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講述】
我是土生土長的港胡村人,最盼望的就是家鄉村美、民富、業強,這也是我當村幹部最大的動力。
“十一”長假期間,看著遊客們乘坐小火車穿梭在一望無際的金黃稻田裡,很難想象,這裡曾是髒亂差的偏僻村——路兩邊全是木線條、胚板加工企業,木屑漫天飛舞,附近村民不得不常年關窗。
不變不行啊!我們把路旁143家“低小散”木業企業全部整治淘汰,還硬化道路、農戶改廁、栽花種草,改造維修沿河70間房屋,給800米的河岸砌上石頭、裝上護欄,還原古村風貌……環境漸漸變美了,日子越過越甜,村民們的觀念也轉變了。
2019年,港胡村被列入舊館街道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工程首批啟動村,我帶著村“兩委”班子分片包乾,給村民解讀政策、算好經濟賬,幫他們辦好各項手續,全體村民投了“贊成票”,2610畝土地被集中流轉。接著,打造連片的“萬畝糧田”示範區,打造集耕、種、管、收、儲、碾、銷服務於一體的“農業創新綜合體”……現在,我們還開始了“四村聯建”——把四個村的資源整合在一起,引入農業專案、文旅專案、酒店服務業專案,改善基礎設施,創造就業,促進增收。這些都為我們的富裕之路添了一把旺火。
啥是共同富裕?以前不少村民覺得就是吃大鍋飯、你我都一樣。現在,大家明白了:大鍋飯誰也吃不飽,只有你追我趕可勁兒幹,才能把幸福抓在手心裡。
(專案團隊:本報記者 張勝、王斯敏、胡曉軍、張勇、蔣新軍 本報通訊員 薛斌、高曙瑛、朱權達)