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倉生鮮賽道上,美團買菜正緊跟叮咚買菜,加大攻勢,《商業觀察家》瞭解到,一個季度來,美團買菜在全國的倉網布局大幅擴充,擴充了幾乎一倍。一些市場人士表示,於區域性市場,美團買菜的騎手隊伍數量,甚至GMV都超過了叮咚買菜。
一
升溫
受叮咚買菜IPO,以及美團買菜發力市場等影響下,前置倉生鮮賽道近半年來的攻勢有所升溫。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叮咚買菜釋出的二季度財報顯示,其前置倉數量相較一季度增加147個至1136個,GMV同比增長81%。但毛利率環比一季度大幅下降4.3個點,至14.6%。淨虧損19.4億元,同比擴大126%。
市場對叮咚買菜毛利率下滑的一般解讀是,衝業績,及為了競爭做大了促銷規模。
“IPO後,叮咚買菜的重心可能是衝GMV,目的之一是搶佔市場份額與狙擊對手。相關的風險則是虧損擴大了,即虧損換使用者及GMV是否值得,叮咚買菜已經進入了30個城市,管理會一個挑戰,前置倉的管理其實就是門店管理,怎麼管得過來是一個大挑戰。”
而伴隨著叮咚買菜的發力,美團買菜自二季度來,也似乎加大了市場攻勢,緊跟叮咚買菜。
不過,美團買菜當下的策略看起來還是集中在一線城市,及周邊的幾個二線城市發力,沒有像叮咚買菜那樣大範圍鋪開。(叮咚買菜甚至試探進入了馬鞍山這樣的城市)
一些市場人士告訴《商業觀察家》,到目前,美團買菜北上廣深武佈局的前置倉數量應該超過了400個。而在二季度時,美團買菜於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以及佛山、廊坊六地開設的前置倉數量,當時只有200多個。所以,美團買菜到目前的倉網規模幾乎翻了一倍以上。
其中,美團的核心市場——深圳與廣州各有100個左右前置倉,上海的前置倉數量據稱也達到100個左右、北京100個左右,武漢10個左右。
美團買菜6月開始試驗800-1000平米的大倉模型,到目前,單深圳、廣州據稱就各佈局有10個大倉。
從一些市場經營反饋來看,有市場人士告訴《商業觀察家》,在廣州深圳市場,美團買菜的騎手隊伍及GMV表現超過叮咚買菜。在叮咚買菜的大本營上海市場,美團買菜近期則表現得相對比較活躍,打得厲害。除了倉網數量在擴容外,據稱在上海投入的騎手隊伍已經超過了叮咚買菜。
《商業觀察家》求證了美團買菜及叮咚買菜於上海等市場的經營表現,都未予回覆。
二
變化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前置倉賽道,當下主要表現為叮咚買菜與美團買菜在發力,在大幅擴張,在打。
這一方面還是因為生鮮到家市場是增量市場,是成長性市場,因此,作為挖掘到家市場而專門“研發”推出的業態——前置倉生鮮的領軍企業也在力圖犧牲毛利快速搶佔市場份額。
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市場不同玩家對於前置倉賽道整體似乎已經形成了一些共性看法,認為這個模型未來會存在。但對於能存活多少家企業則有不同觀點。
前置倉賽道中的一些玩家認為,這個賽道會是“三國殺”。但非前置倉賽道的生鮮玩家普遍認為,前置倉賽道最終可能只會存活1-2家企業。實際上,相當一部分玩家認為只會存活一家企業。
因為前置倉電商雖能更好滿足使用者的到家需求,實現更好的消費體驗,但“勞動密集型”的特徵(揀貨及配送所需人員配比高)導致履約等成本太高(可能是所有到家模型中成本最高的),需要規模性來產生經濟效應。再隨著市場份額集中、消費習慣養成,及市場格局的穩定,企業再獲得穩定的毛利表現,實現正迴圈。
因此,存活不了太多企業。
這可能就是叮咚買菜二季度犧牲毛利來搶市場份額的原因之一,要狙擊對手。而按叮咚買菜、美團買菜目前的攻勢情況來看,在未來半年至一年左右時間,前置倉賽道的市場格局大致可能就會比較清晰了。
目前,《商業觀察家》也聽到了一些關於前置倉賽道未來市場格局的判斷與猜測,主要有兩個。
一、美團可能會收購叮咚買菜。
這個觀點主要基於前置倉賽道可能只會存活一家企業的立場。換句話說,這個觀點認為其他前置倉企業可能沒有太大收購價值。包括叮咚買菜、美團買菜當下的這一波價格戰打下來,其他企業會很難受,因為前置倉模型履約成本高,非常害怕價格戰。
他們甚至認為,美團買菜現在在上海很活躍,有可能是為了“壓價”。比如,如果美團花10億美金打叮咚大本營上海,叮咚買菜的估值會下來,美團能買的更便宜,買下來可能都是合算的。
這個觀點認為自營生鮮到家市場最終將會是美團與阿里的競爭。即美團走的前置倉模型與阿里做的店倉合一盒馬模型的競爭。甚至有觀點認為,整個生鮮到家市場,包括第三方到家平臺(美團閃購、多點、京東到家等)的競爭,最終都將成為美團與阿里之爭。
但這個觀點最大的問題則是,美團即便要收購叮咚,反壟斷能不能透過?
從美團過去的發展來看,它大力做一塊市場後,也很少再去收購。它沒有買超市,也沒有買其他社群團購企業,那麼,為什麼要買前置倉生鮮企業?
由此,一些市場人士認為,美團可能也“看不上”叮咚等其它企業。(美團很早之前曾看過每日優鮮,洽談過股權投資,但最終沒有實現)
二、“三國殺”。
這部分觀點認為,前置倉賽道還是會存活多家企業,比如三家企業。
觀點的主要依據在於兩點。
首先,他們認為生鮮到家市場未來會大幅擴容,能養活更多企業。
比如,他們中一些人士認為,相比前置倉賽道,大型實體超市的日子會更不好過。大賣場等大幅退出市場是可以看到的,退出而留下的市場空間則會被其他業態分掉,前置倉電商很有機會。
其次,他們中一些人士也認為,叮咚買菜等當下的打法也有很大問題,費用率過高、虧損率過高,這些在未來會帶來很大麻煩,不一定能保證它們贏得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