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獲悉,該校韓鳳祿團隊此前在河南進行野外考察時,意外獲得一枚蛋化石。經研究確認,這是一枚約1億年前的龜的胚胎化石,是已經滅絕了的體型巨大的南雄龜科成員所產的蛋。
龜鱉類起源於三疊紀晚期,在地球上已存在了2億多年。世界各地儲存有大量龜鱉類骨骼和蛋化石,但很少發現龜鱉類胚胎化石。此次是古生物學界對河南白堊紀龜鱉胚胎化石的首次詳細研究,也是少有的根據胚胎將龜蛋和具體的成體屬種聯絡起來的新發現。
龜胚胎化石照片,圖中白色箭頭指示暴露出來的胚胎骨骼。(受訪者供圖)
“這枚化石雞蛋大小,整體呈球形,蛋殼極厚,在蛋殼破損處發現了疑似骨骼的結構。”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副教授韓鳳祿介紹,透過對化石進行高精度顯微CT掃描、重建3D影像,研究者確認這是一枚龜的胚胎化石,這也是在我國報道的第二枚龜的胚胎化石。
韓鳳祿說,這枚化石儲存骨質較疏鬆,易碎,不易進行修復。從CT影像可以看到,胚胎骨骼並不關聯,纖細的骨骼給整體的重建帶來了困難。研究人員用了一年時間,對內部骨骼形態進行了較準確重建。“我每天都會反覆對比研究這些影象,直到有一天看到剛修復出來的下頜,才確信這是龜的胚胎,並且是一隻已臨近破殼的龜寶寶。”韓鳳祿說。
胚胎骨骼的復原與重建,左圖為3D重建圖,右圖紅色部分為識別出的龜胚胎骨骼。(受訪者供圖)
如何確認這是哪種龜下的蛋?韓鳳祿團隊聯合加拿大的研究者及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對化石進行了系統研究。據介紹,這枚化石的蛋殼厚度近2毫米,利用現生龜類成體和蛋在大小及重量上的函式關係,研究者推斷,這枚胚胎化石的成體龜體長應有1.6米,最終根據體型、骨骼特徵以及產地和層位歸入南雄龜科的南陽豫龜。
這枚1億年前的龜蛋,為何具有極厚的蛋殼?當時龜的生存環境如何?對於這些問題,研究者提出了多種假說。最終認為,這種厚蛋殼很可能是一種對非正常的極端環境的適應,但具體的影響因素有待進一步研究。
相關成果已線上發表於國際權威生物學期刊《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