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民眾都希望名人們是“德才兼備”的、“才德雙馨”的,有人說,要求名人“德才兼備”多出於東方儒家的訴求,因為儒家注重教化,才華橫溢,有影響力,就必定會對民眾產生“教化”的作用,既然有“教化作用”,就必須注重道德束縛。
反觀西方社會不是那麼注重“德才兼備”,許多人以為,在西方人眼中,才與德是分開的,畢竟一堆有才卻失德的西方名人擺在那裡,其實不然,西方人一樣注重“德才兼備”,跟東方不同的是,東方的“德才兼備”是道德要求,比較硬性,西方的“德才兼備”是道德期許,比較軟性,所以造成兩邊世界對於有才無德之人的容忍度不一樣。
就算是如今,西方同樣不希望有才之人失德,比如早年前賈斯丁·比伯私生活混亂墮落至極,美國社會責其教壞青少年,數萬民眾向白宮請願,叫比伯滾回他的國家加拿大去。
下面就來數數西方歷史上“有才無德”的有名人物,其失德之舉跟功績一樣彪炳史冊,並不會因其輝煌成就而掩蓋不堪的過去。
盧梭
讓-雅克·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法國十八世紀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
盧梭這人留下多偉大的著作,且不用說,但與其說他給法國大革命貢獻一份力,不如說是大革命成就了他,那個時代誕生了無數啟蒙大師,並非少盧梭不可。有意思的是,歷史上的名人通常對被人詬病的過去都避而不談,盧梭不同,他還專門出一本總結“罪行”的《懺悔錄》,書中不乏其對過去真誠的懺悔,同時也蘊含著一種情緒,渴望後世原諒他,這就好比一個犯人犯了彌天大罪,跑去自首,就以為法庭會免除他的罪罰一樣。
盧梭的好色是天生的,他8歲的時候,被父親送到牧師家學習文學,小小年紀就敢對牧師的30歲女兒,也就是他的老師朗貝爾小姐,產生性幻想。
11歲就與時年22歲的維爾賽里斯伯爵夫人發生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13歲到鐘錶匠家中當學徒,因手腳不乾淨,被打了足足3年,16歲時遇到了一生都無法抹去的華倫夫人,華倫夫人既是他的貴人,又是知識導師,更是他的情人,嚴格點來說,沒有華倫夫人,就不會有日後成大器的盧梭。
他遇到華倫夫人時,她28歲,身份高貴,才學豐富,他一下就被華倫夫人迷倒了,當時沒有文化、知識程度同等文盲的盧梭因為長得帥,被華倫夫人收留家中,授其知識,以母子相稱,盧梭對她無法自拔,逐漸發展成情人關係,可華倫夫人不止他一個情人,還有她的管家阿奈,同樣相愛已久,三人以如此關係共同生活,直至盧梭22歲,管家去世,剩得他一個情人,被華倫夫人養了多年,他期間仍與多名女人發生關係。
十年後,華倫夫人人老珠黃,生活困難,被迫找上已是啟蒙運動領袖而名聲大噪的盧梭時,盧梭見到60歲的貴人、舊情人,悲喜交集,得知舊情人年老貧困,就隨手給了她一點小錢,就打發走了。
華倫夫人成就了小流氓盧梭,最後落得如此下場,盧梭一生風流,品行極差,交過的女人無數,還留下5個孩子,這5個孩子沒有得到盧梭的撫養,全被他送到孤兒院。
凡是與盧梭打過交道的人,無不責其品德之差,哲學家狄德羅、達朗貝爾侯爵、休謨等等都曾與盧梭成為朋友,最後都與他翻臉了。
盧梭除了忘恩負義,色膽包天之外,他還患有喜歡暴露的心理疾病,盧梭喜歡在行歡作樂時加入一些虐待元素,當女人拒絕這種變態的行為時,他就跑到街上,對著路過的陌生女人,露出他的臀部。用盧梭的話來說,這會讓他感到刺激和滿足。
畢加索
巴勃羅·畢加索(西班牙語:Pablo Picasso,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現代藝術的創始人,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
畢加索是舉世公認的大藝術家,生活上他是個性格強勢的人,有才華、有名聲、又強勢,這樣的男性會讓很多女性招架不住。
他一生共有兩次婚姻,婚外女人無數,有同行畫家、女演員、女舞蹈家、高中女學生、女攝影師、模特兒、普通店員、有夫之婦,這些女人彷彿就像畢加索的靈感土壤,他無意負責任,一味在這些女性身上尋歡作樂,以汲取靈感,女人們就像一副副鮮活去軀體,不斷被畢加索吸血,被畢加索帶進無法自拔的藝術精神痛苦之中,最後被他拋棄。
其中一個女人,叫弗朗西斯,21歲風華正茂的年紀,不顧家人的反對,跟60歲的老頭畢加索在一起,因忍受不了畢加索長年不改的風流毛病,帶著兩個孩子離開了他,後來寫了一本書《我與畢加索的生活》,談到了與畢加索一些生活往事,後者認為她把自己那不可告人的隱私公諸於世,大罵弗朗西斯,永世不認他那兩個孩子。
畢加索的德行並不匹配他泰斗般的名氣。
莫泊桑
居伊·德·莫泊桑(Henri René Albert Guy de Maupassant,1850年8月5日—1893年7月6日),19世紀後半期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與俄國契訶夫和美國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
莫泊桑是個十分風流和放蕩的人,他慾望旺盛,一生鍾愛妓女,筆下許多題材都在刻畫妓女,他參加過普法戰爭,退役後他在海軍部擔任職員的時候,苦於繁瑣的工作,與5個朋友購買遊艇,常帶妓女上船,徹夜放縱,還經常交換女伴,糜爛至極,在他26歲的時候,因不點檢的生活,得了梅毒,為此他既不傷心,也不著急,反而驚喜地告訴朋友:“梅毒!我終於得了梅毒!這是真正的梅毒!偉大的梅毒,又簡單,又純粹,我感到很驕傲,我再也不擔心被別人傳染了。我跟那些發生過的關係的妓女們說,我得了梅毒,她們都嚇死了,我卻笑她們什麼都不懂。”
年僅43歲的莫泊桑在梅毒引起的併發症和精神病的雙重摺磨下,痛苦死去,他短短的一生,與三百多名的女性發生過關係,他還有三個私生子,對此他不承認,並拒絕撫養他們。
莫泊桑是個大才子,但在私德上,很難有人去認同。
培根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年1月22日—1626年4月9日)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散文家、哲學家、實驗科學的創始人、近代歸納法的創始人。
在生活上,培根是個表裡不一的人,他主張社會要形成清廉之風,可自己貪汙成癮,他向別人提議生活要節儉,自己卻奢侈至極,還曾因為欠債不還被追捕過。
培根出身官宦之家,從小生活在官場之風中,他把利祿看得很重,甚至不惜阿諛奉承、出賣朋友,他曾擔任過頗有權勢的貴族埃塞克斯伯爵的顧問,伯爵欣賞他的才華,對培根慷慨解囊,經濟上提供很大的幫助。
然而伯爵野心很大,試圖發動推翻伊麗莎白一世的活動失敗時,培根參與了對伯爵的審判,並把伯爵推向斬首之路,培根一下便陷入負面輿論當中,培根認為自己沒錯,他維護了女王的地位和安全,朋友指責他是個忘恩負義之徒,就算是要把伯爵判死刑,也輪不到培根來參與。
1621年,培根被國會判處貪汙罪,禁於倫敦塔。
一生追求功名利祿的培根,因貪汙失德,在當時社會上名譽掃地。
大仲馬
亞歷山大·仲馬(Alexandre Dumas,1802年7月24日—1870年12月5日),人稱大仲馬,法國19世紀浪漫主義作家。著有《基督山伯爵》和《三個火槍手》。
大仲馬嚴格上來說,不算純血統的法國人,他的父親這邊是法國人,祖母則是黑人。
大仲馬風流成性,婚外有無數個女人。1823年他擔任法國公務員的時候,與一名女裁縫卡特琳娜・拉貝同居,女裁縫後來產下一子,也就是日後寫就《茶花女》的小仲馬,但大仲馬拒絕承認這是他的孩子,這也是大小仲馬日後產生不可彌補的裂縫和矛盾的原因。
女裁縫生活很困難,她沒有足夠的收入來維持小仲馬的撫養,常常餓肚子,小仲馬從小對父親十分憎恨,尤其他私生子的地位,在當時的法國社會是受歧視的,讓他們兩母子終日在別人歧視的目光中渡過,直到七年之後,大仲馬寫作發跡了,才認回小仲馬,可父親不負責任的敗壞形象,已經深深印在小仲馬的心中。
愛迪生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著名的發明家、企業家,被譽為“世界發明大王”。
愛迪生作為發明家為世人所知,事實上,愛迪生大多數的發明,都是由他公司的科學家團隊完成的。
他與特斯拉的矛盾跟他的發明一樣著名。
他曾聘請特斯拉參加發電機的改良,愛迪生承諾給予特斯拉5萬美金(在當時不少了)的酬勞,特斯拉如期完成工作後,愛迪生公司獲得鉅額利潤,他找愛迪生兌現承諾,愛迪生卻對特斯拉說:“特斯拉(塞爾維亞人),你還是不大明白我們美國人的幽默風格呀。”
兩者此生結下永難解開的樑子。
愛迪生作為電氣行業的壟斷者,自然不允許有其他人來挑戰他的地位,但特斯拉就去挑戰了,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1891年,特斯拉取得了高頻交流發電機的專利。他與西屋公司合作,準備向民眾展現交流電的安全性。
交流電成本低,可以把電普及到家家戶戶,但愛迪生公司已經為直流電砸下不少真金白銀來佈局市場,自然不能忍受特斯蘭的交流電來搶走他的生意,故此愛迪生用各種卑鄙的商業手段來打壓對手。
愛迪生還不惜處處抹黑特斯拉,他找來媒體,當著媒體的面,用交流電電死動物,甚至買來大象,在民眾眼前,用交流電電死大象,以此製造民眾對交流電的恐懼感。
特斯拉在重重壓力下堅持事業,最後他打敗了愛迪生,交流電取代了直流電,成為了供電的主流。此外,他還放棄了交流電的專利,把專利成果免費送給全人類使用。
愛迪生的失德之舉,與特斯拉放棄專利的高風亮節形成鮮明對比,他那抹黑特斯拉的下三濫手段,陪伴著他的名聲永傳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