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在地理上屬於太行山脈北段。山巒連綿,植被茂密,地勢險峻,拒馬河自西向東穿山而過,其中十渡鎮風景區山體是北方少有的喀斯特地貌岩溶峰林大峽谷。
北京市房山區十渡鎮馬安村的村委會里,靜靜地陳列著一面特殊的旗子。這面錦旗用玻璃罩精心保護著,紅色的緞面,下綴黃色流蘇,居中的是兩行題詞“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這背後是一段橫跨幾十年的初心故事。
1937年七七事變後,包括房山、昌平、良鄉、宛平等12個縣的平西地區便成為八路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前沿陣地。晉察冀軍區先後派出鄧華支隊、宋時輪支隊進入平西,以十渡北側的百花山為中心建立了平西抗日根據地。1939年,蕭克按照黨中央部署在平西建立八路軍冀熱察挺進軍。因為地處日軍華北統治中心北平、天津、張家口腹地,且礦產資源豐富,平西被日偽視為大患,頻繁發動進攻妄圖一舉消滅。蕭克在回憶錄中談道,平西的村莊不僅在敵人“掃蕩”的時候被燒燬,還“成了敵人設在南苑空軍學校的靶場……比較大的村子,大概只有霞雲嶺一個村子沒有炸。”
1943年,剛剛加入共產黨的曹火星隨群眾劇社到平西根據地開展抗日宣傳。在房山霞雲嶺堂上村,他目睹了抗日根據地廣大人民群眾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克服種種困難堅持抗戰的情形,一個鮮明的主題,在他腦海中升起。他把自己對黨的熱愛和對歷史實踐的親身感受,結合民歌旋律創作了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無論是堅壁清野,還是拔點設伏,馬安村民都堅決響應黨的號召。據記載,“掃蕩平西之敵,在我軍民打擊下自16日即開始退卻……尤以馬安村附近及單翅嶺的戰鬥為最,斃傷敵偽二百五十餘……現我平西基本地區已無敵蹤。”在馬安,母送子、妻送郎,兄弟爭相上戰場。1941年,馬安村被房淶涿聯合縣政府授予“抗日模範村”稱號,這是平西根據地的第一個抗日模範村。
新中國成立後,新生的人民政權對舊的行政區劃進行了調整,基層政權範圍變化了,老八路下山了、進城了,老區群眾的安危冷暖還有沒有放在心上呢?1951年7月,中央作出決定,以中央人民政府的名義成立北方和南方老根據地訪問團,分赴各個革命老根據地慰問。
晉察冀訪問團團長是程子華同志。訪問團對“過去領導機關所在地、模範村莊、軍屬、烈屬和很多曾受敵人摧殘很厲害的村莊”進行了重點訪問。透過實地走訪瞭解老區實際情況,訪問團看到老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成績和困難,也實事求是記錄下對老根據地的政治領導和思想領導應當加強的問題。儲存在馬安村的這面寫著“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的錦旗,就是這段歷史的珍貴見證。
1951年國慶前夕,周恩來總理接見了隨訪問團到北京的老區代表。他強調,“革命就是為了使全國人民過上好的生活。應該下山,應該進城。但下了山不應該忘了山,進了城不應該忘了鄉。如果忘了,就是忘本。”
時光飛渡,進入新時代,革命老區在黨的領導下,走上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徵程。如今的馬安村,不再是古來易守難攻的窮山惡水,而是成為了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思想的實踐先鋒。現在走進馬安,村莊整潔、環境優美,集體經濟不斷壯大,村民安居樂業,日子越來越紅火。這就是對那面繡著“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的錦旗交上的最好答卷。(作者系房山區紀委副書記、區監委副主任)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作者:馬亞軍
責編:戰泳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