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過了增量發展階段的國內家電市場在多個方面都呈現出複雜的變化,尤其是在銜接工廠和使用者之間的消費場景上,使用者現在在購買家電產品的場景上從未如此豐富。這麼多年以來很多的製造企業都在探尋彎道超車的機會,這種探尋舉措幾乎都集中在商業模式的創新方面,而從一些品牌和工廠的崛起過程也可以看出,但凡是能夠在商業模式創新有所突破的企業,一般都能形成一個突破式發展的局面。而消費場景的分化提高了商業模式創新的難度,同時也改變了工業資本與商業資本的話語權博弈。
在電商崛起之前,家電產品的消費場景主要集中在線上,專業化流通渠道、品牌專門店、百貨商場、商超、家電連鎖、地標賣場等等。差不多十年前電商的起勢改變了這種格局,線上平臺的高速發展對線下形成了巨大的衝擊,以淘系和京東為代表的傳統電商給使用者在購買家電產品方面提供了新的選擇。
過去幾年來,電商本身也在分化,傳統電商的紅利釋放速度大幅減緩,以拼多多為代表的社交電商曾經紅極一時;隨著各種短影片及互動式內容傳播平臺的崛起,內容電商開始在家電領域內展露頭角。
從去年年初開始,直播成為了又一個商業關鍵詞。不僅僅是第三方平臺、專業機構和個人大面積切入這一範疇;同時,各大工廠幾乎都設立了相應的組織架構以適應方興未艾的直播商業模式。今年,直播帶貨的熱度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程度。
消費場景逐步分化的背後,是企業對商業模式不斷的探索與創新,這一趨勢的核心邏輯,則是在不斷縮短工廠與使用者之間的距離;並透過場景再造與體驗提升,給使用者提供更多、更佳的解決方案。
當然,商業形態的進一步豐富對工廠有利有弊,有利的一面在於企業的通路、終端不再侷限於單一形態上,或者側重某一平臺,這讓工廠和品牌方在產業鏈中的話語權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但是,對於一些規模化要求比較高的工廠而言,渠道形態和終端形式越多,獲取使用者需求資源的難度和成本也就越大。
今年很多的家電企業在產銷規模上難以得到突破的原因,除了市場需求本身進入了存量化週期之外,其中一個關鍵原因就是在於自身銷售通路與時下消費場景過於分化趨勢相互之間形成了錯位。使用者需求資源和流量在不同的商業平臺上在進行著轉移,人、貨、場景在不斷重構,企業的商業觸點越少,也就難以在量化規模上實現實質性突破。
也因此,如果需要在整體規模上有所期待的企業,唯一的選擇就是進行全渠道覆蓋。並不是所有企業能夠達到這一點,全渠道覆蓋意味著企業需要能夠完全滿足不同使用者群體、需求層次的品牌和產品,而且產品在價格、功能等方面都要有所差異,更需要後端強大的管理、服務部門及人員給予配套。
消費場景分化也攪動了品牌格局。一方面,國內家電市場的頭部效應會愈加明顯,能夠透過多品牌體系、多品類產品、多層次價格設定等等對使用者需求及其流量實現全覆蓋的企業並不多,這些企業在規模化上的競爭力會得到再次強化。而難以實現全渠道覆蓋的企業,只能透過細分產品瞄準細分市場,讓自身的資源調配更為聚焦。所以,這直接形成了家電行業品牌格局向著啞鈴型的方向發展。(文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