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的自我覺醒可能存在嗎?
在很多影視作品,以及文學,卡通動漫中,我們都可以看到一些描寫未來世界中,機器人透過人工智慧的發展,獲得了自我認知,從而與人類社會發生矛盾衝突的情節,那麼現實中,這個可能性存在嗎?
先給出答案,如果是基於現代計算機的發展方向看,這個可能性幾乎沒有,為了說明這點,我們先要從前文說的工程思維中的“極限思維”來思考。
所有會認為人工智慧可以威脅到人類的人,普遍的思考路徑都是從1開始慢慢的遞增的加法思維,也就是先做一兩個能夠解決簡單問題的計算機,然後透過不斷地單位累加,從而實現量變到質變。
這樣做的結果,一般都是會導致計算機變得越來越複雜化,對於機械結構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西方科學史的專家稱之為,工匠式的發展,曾經有一段時間,計算機的發展真的是沿著這個思路開展的。一直到十九世紀中期,英國數學家巴貝奇,把這個方向的計算機機械化發展到了極限。
巴貝奇發明的差分計算機,可以把運算精度打到6位小數,這種機器在當時常用於編制航海和天文方面的數學用表,但是隨後的挑戰:製造一臺20位小數點精度的計算機上面,讓巴貝奇就此止步,因為這臺機器大約有25000個零件,每個零件的誤差不得超過千分之一英寸,即使用現代的加工裝置和技術,打造這樣一套高精度機械也是非常困難的。事實上,最終在阿貝奇為此奮鬥了30年之後,這套機械還是隻完成了一小部分,後來,在阿貝奇與阿達(他的投資人兼合作伙伴)所留下的30多種設計方案圖,近2100張組裝圖以及5萬多張零件圖的基礎上,後人終於還是製造出了這臺機器,這臺機器重達4噸,是與我們當前所認知的電腦是有很大差異的一臺機械。
我們當今所使用的計算機,其實還是源自於“計算機之父“圖靈博士的設計思路,他思考這個問題的方式,和我們常人是正好相反的,在設計出圖靈機之前,他一直在思考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世界上是否所有的數學問題都有明確答案
第二個問題,如果有明確的答案,是否可以透過有限步驟的計算得到答案
第三個問題,對於那些可以透過有限步驟計算出來的數學問題,是否可以透過一種假想的機械,讓他透過不斷地運動來解決這個數學問題。
其實,透過這三個不斷縮小範圍的問題,我們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計算機的設計的極限在哪裡,找到了極限所在,我們就可以在這個範圍內去尋找問題的答案,而不用浪費時間做一些試圖超越極限的事情(後期,我會繼續說這個邊界)
而透過這個思路設計出來的思考方法,就是一個基礎的數學模型,後人稱之為圖靈機,我們現在設計的最新的計算機,從解決問題的方法來說,都離不開這個圖靈機的範疇。而作為計算機的一種運用功能的人工智慧,當然也就無法脫離這個極限,從而質變出什麼自我意識。
本節對於股票投資方面的思考提升:
瞭解了這一點,我們可以知道,人工智慧也是計算機運用功能的一種,在5G應運普及的2022年,相信會在很多領域獲得很好的應用,而且也不用擔心會因此而取代很多當下人力所擔當的職位,股票投資是對未來預期的一種想象和論證,而瞭解極限思維在其中的應用是非常關鍵的,不僅僅說能夠知道行業的天花板在哪裡,可以預見到相應的估值高點,還能夠有一個非常客觀理性的思考模型。在發散思考的同時,保證自己是在一個合理的界限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