課程建設方面,農村教育跟不上城市教育的腳步,基本上就是照本宣科,有些貧困的山區學校可能連普通話都說不標準,更不用談全面落實素質教育了,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也較少,硬體和軟體裝置都不完善,學生得不到很好的實踐,素質教育在農村難易全面覆蓋。
農村退學率普遍偏高,雖然國家在全面的普及義務教育,但是依舊有人小學沒讀完就輟學外出打工了,這種現象在農村較為明顯。近些年,大街上都是大學生,現在說你是大學畢業已經不是很稀奇的事情了,以前在農村出一個大學生是非常不容易的。大學生越來越多,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有不少農村大學生在外面找不到工作返鄉,擁有學歷也沒能成功走出農村。
這種現象在近些年越來越嚴重,城市人才太多,競爭壓力大,不少大學生都選擇返鄉工作,這也讓農村家庭重新開始思考讀書的用處,甚至很多家長都認為讀書也沒有出息,產生了“讀書無用功”的觀念,很多較為落後的農村,有些家長也不願送孩子上學了,減少對孩子的教育投入,所以有越來越多的農村兒童很早就輟學了,錯過了義務教育的階段,直接踏入社會,這對提高全民素質教育產生不太好的影響,所以建設農村教育首先要從改變他們的觀念開始。
流動人口較大,很多農村家庭程序務工,會帶著小孩也一起進城讀書,感覺是提升了小孩的教育,實際上流動人口在大城市很難得到有效的保障。流動人口的小孩的義務教育與城市教育不對等,設定了很多門檻,也有不同的待遇,會根據戶籍的不同設定的條件不同。很多進城務工的子女因此讀不上書,導致流動人口小孩輟學率也高,另外,在一些地區,外來人口想要在本地讀書會多交一些費用,例如借讀費等等,這讓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流動人口轉向城市發展,但是教育體系沒跟上,對於農村戶口也有一些限制,這樣更加加劇了農村家庭對教育的缺失,所以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現狀十分堪憂,想要提升農村教育改善這種不平等待遇才能促進和諧發展。
義務教育存在發展的矛盾性
從普及素質教育開始,我國就開始推行中小學全面佈局,撤點並校,集中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質量,為了更好的普及義務教育,但是也出現了一個不好的現象,公立和私立學校有了競爭關係,有些家長認為私立學校雖然學費貴但是師資力量強,更有利於小孩的學習發展,而這也成為了家長與家長之間的你追我趕,本來是免費雜費的義務教育越來越市場化。城市之間有了比較,然而農村教育的不足更加明顯,拉開了城鄉學校之間的差異。
城市裡條件好的學校各項教學設施和老師都是優秀的,有些私立學校整的就像貴族學校一樣,然而農村的學校基本上是危房,漏雨漏風,教學設施更是不完善,一對比下來,讓農村義務教育的推行難上加難。
城市教育與農村教育投入佔比嚴重失衡
目前我國對教育的投入達到了4%,但是這個佔比還是滿足不了農村教育的需求,農村教育本就落後於城市教育,所以要加大對農村教育的力度才可以。農村教育投入少,教師的基本工資都難以保障,留不住年輕老師,學習環境也得不到改善,農村優秀教師留不住,而另一面,城市教育越來越國際化,越來越好,更加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完善的教育裝置,良好的學習環境,優秀的教師,再加上得天獨厚的城市優勢,城市教育與農村教育差距越來越大,所以在教育投入這一塊,要加強對農村教育各方面的投入,無論是資金還是政策方面的支援,才能有效的促進農村教育的發展。
農村教育與城市教育不僅僅是教育投資嚴重失衡的問題,經濟發展也是其落後的原因,經濟落後生活得不到保障,也更沒有企業家前來投資,畢竟誰也不會做虧本的買賣,經濟越發達的地區,各項基礎設施也較完善。
現在國家的教育中心越來越向高等教育轉移,從各大中專院校高效的改革創新擴招現象可以看出,國家對高等教育的支援力度較大,義務教育階段都是免學雜費,所以不存在投入創收等問題。
從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關係來看,基礎教育的人均教育經費遠低於高等教育人均發展經費,再除去中間環節的一些費用減扣,實際上農村教育補助費用已經非常少了,實際拿到手上的經費難以改善農村教育不足的情況,農村教育本就落後,資金不足就會加劇教育資源的缺失,到最後農村教育也沒有真正得到改變。
家長教育觀念的缺失和偏差
在經濟學中,存在“邊際報酬遞減”規律,簡單來說就是教育報酬會隨著教育年限的增加而逐漸減少,所以在農村家庭的觀念中,他們更希望看到付出就立馬可以得到回報的投入。儘管現在農村教育成本很低,他們任然認為就算把小孩子送入了大學,也不見得就能夠得到回報,畢竟現在社會壓力這麼大,人才濟濟。
在農村,教育是存在功利性的,一旦他們看不到教育投入的回報,或者預售效果低於投入時,他們可能會終止對小孩教育的投入,讓孩子放棄繼續教育,不讓他們繼續上學,把輸贏關係看的很重。
而城市家庭的教育觀念是不一樣的,他們認為教育就是最好的投資,不會把投資回報看的很重,而是更注重對小孩的教育指導,讓孩子看到人生更多的可能性,竭盡所能去讓小孩接受更好的教育,更為有文化有知識的人,為國家為社會做出貢獻。而農村家庭的教育偏差影響了小孩教育的走向,所以家庭階層也影響家庭教育,導致教育理念分化嚴重。
教育的基本原則是促進社會發展,培養更多的人才,但是社會競爭、貧富差距的出現,讓教育也分層化發展,有能力的家庭拼命擠破頭把小孩送進名校,沒能力的家庭只能是無奈嘆息,荒廢了小孩的前程,然後影響後面幾代人,這屬於階層代溝,也藏著農村教育的無奈。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在上漲,貧富差距也不斷拉大,隨著家庭收入的差異,有些人生下來就贏在起跑線,有的人努力奔跑一輩子都追不上別人。透過農村教育與城市教育的對比,政府應該均衡城鄉教育資源,加大對農村教育的建設和投入,保障每個公民的權利,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應有教育資源,未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